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毛疯了么,居然把无人机塞进火箭炮里发射

背景新闻:俄军用火箭炮发射无人机

2018年11月下旬,俄罗斯卫星通讯 道,“技术机械”康采恩公司的新项目,用“龙卷风”火箭炮发射无人机,目前处于结束阶段,而首个采购方很有可能是外国。

俄军为何要用火箭炮发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发射后还能飞回来么?本期和您聊一聊。

干嘛发射?原来为了校准!

俄军干嘛要把无人机塞到火箭炮里发射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给远程射击的火箭炮提供校准。

火箭炮是一种非常凶猛的武器,其每一枚弹药自带火箭推进器,因此发射快,火力覆盖性强,威力巨大,战争中一旦发射,可以说漫天火雨,落地收命,让敌人闻风丧胆。早期的火箭炮射程不算太远,比如世界上第一款现代化火箭炮,二战中苏军著名的“喀秋莎”,射程不过8.5公里。同时,其射击精准性不算很好,主要是打面覆盖。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发展,当代火箭炮比起老前辈来说,已经有了飞跃的突破。不但威力增添,而且射程和精准度都大为提高。现在最远射程已经超过了四百公里,命中的精度则达到了数米,甚至被称为“简约版导弹”。

不过,相比普通导弹,火箭弹毕竟弹体本身结构更简单。虽然先进技术可以对火箭弹在末期进行一些制导,但最主要的火力控制还是在发射端。简单说,我一排火箭炮打过去,到底有没有命中敌人,摧毁的效果如何,敌人又有什么新动向,这些都是需要及时获得反馈,便于指战员得到战场信息,精确组织下一轮打击。

但是,如何获得这情 呢?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我军从始至终都对目标战场有着严密监控,比如通过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或现场潜伏人员。但实际面临的敌人,如果在信息技术上并不太落后,一般不会给与这样的机会。所以,过去对于炮兵射击,一般是通过专门的校射无人机来完成。炮击之前放出无人机到达敌人阵地上空,观察炮击的效果,再通过信 链路将情 反馈回来。这样,无人机“身临其境”地进行直接观测,获得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这种模式,对于射程40公里以内的炮击,基本是够用的。但是对于达到近百公里,甚至好几百公里的远程射击,这时候用原有的无人机校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首先一个问题是无人机本身的续航能力。一般较为轻型的无人机,它的续航力不会太远,速度不会太快。几十公里还能过去,上百公里,有时候就超出续航力范畴了。太远了,飞不过去。

其次是能否及时到达。无人机速度不算很快,要飞到的目标距离越远,需要花的时间就越多。耽误时间太多,不能及时赶到反馈信息,就可能影响下一轮射击的精准度。

那么,我能不能早点出发,准时到达呢?由于火箭炮射程远了,目标区域和炮兵所在区域间隔上百公里,你飞机要准时到达,就得提前出发。可是火箭炮打击的目标本身就是可能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调整的,到时候未必能给你这个提前出发的时间。再说,就算你能提前出发,这么长的距离,你无人机一路飞过去,不但自身容易被敌方防空火力击落,而且还有可能暴露我方的打击意图,使得敌人有所准备。想象下,如果看到我方无人机急匆匆往某处飞行,该处的敌人就迅速撤离或者躲进掩体来规避打击,这也够让人郁闷吧。

针对这些问题,“炮射无人机”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校射无人机不是单独飞向目标区域,而是装在火箭炮里面,跟其他火箭弹一起被发射出去,与火箭弹同时到达目标上空,然后释放出来,进行炮击校准。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首先是无人机能够最快地到达现场,炮弹到无人机就到,获得最及时的信息,现炒现卖,新鲜热络。其次是无人机不会提前被敌人击落或发现,保证炮击和侦查效果。第三如果改变射击计划,只要再发射一架无人机就可以了,非常方便省事,真正做到机、炮一体,配合无间。

发射什么?R90一次性无人机

从现有的媒体披露资料研究,俄罗斯用BM-30“龙卷风”火箭炮,发射一枚9M534侦察火箭弹。这种侦察火箭弹里面,包含了一个型 为R90的微型无人机,位于火箭弹的战斗部空间里,取代原本爆炸弹药的位置。

待这枚侦察弹连同其他用于杀伤的火箭弹一起发射到了敌军上空,普通火箭弹直接下去大开杀戒,侦察弹则释放出折叠的无人机,用自带的降落伞减速后,打开折叠的机翼,开始战场巡航,获取及时的信息数据发送回阵地。这样,在第一批火箭弹在敌人头上炸开的瞬间,校射工作也就开始了。

据悉,R90微信无人机的续航时间为20分钟,巡航高度3000米,最大速度150公里/小时,非常适合进行目标情 获取以及打击后的战场侦察活动。相对于传统侦察机,这款无人机不需要考虑调用权限以及响应时间问题,可以即时发射,即时侦察。

有 友问,火箭弹打出这么远,动辄近百公里乃至上百公里,无人机还怎么能飞回来呢?按150公里的时速,20分钟也只能飞50公里,更何况不可能一直保持最大速度啊。这个问题是不必要的。干嘛要飞回来啊,用一次性的无人机不就得了?无人机做成一次性的,不但减少了成本,可以更多配置,更“肆无忌惮”地使用,而且还减少了体积和重量,更有利于发射!

实际上,用火箭炮发射无人机,这个技术本身并不算太难。火箭炮本来就可以配置各种不同的炮弹,包含无人机的侦察弹也不过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而已。当今世界除了俄罗斯外,我国也在这方面也有相应技术储备和应用。

有了这种炮射无人机,无论是自用还是出口,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远程火箭炮“看”的问题,从而真正发挥出远程火箭炮应有的威力。当然,并不是每一辆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发射车都必须要装备一枚校射无人机火箭弹。实际上,每一轮射击能够有一两架无人机去校准也就够了。

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几十年前的夜间机枪射击。当夜幕降临时,地面作战的机枪手,或者在空中格斗的飞行员,可能根本看不清楚自己的弹道,更不知道是否命中。这时候,他们的办法是在普通机枪弹中插入一些曳光弹。这样,曳光弹发射出去时,就能形成清晰的弹道轨迹,帮助射手瞄准和调整射击方向。

为啥用火箭炮?口径大,射程远,加速平缓

实际上,火力校正的问题不光是远程火箭炮有,其他的远程大炮也同样困扰。那么,是否可以把类似的模式搬移到其他火炮中,比如,能不能用加榴炮也发射类似的侦察弹呢?就目前而言,恐怕没那么容易。俄罗斯在火箭炮中采用这一模式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火箭炮的口径足够大。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火炮的口径整体而言是在逐渐缩小。目前尚在服役的火炮中,200毫米以上的都算比较罕见。而要在200毫米里塞下一架无人机,哪怕是一次性的也挺难。

相反,火箭炮的弹径是要大得多的。比如此次俄军的龙卷风火箭炮,弹径是300毫米,发射袖珍型的无人机足够了。

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普通火炮的发射,是利用发射药在炮膛内爆炸产生的推力将炮弹推出。换言之,炮弹获得的全部动能,都是在炮膛内这短短一截旅程获得。炮弹在百分之一秒内江加速到几倍音速,炮弹受到的瞬时推力相当大。这种剧烈的推力和加速度,对于普通炮弹当然是能承受的,但对于精巧的无人机来说,却很可能造成损害,使得其光电设备、发动机以及驱动伺服机构等精密设备失灵,影响其发射释放后的功用。

而火箭炮则不存在这问题。因为火箭弹本身是带上火箭助推器的。它的射击,并不是在发射出来的瞬间就获得最大速度,而是利用自带的助推器,在一段相对较长时间内持续加速。这样,火箭弹所承受的瞬时加速度和瞬时推力都比炮弹要小得多。这样,侦察火箭弹内的无人机也就不会被损害。

谁来发射?龙卷风火箭炮系统

本次俄军公布发射侦察火箭弹的火箭炮,为9K58型火箭炮,又被称为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即9K58型火箭炮),是由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生产的。9K58系统于1983年设计定型,1987年入役,北约方面则称其未M1983型,是苏俄有史以来最大口径的火箭炮。1989年,更加现代化的9K58-2系统开始逐步取代旧型 。目前,俄罗斯拥有约300辆龙卷风,白俄罗斯也有50辆左右,据悉印度正在推动进口。

龙卷风系统的作战单位一般由指挥车和发射车以及其他辅助车辆组成。9K58-2的每个团配属12台9A32-2型发射车、3台9T234-2装填车和1台指挥车。装填车的3名操作手可在20分钟内将12发火箭弹装填到发射车上。

指挥车配置了饲养笼指挥控制车与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后面拖挂发电机拖车,可自行发电,车内还装有空调、过滤通风设备和加热设备,可连续作战36小时。指挥车内置2台E-713计算机、综合战术态势显示设备、C3I终端和保密通信加密机,可为每台发射车分发目标弹道数据。作战软件可以完成接收、处理、储存、显示和发出指令;向上 告战斗部队的位置及准备状况,向下传达攻击指令,并以图表形式指定目标,给出火力分配建议;制定集中攻击和对敌各纵队攻击的火力计划,计算坐标方位角;同时为6门火箭炮计算射击诸元,根据气象数据提供气象 告等任务。指挥车采用了2台高频电台和2台甚高频电台,静止时能在350公里内进行无线电通信,运动时也能联络50公里内。此外还配有卫星通信车,可通过通信卫星和上级进行沟通;配有中继车保证通信指挥链路畅通。这样,将指挥车、通信车、中继车和发射车组成一个扁平化的作战 络,这个 络能随时获得来自卫星、指挥中心等的C3I信息,或将基层单位发现的目标信息送给上级进行判别处理,使得整个作战单位机动灵活地发挥出最大战力。

龙卷风系统的发射车,底盘长度12.4米,宽3.1米,战斗全重43.7吨,人员4人,火箭弹质量800公斤,最大时速60公里,能够在战斗负载下行驶850公里,还可以爬30度的陡坡。

它可以发射多种无控制和末段指制导的火箭弹,除杀伤子母弹战斗部外,还可以使用燃烧子母弹战斗部、反坦克子母雷战斗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以及本次能释放无人机的侦察战斗部。通过初始段的简易惯性制导,以及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散布精度技术,再加上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等,射击精度很高提高。

在齐射时,1台发射车能在38秒内发射完12枚火箭弹,覆盖67公顷的区域(基本相当于直径1公里的圆盘),最大射程70-100公里,而最大误差仅有100-200米。相对来说,苏俄之前的 “冰雹”射程20公里,覆盖面积4公顷,“飓风”射程35公里,覆盖面积29公顷,美国MLRS射程30公里,覆盖面积33公顷。显然,龙卷风与同类产品相比,拥有显著的优势。

据称,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最先向叙利亚政府军提供了飓风火箭炮,但效果不佳,因此俄军在2018年调派一批龙卷风火箭炮参战,并在2018年6月的德拉战役中立下功劳,帮助政府军一举收复了重镇德拉。而近期俄军宣布升级的龙卷风S,据称不但齐射时间缩短到30秒,而且射程可达200公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