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有着特殊意义,它能起到帮助人们认识过去、展望未来的作用。档案就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对有价值信息的原始记录,它已伴随人类经历了数千个寒暑春秋。
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多样,而档案影像化是科技科技进步的结果,它满足了 会发展和受众接受的需要。我国最早的档案是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的甲骨档案,之后是西周统治者记录要事的金石档案,繁盛于秦汉用于书写契约、药方等的简牍档案、价格昂贵的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以及“蔡侯纸”诞生后的纸质档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型载体档案的出现,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影像档案,记录的信息越来越接近事实。档案形态从手绘图案到文字记录,从声音录制到影像拍摄,无一不昭示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数字化是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技术促成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模式。
△ 参观数字智慧档案馆
(一)“互联 +”时代下档案影像化的特点
1. 影像化资料存储方便,成本低廉
影像化信息的存储不论是光盘还是其他载体,都不如互联 的大容量和便捷度。其他任何载体我们都要考虑其介质使用期限,但是互联 的影像化存储只要有 络就可以让用户通过 络手动管理,而且只需一个账 和密码便可随时上传下载。尤其是在云存储出现之后,它的大容量、低成本深受用户欢迎。国内代表性的主要有百度云盘、360云盘、微云等。
2. 影像数据库化的共享性高、易扩充
数据库也被称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影像资料可分类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供用户对影像资料进行上传、更新、截取等操作。其中,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还支持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依据查询语言、关系式等来进行速度最快、最准定位的影像资料查找。数据库的另一大优势便是共享性高,它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快速实时分享。
3. 档案影像化保护原生态,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影像档案在内容可以更好传承,在在一些重要的文物保存上,能更加逼真和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如著名的莫高窟壁画是世界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是东西方艺术集合的历史记录。但是由于自然的侵蚀,莫高窟壁画不断需要修护。过去采用临摹和摄影的方式保存壁画资料,很容易失真。影像传播技术的发展,不仅能使壁画完整地保存和展现,也揭开了壁画的神秘面纱。
档案影像化是档案在“互联 +”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它主要以移动互联 的短视频传播、VR技术的沉浸式传播、大数据推算下的全景式传播等新形式的传播途径来呈现。
(二)在档案影响化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档案软硬件安全性
档案系统中毒可以说是互联 时代常见的现象,有的不法分子为了盗取信息资料便会请黑客攻入部门内部系统。系统一旦中毒,文件不仅无法打开,其中的信息资料也会丢失。
应对方法:提升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安全性,在使用档案系统的过程中,开启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常升级系统、提升管理员账 密码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对档案系统实现全方位的维护
2. 数据化存储需备份保持影像数据完整
部分档案人员自身素质欠缺,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在电子档案利用中存在监管不力、档案信息使用权限管理不当等失职行为,工作中存在粗心马虎、操作失误的弊端,由此引发信息利用安全问题。
应对方法:数据备份对于档案来说是预防数据丢失的良策。即使系统遭受非法访问者入侵丢失了资料,还有备份资料可供使用。现在的档案系统一般 会采用 络备份,通过专业的信息存储管理软件实现实时备份和一键备份。让档案管理者更加轻松地告别将文件拷贝下来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的传统方法。
3. 档案影像化 会价值观念的保证
人类正从由语言构成的一元时代向影视视觉构成的多元时代转变。
“互联 +”时代让过去的很多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档案影像化的“多异性”是影像区别于文字的一大特点,一段影像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会产生多种意义。
应对方法:档案影像化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去保护影像的客观性,保留原貌,展示事件的客观真实反映,以保证一段影像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发挥其自身作用。
(三)“互联 +”档案整理应用
1. 互联 档案馆
互联 档案馆(The Internet Archive),1996年成立,是一个Wayback machine公益性质的计划。Internet Archive 非正式中文名有” 站时光倒流机器”、”互联 档案馆”等,功能是:定期收录并永久保存全球 站上可以抓取的信息,互联 档案馆计划分为六个部分:电子书、 页、视频、音频、软件和教育材料。用户可以通过 Internet Archive 的”Take Me Back”对 站的发展与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对 站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是互联 档案馆最大的价值所在。
2. 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传统档案整理方法主要依赖档案人的主观经验,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法则和逻辑,用大数据分析搭建技术系统,让整理的全过程都有数据支撑,通过软件平台对档案的信息收集、鉴定分类、共享利用、舆情监测抓取、分析,再集中授权、分类处理、精准推送,从而实现全方位采集、深度加工和全流程控制的智能化分类。
3.档案整理科技化
“互联 +”档案整理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叠加,也不是一个僵化的 络系统,而是档案整理方法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和体系。将互联 思维贯穿于归档整理的全过程,可以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根据档案的特点,将各阶段产生的归档文件按照一定的规律梳理,建立一套指标完备的参照系统,依据档案著录规则、分类标引规则、主题标引规则、档案分类法、档案主题词表、机读目录后控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档案整理的实践,形成树状结构的标准化信息。通过数据库信息处理生成,将自由词转换为主题词和分类 ,实现自动标引,编排特定关系文件组在相应盒中,全程控制归档文件材料的鉴定、分类、装盒、入库工作,同期跟进校验和统计,监测反馈后期利用效果。
互联 +”技术让档案影像化传播路径和传 播方法得到了延伸。在未来,或许“影像化”将成为人们 交流的“文本语言”,并逐步向全 会渗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