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 昊 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

主动服务,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企业需要比过去更优质和畅通的信息获取和沟通渠道。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与市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并肩合作,传递疫情资讯、摸底反馈企业需求、协助发布政府政策信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会2019年注册成立。虽“资历”年轻,但面对疫情迅速行动起来。春节期间,协会一边通过微信群及时传递疫情信息,一边迅速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摸底企业。

开工所需防疫物资紧缺、复工复产有何要求、政府有哪些政策……调研收集到的企业需求,协会第一时间 送相关部门。同时,及时将主管单位市工信局、市直各部门的相关政策信息集中转发会员企业。

协会向省市相关部门申请调拨口罩等物资,从会员单位招募志愿者,成立协会临时采购决策小组,通过集中采购、协调方式,义务为会员企业解决低价口罩几万只。

协会联络区内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潍坊银行等机构为企业提供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直通车”。协会发布通知时直接附各银行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让企业“知道找谁”“能找到人”。

协会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换来了更多认可。近日,又有七八家企业申请加入,协会成员数量已近百家。

王 雁 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

用行业优势为战“疫”献智慧

市软件行业协会在做好本行业安全防控、推动本行业复工复产基础上,依托行业特色,征集疫情防控相关解决方案,为战“疫”贡献智慧。

做好复工表率。2月10日,协会全体人员返岗,为企业返岗复工做好表率。同时,发出IT企业助力抗疫复工倡议,引导企业 上办公、居家办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 会主动服务,阻断疫情传播。

送问卷、发倡议、推政策,助力企业复工。2月7日,协会向全市发放复工企业调查表,针对企业关心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面对反映较多的融资问题,协会及时反馈,行业主管部门与人民银行对接,通过银行内部融资服务平台面向全市银行推送。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由居家办公和 上办公转为返岗办公,协会及时汇总企业科学防疫指南和办法,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定时发送给企业,强化防疫意识。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政策问题,协会实时收集全国及本市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企业,促进企业返岗复工。

征集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解决方案,向全市发布。为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月5日至19日,协会向全市涉软企业公开征集《青岛市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共征集三批411个软件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涉及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 络教育、 络办公、 络视频会议等领域。其中,很多软件企业解决方案免费提供。

刘运财 市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

调研企业需求 创新协会服务

春节期间,协会通过微信、 站等线上方式发布通知,倡议企业增强信心,积极应对,结合当地疫情形势,侧重公共区域卫生消毒、出入口车辆和人员进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入户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调整一些服务流程、取消所有聚众文化活动等举措,履行 会责任,不哄抬物价,做好员工宣传发动工作,传递正能量。

深入一线调研,摸清企业需求。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后,按照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手抓的要求,市民营企业协会加强一线走访力度,了解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及需求,第一时间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发挥好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开工以来,协会找来技术公司,全力开发产品交易在线平台。这项需求由会员企业提出,用于协会会员企业间相互采购。协会有500多家会员单位,分布在各行各业,可以相互采购产品,彼此开拓销路。协会作为平台,过去经常举办小型内部展览会,备受好评,引入新手段,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势在必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协会迅速加快推进线上平台建设步伐。建成后,企业可免费使用,只需在手机上一点,就能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采购所需物资。

杨建强 市建筑业协会会长、中青建安集团董事长

抱团取暖,打出“1+1>2”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青岛市建筑业协会紧急面向全市建筑业企业发布倡议书,积极协助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 会发展“两不误”,2月中旬,协会全面鼓励省市各重点工程项目和民生项目尽快复工复产,为下一步经济 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疫情期间,协会组织各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贡献公益力量。截至目前,协会成员单位捐赠现金和物资价值共计2000余万元,同时还在全市各大医院和 区紧急援建了多处临时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

在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协会还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3月5日,协会发布《关于全力支持会员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称,针对复工期间遇到的“阻力”,企业可随时向协会求助。协会将根据会员单位需求,对接劳务输出量较大地区、原料能源供应大户和骨干物流企业等,尽力协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物资保障、物流运输、生产材料供给等问题。此外,协会还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开展线上免费培训,全面助力企业稳定复产。

为助力打造“ 会治理共同体”,今后协会将继续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发挥两个作用。既要发挥好企业与政府间的纽带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企业帮手作用,通过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技术、人才、业务、资金等优势协作,推进建筑行业抱团取暖,打出“1+1>2”的效果。

坚持做好双向服务。既要服务会员单位发展,又要服务政府部门决策。要采取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参观考察、学术研讨、咨询服务、行业评优等多种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同时,还要协助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改革方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提供依据和建议。

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协会要变一般性服务为引导式服务,着力在投资导向、流行趋势、利润空间等方面引导企业健康发展;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登门服务,成为建筑企业的贴心人。

赵玉利 市商业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创新营销方式,降低疫情影响

青岛市商业联合会500余家会员企业涉及商贸流通、餐饮、制造、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面对疫情,会员企业尤其是大型商贸企业,为保障民生需求、防疫产品供应,担负起了应有的 会责任。利群集团、利客来集团、维客集团、麦凯乐、佳世客、丽达等商贸企业迎难而上,坚持营业,较好地发挥了大型商贸企业在保障物资供应、稳定物价上的作用。为减少人员接触 ,相继出台了 商平台购物、微信群购物、送货上门等服务,为岛城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岛市商业联合会 召会员企业担负起 会责任,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其中,会长单位利群集团通过青岛市慈善总会向青岛市教育局捐赠了总价值75万元的防疫物资,助力青岛教育系统为教师、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学习环境;副会长单位利客来集团、维客集团分别向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20万元,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

就如何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建议:

转换交易平台。疫情期间,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商贸企业一直加班加点保供应,为避免人员大量聚集,商贸企业开创 群营销,利用自身的 商平台或者与京东到家、饿了么等平台合作,将线下销售转到线上交易,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买到放心的生活必需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对部分会员企业做了调研,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做了粗略统计,普遍反映希望给予阶段性税收支持,对零售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提供减免或阶段性优惠政策,对电费、燃气费等较大支出的费用给予价格补贴,给予重点企业优惠贷款政策,推出免息、低息贷款,帮助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等,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支持力度以及落实力度,尽快让企业享受到有关优惠,共克时艰。

完善复工复产制度。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行业复工指导制度,让复工复产指导工作细致化。

做好外地人员返青复工管控。外地复工人员返青,要严格做好此类人员的管控,同时也要做好企业外来人员、到访人员的登记管控工作。

史立刚 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

多渠道拓展企业线上销售

面对疫情,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召大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定期以线上直播的形式组织参加培训,确保协会成员企业充分掌握疫情防控的知识。协会秘书处通过多种渠道协调,为跨境电商企业采购了疫情防控所需的口罩、体温测试枪、消毒酒精等物资。企业开工以后,协会对企业进行监督,外地回青的员工必须隔离14天方能上岗;发烧的员工严禁到岗;企业办公场所一天至少两次喷洒消毒。

做好战“疫”工作的同时,协会还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小额融资等实际需求。受疫情影响,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尤其是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受到物流等因素的制约,无法顺利开展业务,由此带来了资金紧张。协会与多家金融机构联系,为会员企业争取到贷款。

为保障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业务开展,协会多次组织“线上产品推介会”,400余家协会会员企业通过线上直播,将奶粉、酒、果汁、水果等多种进口产品进行线上推介,促进内部销售。

此外,协会还组织跨境电商企业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拓展业务,指导企业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客户端进行产品线上销售。随着国内物流逐渐恢复,我市跨境电商企业的产品销售等业务已逐步正常。跨境电商企业在促进出口业务的同时,正逐步加大国内分销力度。

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做好政策的传达者,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能享受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协助企业向有关部门争取出国参展的机会和参展补贴,助力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更多海外业务;同时,要把会员企业的线上培训服务变成每周举办的常态化工作,扩大给会员企业服务培训的力度。

近几年,作为全国第二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之一,青岛跨境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协会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举办,让协会更加感到重任在肩,既要把政府的支持方针和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企业,也要多措并举,将企业的需求上 给相关部门,协同解决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提振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信心。

钟 巍 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化“上传下达”为“主动服务”

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为确保特殊时期服务不“下线”,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自春节后便处于电话24小时开机的“无休”状态,以确保在青外资企业有需求的时候,找得到对应的负责人,有复工复产的“依靠”。

一方面,协会通过“青岛外企帮手”等途径及时了解我市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缺什么给什么”,协助市商务局解决了企业复工所需的防疫物资,办理相关复工手续。另一方面,主动将我市出台的“硬核”政策通过线上传递给企业,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企业能在用工、房租、减免税费、融资贷款、土地供给、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切实享受扶持。

多措并举之下,我市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效果全省领先。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3月5日,青岛在营外商投资企业中,已开工企业4858家,开工率达88.26%。省重点调度企业开工率达100%,员工到岗率达87.84%,按用电量计算,复工达产率达到65%,基本恢复正常经营。另外,我市日资企业整体开工率为95.80%,韩资企业整体开工率为88.68%。

下一步,协会将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与国内一流的咨询公司合作制定“外资企业复工指导书”,100多条措施将涵盖外企发展所需的供应链、组织生产、物流运输等各个领域。此外,协会正在着手对我市各个部门出台的有利于外企发展的政策进行汇编,确保外企能更大程度上享受到政策。在必要的时候,协会将召开会议,与韩资企业协会、日资企业协会等分会展开交流,精准收集企业需求,同时将政策“分类”传达给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

目前,协会已经陆续通过电话、线上会议等方式“走访”企业。疫情结束后,协会还将通过与外企所在地政府衔接,加强“属地化”服务模式,多方发力,给外资企业在青发展带来全方位服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