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半有趣的人在纽约,另一半在去纽约的路上”。
而我就是那另一半在去纽约路上的人。既然是有趣的人,旅行一定不是像普通游客那样去景点拍留影照。我终于可以把私藏的纽约拍摄 list 一一拿出来去打卡!
曼哈顿,Nikon Z7,24mm,f/5.6,1/100秒,ISO 200
这次就带着刚刚发布的 Nikon Z7,它以 4575 万高像素取胜,几乎就是 D850 的缩小版,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尼康单反用户终于盼来了它有全幅微单的一天,也终于可以与尼康一起私奔去纽约!
很多人都向往着带一台单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奈梦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很大差距。
比如纠结带哪支镜头,哪个焦段都不想放弃的时候,统统带上就变成了背着大摄影包的负重旅行。这次我不纠结,不贪心,就带 3 支镜头。
蛋糕,Nikon Z7,62mm,f/4.0,1/160秒,ISO 500
既然是旅行最常用的就是变焦,于是带着一支随机身同时发布的尼克尔 Z 24-70mm F/4S 变焦镜头,它很轻巧、易于携带,并且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一支尼克尔 Z 35mm F/1.8S 定焦镜头,它很适合街拍人文,大光圈提供了自然的虚化效果。
同时也带了卡口适配器 FTZ,也就是通常说的转接环,它可以兼容近 360 支尼克尔 F 镜头,因为想拍很多建筑和风光,所以我还带了一支尼克尔 F 14-24mm F/2.8 镜头。
小时候看《北京人在纽约》开篇的第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即便没有爱人,也不妨一个人去纽约走走,因为你将很快与这座城市坠入爱河。于是,用我的镜头亲吻你。
世界贸易中心一 大楼,Nikon Z7,14mm,f/3.5,1/200秒,ISO 400
旅行目的地总有一些建筑物想去打卡,上图是由西班牙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为世界贸易中心建造的交通枢纽。
它建立在昔日 911 的废墟上,最早纽约政府只计划重建纽新捷运轨道系统,而今却是一座集购物中心和车站的综合体建筑。
它的外部结构像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内部由白色钢肋和玻璃打造,将自然光引入中心内部。在用 Nikon Z7 拍摄时一开始我用的 24-70mm 的镜头,总觉得视野不够宽广,后来换上转接环加 14-24mm 的镜头,并采用对称构图,相当有仪式感。
布鲁克林大桥,Nikon Z7,44mm,f/4,1/60秒,ISO 1600
我住在 China town 的 airbnb,发现布鲁克林大桥就在步行十多分钟的地方。它是连接曼哈顿与布鲁克林是美国最老的悬索桥之一,建于 1883 年全长 1834 米。
鲁克林大桥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 41 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 7 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
于是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爬桥爱好者。第一次去是中午,光线似乎不太对,有很多游客,并且我没有带广角,总觉得拍出来的照片平平。
于是第二天跟朋友约了去大桥拍日出,煞有介事的带上三脚架和大广角镜头。日出前趁着天光还有一抹迷人的蓝,此时路灯也没有熄灭,美国国旗在桥上飘扬。这样一幅画面很好看,就拍了一张局部。
布鲁克林大桥,Nikon Z7,14mm,f/5.6,1/250秒,ISO 800
云层一直很厚,所以并没有期待中的日出画面,就在想怎么拍点不一样的画面。于是又换上转接环加广角,一抬头看见大桥栏杆上有很多贴纸和涂鸦,焦点对带人脸的贴纸,极具视觉冲击力。
转头将视线转回大桥上,有很多跑步和骑行的人。用 Nikon Z7 尝试更贴近地面的机位拍摄,机身上约 170° 可视角度可翻折屏让低角度拍摄更有便利性,尤其是很智能的 LCD 触屏对焦功能。
布鲁克林大桥上骑行的人,Nikon Z7,15mm,f/10,1/200秒,ISO 800
相机放在地面上拍摄时,直接用手触摸屏幕上你想跟踪的焦点即可,并且通过触摸快速浏览照片也很方便。
这时太阳出来,从桥上交错的栏杆透过的光束很好看,尽量收小光圈。逆光骑行的车手从镜头前飞快骑过, Z7 精准的连续对焦让你不错过每一个运动瞬间,同时并保留暗部很多细节。
离开布鲁克林大桥,去往下一个打卡地的路上,却误打误撞来到了各种电影里出现过的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Nikon Z7,24mm,f/6.3,0.5秒,ISO 640
这座始建于 1903 年的车站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与交通枢纽,也是一座公共艺术馆。车站最吸引人的是挑高的候车大厅和人车分道的设计。
候车大厅里的主楼梯按照法国巴黎歌剧院的风格,大厅的拱顶由法国艺术家黑鲁(Paul Helleu)根据中世纪的一份手稿绘制出黄道 12 宫图,共有 2500 多颗星星,星星的位置由灯光标出,一通电源便满目生辉。
原本要带着三脚架来好好拍一下这里,结果是无意中撞见,索性试一下没有三脚架手持拍摄,在中央车站的栏杆上把相机倚在上面保持稳定性,大约用了 0.5 秒的曝光,拍到这张动感韵律的照片。
Z7 的内置 5 轴 VR 防抖系统果然不是盖的,防抖效果相当于快门速度提高了约 5 档,让手持拍摄有更多可能性。
大都会博物馆,Nikon Z7,50mm,f/4.0,1/15秒,ISO 1600
午后来到大都会博物馆,这里也是来纽约的必去地方之一。赶在 Met Gala 时装学院特展撤展前来到大都会,这场名为《神圣之躯:时尚与天主教的想象》把时尚、文物、宗教、音乐结合到一起,身处那个场景,就会被震撼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想献上自己的膝盖。
众多顶级设计大师从天主教宗教服饰、仪式或宗教艺术中汲取灵感而设计的高定时装。Nikon Z7 的高像素高清画质将高定时装上的细节还原十分惊艳。
Broken Shaker 酒吧,NikonZ7,35mm,f/2.2,1/25秒,ISO 4000
晚上带着 Nikon Z7 和 35mm f1.8 的镜头,跟 Bartender 好朋友去探访一家新开的 roof bar,叫 Broken Shaker,走廊的涂鸦极抽象张狂,在拍摄菜单里选择了鲜艳模式,让照片颜色更夸张一点,ISO 4000 拍摄的照片,所有细节在屏幕上放大看都没什么噪点。
昏暗的 bar 台前,黑人调酒师面部几乎没有光线,把 Z7 的 ISO 丧心病狂的开到12800,如此之高的 ISO,画质是完全可用的。控噪能力确实非常了得。
Broken Shaker 酒吧,Nikon Z7,35mm,f/1.8,1/80秒,ISO12800
大光圈 1.8 的 35mm 镜头,基本就是夜间利器,很喜欢这个焦段,除了很好的表现人物以外,也可以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大光圈虚化又可以很好的制造摄影氛围。
在这里用 Z7 的拍摄体验,意味着你在各种极端光线条件下放心的手持拍摄,而不必担心拍摄的照片不能使用。
DUMBO 是“Down Under the Manhattan Bridge Overpass”的缩写,主要指的是布鲁克林桥与曼哈顿桥延伸到布鲁克林区的桥下的一片。现在该地区已成为纽约市首屈一指的艺术区之一,聚集了各种画廊、工作室等。
DUMBO,Nikon Z7,24mm,f/16,1/160秒,ISO 320
但是最为代表性的视觉就是从这两栋楼中间看曼哈顿大桥,以及桥洞中远远的帝国大厦。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上图这个拍摄视角因为《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海 而出名,现在已然成为一个非常 红的打卡拍摄地,非常 红就意味着哪哪都是人。
因为有几天我住在布鲁克林所以常常来这“浪费时间”,有天早晨来这里远远走过去,几乎没什么人,刚好天空还划过两只飞鸟。
DUMBO,Nikon Z7,35mm,f/6.3,1/200秒,ISO 320
Z7 的拍摄菜单设置成了黑白模式,高反差黑白很适合表现这里浓郁的工业风,不管你是游客还是摄影爱好者,不管你看了 上多少代表性的拍摄,还是去找一找心中属于你的最好的那一张。
这一带的建筑都很酷,无意中发现一个制高点,就爬上去试试另一个角度看布鲁克林。本想拍一张河边的空镜,穿白衣遛白狗的人突然走进了画面,于是照片就因此生动起来。在纽约的每天都会有惊喜。
SOHO 区,Nikon Z7,35mm,f/4.0,1/500秒,ISO 100
街边游乐园,Nikon Z7,33mm,f/4.0,1/125秒,ISO 1000
SOHO 区处于纽约下城 HOUSTON,是英语 South Of Houston 的缩写,这里原本是纽约的老工业区,上了年头的老建筑群被艺术家改建成工作室和画廊。
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墙上到处可见涂鸦与海 、还有街头各种很酷的年轻人都成为了这里的看点……
SOHO 区骑行的纹身女孩,Nikon Z7,35mm,f/3.2,1/640秒,ISO 250
突然一个纹着花臂的骑车女孩就出现在眼前,一直追着她拍,刚好有红灯她停了下来。Z7 宽广的 493 点复合自动对焦系统具有良好的对焦精度。
提高了连续对焦的准确性,追焦连拍很轻松。35mm 的镜头相对体积较小也很适合拍街头。
SnapBridge APP 界面
最后来说说照片传输方面。这大概是我用过传输速度最快的相机 App,它支持 Wi-Fi蓝牙,通过 Nikon 的 SnapBridge 与手机相连,在旅行过程中极速下载照片,可以实时 交软件上。让你不错过每一个旅行的精彩瞬间。
自由摄影师、独立摄影师、旅行达人
商业摄影师、VBAI IMAGE摄影工作室创始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