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林锐博士的《软件工程思想》
首先申明:由于才疏学浅,很多感悟或许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仍然坚持写下这篇读书心得,原因有二:首先,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其次我觉得如果不写出来,那些不准确的感悟就得不到大家的指正,最后它们将像苍蝇卵一样在我的认知系统中孵化生蛆。用了4个半天读完了这本书(手稿)。该书不足100页,却几乎涵盖了软件工程的所有内容,全书共八章:第一章:软件工程基本概念,第二章:程序员与程序经理,第三章:项目计划与质量管理,第四章: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第五章:系统设计,第六章:C++面向对象设计,第七章:测试与改错,第八章:维护与再生工程。
一直想自学软件分析和软件设计方面的东西,于是在 上search了一大推资料,其中包含该书。事实上,该书不是专门针对软件分析和软件设计的,并且它还只是手稿,我并没深究该手稿最终是否出版,原因是我对林锐有种特殊的崇拜,因此对他的书(哪怕是手稿)我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这主要是我曾经受一个本科同学的推荐而拜读过林锐的《高质量C++编程指南》一书,那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我把它与《Effective C++》、《深入探索C++对象模型》、《C++编程思想》等优秀的C++书籍一起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都要翻几页。
前面说过,我刚拿到《软件工程思想》时,对它有过很高的期望,然而当我浏览了序言、目录和前面几章之后,期望逐渐地变成了失望。这里提前申明,该书非常值得一看!我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之前期望通过该书学习到所有关于软件工程过程的各种技术,比如做可行性分析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做需求分析的方法以及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各种方法的实施细节等。然而该书却几乎没有这些实施细节,而是从概念上,宏观上,思想上来讲解软件工程设计的方方面面。毕竟该书不足100页,我想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这有限的篇幅内把软件工程的所有过程的实施细节阐述清楚。当我读到一半时,我又开始惊奇地发现林锐通常能把别人需要用一大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的东西用一两句通俗的、幽默的语句阐述清楚。可以说文笔幽默是该书的一大特点,我有时甚至忍俊不禁,往往是在开怀大笑之中学会了一些知识。当我快读完时,我已经对该书爱不释手了,因为读该书是一种享受,它让你感觉轻松,让你既得到了娱乐又学到了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它还教会你如何做人!这一点都不夸张,林锐时刻不忘记阐述他的那些做事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对于该书,无需过多赞美,我个人认为是值得我们这些大学生拜读的好书。这里我摘录了一些自认为经典的文句:
1、勤劳并且聪明的人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小比例的创新工作上,而把小部分的时间用在大比例的成熟工作中,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
2、管理不是管制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并且让各人获得各自的快乐和满足
3、管理者不能老惦记着自己是一个官,而应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4、程序员升为经理后一定要编程
5、软件公司的各级经理最好既精通技术又懂管理
6、软件公司的老板应该这样鼓励有灵气的员工:“你能把技术做得那么棒,还怕搞不好管理干吧!”
7、不管是生活或工作,人们都应该向错误与失败学习,目的是让我们在短暂的健康年华中少犯错误、少失败,多做几件正确的对 会有贡献的事
8、“迷信”是傻子碰到骗子的结果。傻是内因,被骗是外因。
9、为了不让自己“傻”,善良的人们应该用脑子去多学一些知识,努力让自己来把握命运,不要急着把一生托给某个人或某个组织。
10、把自己察觉到的数十个毛病列出来,日后一个一个克服掉
11、导致软件易用性差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员犯了“错位”的毛病:他以为只要自己用起来方便,用户也一定会满意。
12、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
13、人分四类——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个软件公司里上述四类人齐全了,那么最好的分工是让“人物”当领导,“人才”做第一线的开发人员,“人手”做行政人员,“人渣”负责行贿。
14、当你没法扶一个人上马时,也许应该拉他下马。
15、Java好比是C++的外甥,虽然不是直接遗传的,但也几分象样。外甥在舅舅身上玩耍时洒了一泡尿,俩人不该为此而争吵。
16、如果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比作“战略决策”,那么编程充其量只是“战术”。如果指挥官是个大笨蛋,士兵再勇敢也会吃败仗。所以我们程序员不要只把眼光盯在程序上,要让自己博学多才。
该书上有太多的经典文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有朋友希望阅读该书又找不到电子档时,可通过email向我索要,地址:w57w57w57@163.com。如果您不是软件相关行业的学生,或者您对林锐的《软件工程思想》一书没多大兴趣,那么您可以只看该书最后的《大学十年》,它记录了林锐本人的成长经历,非常值得大学生朋友们阅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