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代练常见未成年人身影 代练平台架空防沉迷系统

“随身代”进入后变成“代练通”界面。

游戏代练纠纷维权难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接触过“代练通”、“代练妈妈”等专门的游戏代练App;近一半受访者在电商平台上接触过游戏代练服务,如淘宝、闲鱼等。

“亏本接单”“首单特价”“秒上 ”等被作为代练工作室的宣传亮点。此外,安全措施和保证往往被对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以应对时常爆出的“游戏代练卷款跑路和盗 的事件”。

此外,由于游戏账 内的一些装备物品并非实物,且价值认定困难,导致纠纷频生。有玩家反映,在账 上积攒的上千元物品被无良代练转走;还有代练恶意操作,比如“借 ”“毁 ”等,而 主往往维权无门。

未成年人代练不少见

随着游戏代练兴起,也出现了一批遭遇中间商压价,被平台克扣 酬的游戏代练选手。据悉,部分平台会对代练收益采取高抽成的模式,部分代练人员提供服务还需要交效率金和保证金。

事实上,游戏代练已经被未成年玩家作为除租 外无限制游戏的一种方式。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搜索有关游戏代打的内容,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提供代练服务的身影。如在“原神代练吧”,就有用户称自己是高中生,因为想赚零花钱或想玩游戏而成为游戏代练。

许多代练平台也存在鼓励和纵容未成年人提供游戏代练服务的现象。以今年1月被上海法院责令停止未成年人代练行为的“代练帮”App为例,其要求用户注册为“打手”时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进行实名认证,但未成年人通过 络生成或购买的身份信息照样可以通过认证,并进入游戏,赚取费用。

在“代练帮”一案中,腾讯发现,“代练帮”App以“发单返现金”、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的形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商业化、规模化的《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交易,未成年人因此能够绕开“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并赚取费用。

游戏厂商抵制代练,未成年人代练违规

目前,针对代练和代打的约束只是停留在游戏厂商用户协议层面,尚未有专门针对此类行为的法律法规。

对此,上海协力(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欣表示,涉及未成年人的代练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有关未成年人实名注册登录 络游戏的要求。另一方面,即便不涉及未成年人,代练行为存在明显的不正当性,因为其破坏了“一身专属性”这一互联 账 生态的“基石”——在几乎所有基于 络账 的互联 服务协议中都会有的条款:“账 仅供注册人一人使用”且“不得转让、出借、共用”。因为互联 账 具有人身属性。很多通过代练平台拿到的QQ 、微信 实际就是发单人的私人账 ,接单人拿到之后可以看到该 码的好友、聊天记录、空间朋友圈等信息,有泄露个人隐私和账 被盗的风险。

出于影响游戏公平性、破坏防沉迷系统等原因,再加上提供账 给他人存在安全隐患,抵制游戏代练的说明早已被多数游戏公司写入用户协议。以《英雄联盟》的用户协议为例,第9.7条规定如果玩家使用的QQ账 不是自己申请或者通过腾讯提供的其他途径取得的,却知悉该账 的密码,不得使用该账 和密码登录。除此之外,在腾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2.6条明确规定,用户不得将个人账 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众多游戏公司早已表示,违反用户协议而产生的后果均由玩家自行承担。寻求代练的玩家容易陷入游戏账 被禁、被转卖、虚拟道具转让等风险。

中国 会科学院 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表示,代练本身是 络游戏行业的衍生行业。如果涉及到未成年人,就与现行规定有了冲突。田丰指出,按照现行 络游戏的使用规定,未成年人是不具备代练资格的。

平台调查

“代练通”上假身份也能接单代练

该App两年数次更名,还伪装成其他App

随着游戏玩家对竞技类游戏水平等级的需求不断提高,代练市场发展起来,一系列代练第三方交易平台也应运而生,“代练通”便是其中之一。

伪装成其他App

在贴吧,“代练通吧”拥有56万粉丝,帖子基本由“打手”接单帖和消费者评价帖构成,其中多数“打手”会标注自己的代练通账 ;消费者发的帖子则通常为吐槽。“代练通”在自己App内部并未设置讨论区,但在诸如“贴吧”一类的 交媒体上,“代练通”建立了讨论区,安插“代练通小管家”组织用户讨论,并发布“招收优质打手”等招募帖。

开辟市场以来,在 交媒体与软件商城里,该代练平台的口碑并不理想,在黑猫投诉和消保平台上都可以发现用户的投诉记录,“ 络诈骗”“刷单诈骗”“退款提现问题”均是其被指控的主要理由。

未成年人也可在此派单消费

2022年1月5日,为玩家快速上分升段提供“捷径”使得“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被绕过,上海浦东法院责令涉事佛山北笙 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代练帮”App立即停止未成年人代练《王者荣耀》游戏。该案是全国首例基于保护未成年人针对游戏代练平台作出的禁令。

而且,在“代练通”上派单不需要实名认证,任何有游戏账 的玩家都可以在平台上派单。这意味着,未成年人也可以进行派单消费,且“代练通”不会对消费金额进行限制。

不实名认证不人脸识别就可接单

而在“代练通”电脑端,成为“打手”则是零门槛,甚至无需实名认证这一步骤。想要成为“打手”,只需设置支付密码——选择订单——根据接到的订单设置的保证金充值相应的金额即可开始代练。电脑端“代练通”上的实名认证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专家建议

代练平台吸纳未成年人应担全责

如何杜绝未成年人进行游戏代练?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结果显示,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涉及未成年人游戏代练平台的打击;将近75%的受访者认为游戏平台应对玩家进行人脸识别有利于减少此类行为;60%的受访者认为游戏代练平台也应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查验;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针对绕过防沉迷的现象设立相关法律条例,对杜绝此类现象有利。

田丰表示,“游戏代练平台不应让未成年人在其平台上作为代练玩家来绕过防沉迷系统。从责任角度讲,代练平台应承担全部责任”。他认为,游戏代练平台应当充分考虑防沉迷和 络游戏监管的要求,把未成年人排除在系统之外。从灰黑产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对所有账 进行实名制管理,“比如说游戏公司跟代练平台能不能形成一个合作机制,发现一些代练的黑名单或者黑用户,对此加以封禁,最终实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

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数字文化委员会负责人王军义认为,游戏代练平台“绕开防沉迷”系统钻漏洞的事实,表明 络游戏的防沉迷实名验证机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一些 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顾虑用户活跃度和用户体验,对于代练、租 行为置若罔闻。开发商和运营商更应维护公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环境,主动作为、打击代练行为。治理“绕过防沉迷”问题,应当更多地发挥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的主体责任。众多 络游戏仅在登录时开展人脸识别认证,并没有玩游戏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机制,游戏开发商可在兼顾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方式实现多频次的 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海军

统筹:邹莹

研究员:罗韵 唐静怡 王一雪 林芯芯 杨小旻 张雨亭

技术:占华平 实习生:付思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