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内容
- 并发用户数/吞吐量
- 平均响应时间
- 服务器资源占用情况
- 可靠性、可扩展性
- 发现引起系统问题的原因,关注采用何种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 软、硬件配置是否合适(容量规划/硬件选型)
谁关注
开发人员:系统架构 、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和代码
系统管理人员:资源利用率、系统容量、系统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操作系统、 络、服务器等等)
用户:响应时间、系统稳定性
业务人员:产品参数
测试人员 :以上!
关注领域
能力验证:在给定的条件下,系统能否具有预期的表现。
规划能力:应该如何才能使系统具有我们要求的性能能力;在某种可能发生的条件下,系统具有如何的性能能力
性能调优:和其他领域的活动交杂在一起,在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都可能会涉及到。
发现缺陷:通过性能测试的手段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测试时间 功能测试中后期
概念和术语
并发数
系统用户数:简单地说就是该系统的注册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即登录系统的用户。
并发用户数:是对服务器产生压力的用户。
严格意义的并发用户数:同一时间进行同一个操作的用户数
响应时间:请求响应时间、TTLB(time to last byte)
请求时间+服务器处理时间+响应时间
事务响应时间
事务是指一组密切相关的操作组合。该数值对用户的意义更直观
每秒事务通过数
TPS 是指每秒系统能够处理的事务数,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压力加大时,TPS曲线如果变化缓慢或者有平坦的趋势,很有可能是服务器开始出现瓶颈了。如果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于同一系统会存在一个最大处理事务能力,它并不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减而改变。
点击率
用户每秒向Web 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点击率越大,服务器压力越大。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一般来说用请求数/秒或是页面数/秒来衡量。
思考时间
用户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或者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用户操作场景。
资源利用率
不同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CPU,Memory,磁盘, 络。
性能测试分类介绍
基准测试
基础的标准,通过对比发现系统的不同点与变化。
- 在制定的标准下通过基准测试建立一个性能基准,当系统的环境、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再进行一 次相同标准下的测试,即可看出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 系统进行基准测试可以在较早的阶段发现性能问题。
- 某系统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性能测试,需要对该系统做一次性能评估作为后续开发调优的参考。
狭义性能测试 (能力测试)
通过模拟生产运行的业务压力量和使用场景组合,测试系统的性能能否满足生产系统要求。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验证系统的能力情况。
负载测试(规划能力,性能调优)
在被测系统上不断增加压力,直到各项指标达到饱和,可找到系统的处理极限,为系统调优提供数据。
压力测试(能力测试,规划能力,性能调优,发现缺陷)
测试系统在一定饱和状态下,系统能够处理的会话能力,以及系统能否会出现错误。
目的:揭露高负载下的问题——资源竞争、同步问题、内存泄漏等。
并发测试(发现缺陷)
模拟用户的并发访问,测试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应用,同一模块或者数据记录时是否存在死锁或者其他性能问题。
配置测试(规划能力,性能调优)
通过被测系统的软/硬件环境的调整,了解各种不同环境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程度,从而找到各项资 源的最优分配原则。
可靠性测试(能力测试)
通过给系统加载一定的业务压力,让应用系统持续运行 一段时间,测试系统在这种条件下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失效恢复测试(能力测试,性能调优,发现缺陷)
- 针对有备份和负载均衡的系统,检验如果系统局部发生故障, 用户能否继续使用系统,用户将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
- 一般的关键业务系统都会采用热备份或是负载均衡的方式来实现。要求有一台或几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应用系统仍然可以正常执行业务。该方法就是在测试中模拟设备故障,验证预期的恢复技术是否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 没有明确给出系统需要持续运行指标的系统不需要失效恢复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
- 独立的数据量测试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测试
- 综合数据量测试和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并发测试、可靠性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