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四买了人生里第一台Macbook pro,从那会开始Mac卡顿的问题就一直困扰我到现在。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钱买顶配Macbook,以前公司发的也是低配Macbook pro,我甚至用8G内存的13寸Mac直到2018年才换。
来新公司以后总算摸到了15寸Mac,但还是16G内存Intel芯片的老电脑,被Burpsuite、Jetbrains、Chrome几个软件分分钟教做人,Docker一开风扇就狂转,虚拟机更是想都别想。
好在上半年我们有大部分时间在家办公,家里的台式机暂时性地掩盖了这个问题。但公司这几个月逐渐恢复WFO,一周需要去办公室至少3天,于是我又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办公效率的问题。
我在国内的时候就关注了minisforum这家小主机品牌商,当时是想组一个homelab,不过后来捡垃圾600块配了一台联想ThinkCentre M73四代U的小主机,所以对他们家一直只是观望。
今年6月的时候看到他们家出了一款新主机UM560,用的是今年AMD发布的新CPU 5625U,预售价格在359美元(国内价格不到2000人民币)。这个6核12线程CPU性能不算特别强,仍然是Zen 3架构,内存也只支持DDR4,但我看中的主要是它的低功耗——TDP只有15W。也就是说,即使我不习惯用这台机器办公,也可以作为homelab替换我现在的渣联想。
这是配置详情:
我是有好几年掏垃圾的经验了,除了ThinkCentre M73我之前还有一台J1900的工控机器做软路由、一台J1900 游娱宝盒,而这台UM560是我这么多机器里最小最轻的了,有种垃圾佬突然暴富的感觉。
机器是全塑料材质,相比于金属外壳的M73轻很多,内部有风扇散热,5625U功耗也不高,平时几乎静音(此处鞭尸Intel Macbook Pro一次)。
这台机器还有一点让我非常喜欢的是直接用type-c接口供电,厂商送了一个65W的氮化镓充电头,但我感觉可能换一个更小的20W的充电头,这样电源也能压缩到非常mini。
打开外壳的体验不是特别好,因为需要把底下的塑胶脚贴撕下来才能看到螺丝,很难撕,等后面装回去又没原装那么紧了。
内部做工还不错,很紧致,我只插了一块32G的内存,之后如果做homelab还可以再买一块做双通道:
办公体验
当然,驱动没有问题不代表系统使用没有问题。
因为我是第一次用Ubuntu Desktop办公,所以需要适应很多东西,包括新的输入法、新的Terminal等等。
我装的中文输入法是Rime,它是基于ibus的一个开源输入法框架,通过YAML配置文件进行配置,自定义程度非常高,十分方便。
我装的终端是Terminator,替代了我Mac下的iterm2+tmux方案,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后者,但iTerm2支持在tmux中直接用鼠标复制文字,而Ubuntu下我还没找到类似的方案,所以最终我放弃了tmux。Terminator的优点就是能够分屏,快捷键也可以方便地设置。
剩下一些我重度使用的软件,比如Typora、群晖、Jetbrains、vscode等都有Linux版,直接迁移即可。
到写文章这会,我大概用这一套方案了一个礼拜,中间没有遇到让我弃坑的大问题。相反,整个电脑的流畅度,真心是比Mac要高不少,平时不再需要经常重启电脑,也告别了卡顿现象,32G内存也够我开所有我想用的软件,十分满足~

所以,如果你有和我类似的需求,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京东旗舰店购买。不过,如果你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只是因为看到我写的文章一时兴起,建议还是先冷静,思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台小主机,毕竟今年经济不是很好,该省钱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