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故知新-什么是软件工程》中,我发起了一个投票:word、excel基于软件功能的划分来看属于什么软件果来看,77%的朋友选择了【应用软件-个人计算机软件】。这个选项在大学考试时选它一定没错。
但是剩下选【支撑软件】的朋友并不意味着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答案。软件=程序+文档+数据。支撑软件是协助软件开发的工具性软件。开发文档用word、excel有什么不行吗h1>
这些阶段咱们大家在平时工作中都在用,不再赘述,重点说一下可行性研究与计划。不具备可行性不代表不能做,有可能是成本不可接受。
之前贾跃亭贾总为了制造智能汽车,几乎赔上了整个乐视。其实那段时间想做智能汽车的不只是贾总,很多人都想做。但是其他人在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估算出其成本远高于收益,所以在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就放弃了。我个人因为之前也在乐视工作其实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乐视现在还欠我十几万的专利费,当时还是我们总监出面帮我要回来一部分。其实我对贾总追求梦想的精神上还是很钦佩的。但是在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我不赞同其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
常用的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过程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组合的过程。就好像是各个阶段是不同的菜,软件过程模型是套餐,是一种组合方式。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在瀑布模型之前,没有模型的指导,开发是比较混乱的。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是说要快速建立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反复由用户评价修正,开发出最终产品。快速原型模型在确定需求上优于瀑布模型。
这种模型非常适用于非自主研发的、或者初创期的产品。比如一个初创公司要去拉投资,除了一堆设计理念的文档,很多潜在的投资人都愿意看到产品的初始模型,再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但是这种开发方式也有明显的缺点:初期可能由于时间问题,代码和设计底层都很粗糙,后期稳定性和架构优化会有很大的阻力。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基本的做法是在“瀑布模型”的每一个开发阶段之前,引入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直到采取了消除风险的措施之后,才开始计划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否则,项目就很可能被取消。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在看】
如果文章你喜欢,请点【赞】
如果文章既没有帮助又不喜欢,或者有其他建议,欢迎【留言】或者直接加我微信 brmayi 反馈。
反馈是你的思考,我的成长,我们同步的进步源泉~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247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