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群里学生的一段聊天引起了我的注意。
关于专硕与学硕的学制区别,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从学制来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一般2~3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而全日制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
也就是说,同学们通常认为的专硕2年、学硕3年,事实上是其各自的最短学制,也就是最短修业年限。而各专业的的修业年限,一般由学院或学校自行决定。
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延长专硕学制呢为有以下原因:
专业特点
1. 专业特点决定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计算机属于工科,而工科要求工科学生使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亦或是本科生的培养,都要同时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而理论课程学习时间过少,或者项目实践时间不足,都会导致专业硕士培养效果不如人意。
学习压力
2. 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培养质量。无论学硕专硕,读研的基本流程都是相似的。同样的课程、求职、毕设,专硕可能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即使专硕不需要进行长时间、深入的科研工作,其学业压力依然不小——别忘了计算机专业的专硕作为工程硕士,在学期间还要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如此一来,学生入学即面临着重重压力,研究生生涯自然如同走马观花,很难在专业领域中深入下去,更是难以与工作形成良好的衔接。
图片来自《研究生如何评价其导师和院校2017年全国毕业研究生调查结果分析》最多60个字)
文章还指出,专硕对课程教学满意感指数是最低的(博士、学硕、专硕的对课程教学满意感指数分别为76.95、72.20、57.23)。71.23%的人对“专业课授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表示满意;67.26%的人对“专业课授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表示满意;59.79%的人对“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在专业课中的比例”表示满意;66.21%的人对“专业课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帮助程度”表示满意。
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反映:专硕虽然是实践至上的培养模式,但在毕业方式上往往只能选择毕业论文一种模式,和学硕几乎一样的毕业方式让不少研究生感到自己上了一个“假专硕”。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师妹保研的故事。那时由于导师名下学硕名额不足,导师自身也从来没有区分过学硕和专硕,因此师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保成了专硕。
所幸那年我们专业学硕、专硕同班,且培养方案几乎完全一致,在导师和几位师兄师姐的共同安慰下,她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也正是因为此事,我导师终于明白了学硕与专硕原来是有区别的,以至于他在后来收保研学生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地询问想保学硕还是专硕。
最后,综合来看,对于大部分学生和高校来说,学制的延长其实有益于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能够更好地迎接专硕特色培养模式的切实落地,有效改善专硕的学业满意度。
相关资源:U盘数据恢复专用软件Recuva1.25.409汉化绿色免费版_recuva1.25…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