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类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度量越来越多的东西,例如时间、长度等,但是在软件开发领域,我们依然很难去评估一个软件系统的质量,以及维护它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越差,意味着开发成本越高、开发速度越慢,以及由于改动带来的缺陷也越多。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代码混乱、模块紧耦合的遗留系统,持续攀升的维护难度会终导致系统不可维护,从而推倒重来。来自软件改进组织(Software Improvement Group)的咨询师们,从大量实践项目中提取出了编写可维护软件的10个佳原则,不仅可以用来测量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还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编写出高质量的代码。本书会一一介绍这些原则,并且提供了翔实的代码示例,能够让读者一步步了解到如何对代码进行重构,从而达到满足原则、提高可维护性。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完该书后,能够了解和掌握如何对软件系统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测量,以及如何在实践中遵循书中的原则,编写出高质量、简洁的代码,开发出松耦合、高可维护性的系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修改别人代码的时候感到沮丧的经历,如今,难以维护的代码已经成为了软件开发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成本高昂的延期和大量缺陷。以下从实践出发,提供了十条易于实现的原则,可以帮助开发出可维护性强且灵活的软件,并且这些原则都来自于对成百上千个现实系统的分析。
十大原则
——编写短小的代码单元,限制方法和构造函数的长度
——编写简单的代码单元,限制每个方法中分支点的数量
——编写代码一次,而不是到处复制含有缺陷的代码
——通过将接口参数提取到对象中,保持短小的代码单元接口
——分离关注点,避免产生体积庞大的类
——保持架构组件松耦合
——平衡顶层组件之间的数量和大小
——保证代码库尽可能小
——对代码库进行自动化测试
——编写整洁的代码,避免会反映更深层问题的“代码坏味道”
纸质书购买地址(相对亚马逊比较便宜,其次当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