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分析教学文本,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文本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适合在微机室进行。比如一些篇幅较长经典古文,一些文笔细腻的抒情散文,一些说理论事的哲理诗歌等。它们要么是基础知识量大,学生需要很多的笔头练习,要么是诵读任务量大,学生需要不断的朗读、赏析、思辨,都不适合在微机室进行的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我在确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这节整合课时,充分考虑到这是一则消息,课文较短,生字生词较少,学生读写量不大;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这篇文章很有历史背景,学生对当时渡江战役时局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对主题的理解。
二、把握语文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三、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要充满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对程老师的定义进行了形象而生动的阐释。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王崧舟还说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和“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笔者认为,在微机室上的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师不能长时间让学生操作电脑,去完成一个又一个预设学习任务,甚至是充满信息技术操作难度的任务,而应该通过听和读,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探究、写作,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文体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认同与赞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的同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表现欲和创作欲。
四、合理设计信息技术难度,适度减少信息技术的操作过程
课前有同事建议,我们面对的都是农村来的学生,可能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应该把常用的搜索引擎和一些可能用到的 址罗列给学生,还要事先下载好一些资料,提供给一些不会 上下载资料的同学。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上课班级的计算机老师,同时调查了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之后,笔者果断舍弃了这些做法。同时对于后面的小组合作环节的“电子手抄 ”,我事先准备了4个word版精美的电子手抄 模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感兴趣的方面,利用 络搜集相关知识,办一张电子手抄 ,传到教师机,在后面的“成果展示”环节展示给同学看。笔者觉得整合课要合理设计信息技术难度。难度太低,学生提不起兴趣;难度太高,课堂上也还得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影响课堂进度不说,也喧宾夺主。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合作交流
整堂课上,教师借助红蜘蛛多媒体 络教室软件,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屏幕教学演示与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黑屏肃静、视频流的 络播放、同步文件传输、提交作业等。同时在此软件支持下,获取学生机打开的程序和进程信息、学生上线情况即时监测,进行 上语音广播、两人对讲和多方讨论、联机讨论、远程命令等也非常便捷。学生可以及时交流自己的操作疑难和学习困惑,及时发表自己的心得感悟,老师也可以随时掌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的优势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教学上的重大突破。
相关资源:文字智能朗读转语音软件v2.5中文免费绿色版-其它代码类资源-CSD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