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AI绘画好像有自己的想法?“图生图”催生大量翻车作品

输入几个名词,就能得到一幅画,白丁秒变“画家”;输入一张照片,得到一张二次元美照,而且还创意无限……今年以来,AI(人工智能)绘画火出了圈,大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免费作画的乐趣,甚至有人还将自己的“作品”变现销售获得收益。

日前, 交媒体上不少 友晒出AI绘画软件生成的“翻车”作品,并引发话题讨论:这个AI(绘画)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发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AI绘画再一次凭“离谱”出圈。

图生图模式催生大量“翻车”作品

AI绘画目前已经成为 交平台的流量密码。据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内,小红书“AI绘画”新增笔记互动量达6.48万,成为第一热词;抖音上有关“AI绘画”的短视频最高点赞量超过52.2万;哔哩哔哩等视频 站上也有许多博主发布关于AI绘画的教程。

目前,大多数AI绘画平台都供用户免费使用,极低的使用门槛是AI绘画吸引普通人,并引起热潮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对AI绘画充满憧憬,希望AI给自己创作一副绝美的二次元头像,但一些用户使用后发现画出来的二次元效果很离谱,#ai绘画有多离谱# 等话题近日被热烈讨论, 友纷纷晒出画风诡异的画作。 络话题的热度,又进一步推动了一波AI绘画使用的热潮。

第一次选择画(左图)和第二次选择的画(右图)。

可见,只要选择的关键词不奇葩,得到的作品就不会搞笑,但其作品本身的质量并不一定得到保证。

这是原图

这是AI绘画出的图,的确出乎意料。

不得不承认,图生图的“翻车”概率很大。

在国外,AI绘图目前更多被用于生成概念图片,比如输入春天、花海这样的关键词,AI自动生成一张画作,即“文生图”,而在国内引起热潮更多的却是“图生图”,很多人因为它“翻车”搞笑而关注它。

图源小红书用户@HH_

图源小红书用户@鬼迷心窍的20岁继女

图源小红书用户@你一点也不可爱。

类似的“翻车”照片实在太多,不少当事人将自己的“图生图”作品发出来吐槽,反而带起一波围观潮。

AI绘画软件需要大量素材训练

AI绘画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看看它的技术起源。

我们所说的AI绘画概念,更多指的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来进行自动作图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实际上,让AI(人工智能)画画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研究,让AI与人类棋手下棋并获胜是早已做到的事情,但接收语言并完成绘画显然是一件更为复杂和艰难的事情。

2012年,谷歌公司开展了一场空前的试验,联手使用1.6万个CPU训练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深度学习 络,用来指导计算机画出猫脸图片。当时他们使用了1000万张猫脸图片,1.6万个CPU整整训练了3天,最终得到的模型,生成了一个非常模糊的猫脸。

2012年,谷歌公司用1.66万个CPU生成的猫脸。

在今天看起来, 这个模型的训练效率和输出结果都不值一提。但对于当时的AI研究领域,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尝试,正式开启了深度学习模型支持AI绘画这个“全新”研究方向。

开源的海量训练素材是AI绘画发展的必要条件。LAION是一个跨全球的非营利机器学习研究机构,今年3月它开放了当前最大规模的开源跨模态数据库LAION-5B,包含接近60亿(5.85 Billion)个图片和文本,可以用来训练所有从文字到图像的生成模型,也可以用于训练CLIP这种用于给文本和图像的匹配程度打分的模型,而这两者都是现在AI图像生成模型的核心。

除了提供以上的海量训练素材库,LAION还训练AI根据艺术感和视觉美感,给LAION-5B里的图片打分,并把得高分的图片归进了一个叫LAION-Aesthetics的子集。事实上,如今最新的AI绘画模型都是利用LAION-Aesthetics这个高质量数据集训练出来的。

由此可见,当今不论多么先进的AI绘画软件程序,它都是海量素材训练的结果,这也为现在的版权争议留下了隐患。

目前的情况,“文生图”都还在深度学习之中。“图生图”需要AI对单一图片上的内容识别后再定向“创作”,必然出现不能识别、乱识别的情况,“翻车”概率当然大增。而且,目前国内“图生图”的软件,一般都是基于国外免费引擎的AI绘画工具,能力有限。

众多画家拒绝作品当AI素材

照片搞笑“翻车”仅仅是一个消遣娱乐,AI绘画真正被人们重视的问题,是它的版权隐患。几乎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画家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当成AI的训练素材,因为这会带来绘画风格侵权的争议。

上有很多人发帖称,通过AI获得的作品和一些画师的风格很像,有些作品类型几乎就是“复制粘贴”。还有很多画师声明“禁止将我的作品用于AI作画”。

据媒体 道,美国数字艺术家Greg Rutkowski因为看到他的绘画风格被AI图像生成平台复制而不安,他说的正是刚发布不久的Stable Diffusion——生成式AI从 上抓取数据来训练自己的模型,有时会未经在世艺术家允许就收集他们的艺术作品。

九度乐表示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拿去当素材。

在国内,画家九度乐在微博上抨击这一现象,“难道以后发图要打上满屏的水印了吗……谁也不想自己辛苦半个月磨出来的图被AI拿去当素材库了”。

从法理上讲,如果想将在世艺术家的作品用作素材,最好的做法是获取其授权,但因为AI绘画仍处于发展早期,这样的实践还不太多。

AI画作直接商用会有版权风险

除了素材使用的版权争议,关于AI作品的版权争议更大:AI画的画,版权和收益到底归谁?是否可以商用?这是目前AI作画最大的争议点。

早在2016年,谷歌研发的绘画AI“深梦”(DEEP DREAM)在旧金山拍卖会上就引起过热议,它的作品一度拍出单幅8000美元的高价。

AI绘画作品“深梦”(DEEP DREAM)。

2018年,由巴黎艺术团体用AI创作的画像《埃德蒙·贝拉米肖像》以432000美元左右(约合300万人民币)高价成功拍卖。这幅肖像作品是第一个在大型拍卖会上成功交易的人工智能艺术品。不过这个时候,人们还只是把它当成新技术的一种体验。

《埃德蒙·贝拉米肖像》

今年8月举办的美国科罗拉多州艺术博览会上,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画作在数字艺术类别的比赛中一举夺得冠军,就已陷入越来越深的争议。该画作由游戏设计师JasonAllen通过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创作而成,此后又经Photoshop润色,由此在艺术家间引发质疑。

引发巨大争议的《太空歌剧院》。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认为,现行法律对AI作画并没有清楚明白的规定,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因此,在AI作画构成作品且享有版权的前提下,其版权应当归属AI的权利主体,作为没有独立意识的AI,其实质为工具,类似升级版的画笔,因此其形成的作品应当归属于AI的创造者或使用者,最终也归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此外,林小明律师表示,至于AI作画产生的产品是否构成抄袭,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AI产品具有独创性表达,同时未突破法律或行业规定的相应抄袭标准所确认的范畴,则不应认定为抄袭,反之则应认定为抄袭。

使用者接到疑似诈骗电话

除了版权争议,其实使用它的 民也有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比如“隐私泄露问题”。还有部分 友反馈,自从用了这类软件后就接到无数骚扰电话。

以近期 上热度较高的某AI绘画程序为例,它的用户协议中规定,原则上这些AI产出的图不得进行公开与传播。倘若因此引来索赔或其他损失,这责任得 友担着。同时该程序还规定,使用者上传到平台里的公开内容、哪怕是私人照片,都默认已授权给平台,算是让步了一定的个人隐私。

目前,已经有零星 友反馈,在使用AI绘画 站后收到了疑似诈骗电话,怀疑存在个人信息泄露。

不管风险来自哪里,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更应该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理性上 。

上游新闻据法治日 、红星新闻、 消费质量 、北京商 、电脑 、南方+客户端等综合 图片均据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