河南红码事件相互踢皮球后,官方回复了个寂寞:到底是谁在掌控?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01

“河南强行将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转红”一事,即便在唐山打人事件一波高过一波的舆论中,也依然坚挺地上了热搜。

不得不说,这事挺蹊跷的。

最后,河南卫建委终于对此事进行了回复,但却回复了个寂寞。还有,郑州12345的回复,更加无法让人相信。

再看看,郑州市二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回复,更是罔顾事实。

为什么?后面会说。

虽然这事背后的原因,官方还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我们也不必提前下定论。

但这事之所以激起民愤,是因为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无从再谈隐私权、自由权,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生和财产保障都会成为一纸空谈。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件事最先被暴雷的,是6月9日,一个河南某村镇银行的 上储户,从贵州抵达郑州,准备取出她存在当地村镇银行的钱。

在去郑州之前,她还提前做好了疫情防控的所有准备。比如,48小时核酸证明、提前填写当地豫康码进行个人信息的申 。

而且,到达郑州后,她还按照当地相关的防疫政策,两天进行了3次核酸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可就在她6月12日回酒店后,她的健康码却突然变“红”了。

就在她以为自己是个个例,可能是软件出错,或者申 数据出错,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时,另一个和她一样,从浙江义乌来郑州取钱的河南某村镇银行储户,在火车上扫描豫康码准备入境河南时,健康码突然从绿转红,连火车都没能下。

还有一位王先生,在6月12日下午两点多,从郑州火车站出站时扫车站场所码,都是绿码,结果晚上就无端变红了。

更神奇的是,6月11日晚,家住石家庄的邓先生,最近14天都未出过石家庄,但因扫了一个显示地址为“郑州车站西南出口”的场所码,结果健康码也变红了。

而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同一个住所下用不同的手机扫同一个场所码,健康码居然有的不变有的要变。

好家伙,健康码就是条变色龙。

02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郑先生立刻拨打了当地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但指挥部的人告诉他红码是河南省赋予的,他们无权取消。

接着,郑先生又联系了河南,对方只表示会上 。

后来,在他们共同的群里,绿码突然转红码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他们的共同身份,都是河南村镇银行的维权储户。

因为此前有媒体 道,从4月18日开始,河南的部分村镇银行发生了线上系统关闭、取款异常现象。

结果却遭遇了健康码像变色龙一样的事情。而且,和他们一起去维权、但不是维权群储户的家人,虽然行动轨迹一致,但都没有被赋红码。

你能说这是巧合吗?

如果你还觉得是巧合,那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加无法解释了。

那个“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郑先生还算好的,起码他的码是在家中变红的。

但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王先生,从郑州火车站出来时健康码还是绿的,在晚上住酒店时健康码就突然变红了。

就在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郑州市有关部门的电话。在电话里,对方要求他要么返程,要么就地强制隔离。

好乖乖,什么时候对于红码的外地人,不第一时间采取本地强制隔离,并启动流调,对一切密接人员进行核酸筛查和居家隔离,居然还可以返回原地了?

不知道王先生当时是怎么选的,反正他随后就被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在呆了一天一夜后,又被对方告知:

只要你原路返回,就能消除红码。

看到这里,我就只能“呵呵”了。话说,作为防疫指向标的健康码,在不做任何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就可以随意变色呀?

真的是,当地的这通操作,直接给我看傻眼了。

03

不仅我傻眼了,王先生也傻眼了。

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他不想多生事端,只好答应返程。

但怕红码影响出行,结果当地相关部门还带他走了绿色通道,顺利登上了火车。

What,还有这样操作的?

在我们国家的防疫政策里,白纸黑字的明确写着:

对于红码人员,一律实施14天健康打卡、集中或居家隔离措施,隔离期间不得离开隔离住所,不能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外地“红码”员工,企业作出承诺的允许返杭,企业安排专门交通工具接送,到杭后落实14天健康打卡、集中或居家隔离措施。

可揣着“红码”的王先生,就这样在郑州当地相关部门的绿色通道下,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而且,是在没做任何防疫措施的情况下。

我只能说这样的操作,如果不是坏就是他们清楚地知道,王先生根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赋红码规则。

并且,越来越多像他们这样的河南村镇银行维权储户,无论是来了郑州还是没来过郑州,健康码都相继变红。

随意,真的很让人不怀疑,不得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而且,从王先生自述的情况来看,“只要原路返回,红码就能消除”,就有理由让人怀疑,这次村镇银行维权储户被赋红码一事,根本不是什么系统或大数据出错的原因,因为被赋红码的人群太精准了。

如果当地的大数据能如此精准,想必也不会出现什么异常吧?

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

04

我们都知道健康码是疫情时代的产物,随着它的广泛运用,如今它的重要性甚至比身份证还重要。

你说去哪里忘记带身份证还不是要紧的事,如果你健康码不是绿色,那就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儿了。

可以说,举步维艰,相当于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而且,当你知道赋码的规则后,你会更加的细思极恐。

因为健康码的生成,要涉及到每个人的隐私。

首先,在个人如实填 姓名、手机 码、健康状况、居住地址、14日内是否离开过当前城市、14天内有无接触病人或疑似病人等个人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将这些信息与后台大数据进行对比。

再根据行政机关设定的评价标准以及技术公司提供的算法设计,最终对当事人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等级进行行政评级,也就是生成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一般红码和黄码持有者会被限制出行,甚至被要求集中或居家隔离,只有绿码才能自由出入。

因此,这种行政评价会对当事人的出行自由以及附着在出行自由上的其他权利,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特别是红码,更表示个人处于高风险状态,原则上只涉及确诊病例、密接隔离的人群、特殊工作人员、境外入境以及高风险地区的来客等。

所以,在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中,对赋码有着严格的规定:

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

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规违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及时向 信、公安部门举 。要及时处置违规违法行为,涉及犯罪的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

05

但又因为健康码由各地政府主导开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数据部门只是转码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转码权限仍在行政部门。

同时,行政部门是有调取数据及修改权限的,比如赋码出错时可以提供个人信息来进行人工核对修改。

所以,在法律上也明确约束了“健康码的使用和赋码处理都不能任由地方政府随意处置。”

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在,政府对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上。

因为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几乎就涉及了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物识别、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如果被非法使用,很容易导致个人人身财产权受到危害,人格尊严受到侵蚀等。

所以,“河南强行将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转红”一事,如果最终查出来是某个部门或是某个人的人为操作,那只能说真是太坏了。

不仅破坏了整个防疫政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儿戏,而且还可能触犯了法律:构成滥用职权罪,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到底谁的胆子这么大?能掌控健康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