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分析——设计——实现——测试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前一个阶段结束,后一个阶段才开始。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先完成所有步骤的简单版,再一步步迭代。
2.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规格说明文档:描述软件要做什么的文档。
面向过程分析的建模工具:(1)数据流图(data flow chart):矩形:数据源,圆矩:过程,开口矩:数据存储,箭头:数据流
(2)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参考数据库
(3)状态图(state chart):圆矩表状态。
面向对象分析的建模工具:(1)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显示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的图。矩形系统里有圆矩的方法。
(2)类图(class digram):分析系统中的实体类。
(3)状态图:类图完成后,描述每个类不同状态及变化条件的状态图。
3.设计阶段(design phase):描述如何实现需求。
面向过程设计:利用结构图(structure chart)将系统分解成过程或模块。
耦合(coupling):两个模块间绑定的紧密程度。
内聚(cohesion):模块内过程的紧密程度。
面向对象设计:详细描述类的细节。
4.实现阶段(implementation phase):选择使用的语言,以及用一系列方法来评估软件的并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迁移性。
5.测试阶段:发现错误。
白盒测试:知道软件的所有结构,测试每一个结构是够可以正常运行(控制结构测试),执行所有代码至少一次的测试(基本路径测试)。
黑盒测试:不知道程序如何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穷尽,随机,和边界值的测试来发现错误。
6.文档:
用户文档:知道用户使用软件的文档。
系统文档:详细记录软件开发过程四个阶段的成果和修改。
系统文档:安装文档:描述软件如何安装在客户端或服务器端 的文档。
服务文档:描述系统如何更新和维护的文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