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一手好文章,不如刷得一手好数据。”
刷量已成整个新媒体产业的顽疾,几乎所有内容平台都受到刷量困扰。刷量表面上给平台创造了数据的繁荣,但这样的虚假繁荣就是空中楼阁,刷量干扰用户体验,挤压优质账 ,破坏平台生态,有百害而无一利。
近年来,作恶者刷量与平台反刷量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在这个过程中, 会资源遭到浪费,新媒体平台的精力遭到损耗,而刷量者则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作恶成本低而收益高,缺乏 会惩罚机制,是根本原因。
不过,从6月10日开始,“反刷量”将进入全新阶段。
6月10日,据《21世纪经济 道》 道,北京警方侦破一起利用非法App恶意刷量、流量造假的刑事案件,名为“星援App”的制作人蔡某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年初,艺人蔡徐坤新歌视频在微博获得超过1亿次转发。不正常的惊人转发量引发媒体关注,星援App正是这个数据背后的平台。其原理是模拟微博客户端,通过破解微博加密算法实现批量转发微博内容,并在收取用户费用之后对特定用户和博文进行批量转发操作。粉丝在这款软件充值后,操作就能让“爱豆”微博转发量成千上万倍增长,制造“繁荣”景象。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微博就在强化反垃圾机制,控制和处理“水军”行为。但这仅限于平台内,是事后处理而非事前预防。因为尽管刷量行为发生在微博上,但交易过程却涉及多个平台,而微博只对发生在自己平台上的行为有管理权限。也就是说,微博只能“灭火”,却无法“防火”。
尽管如此,平台仍是“反刷量”最直接的责任人。毕竟刷量行为发生在平台上,大量证据也掌握在平台手里。综合媒体的 道来看,微博是从2018年5月开始收集星援App的相关证据,11月向警方 案,而央视曝光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是在2019年2月。也就是说,微博通过法律手段刷量行为,并不是迫于舆论压力,而是早有准备。
?@平安北京在一条评论这起案件的微博里说,当“钱包”决定粉丝圈“资质”,当低俗、拜金等价值观成为粉丝圈主流,当涉毒明星都在被粉丝努力洗白,这些,已经完全脱离了追求、崇拜偶像的初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饭圈”现状。以至于他呼吁粉丝“不要继续被流量操控、反噬了”。
对粉丝而言,如果真心支持“爱豆”,可以去下载他的正版音乐、去电影院看他拍的电影、去和他一起做公益,这些都是合理的追星方式。相比之下,“刷量”是最简单粗暴的,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可能给明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远离刷量,才是亲近偶像。
“星援”被端,或许只是新媒体行业反刷量的新起点。随着多方力量参与、机制逐步完善、平台日益重视、技术不断进化,刷量的结局就跟当年的盗版和假货一样:虽然不会消失,但成本会越来越高,风险会越来越高,代价会越来越大。
“星援”被端的震慑作用,将长期存在。
欢迎添加 luochaozhuli (备注:进群)分享交流。
关注 BT商业科技(bttimes),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89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相关资源:一键救援源码-其它其他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