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纳定律的推导过程图解

一个自诩有独立思维人笑穿皮鞋没有意义,然而穿皮鞋的人露出白袜子的时候,何尝不是另一种挑战世俗p>


前面写了关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第二篇文章:
再谈韦伯/费希纳定律以及我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83151537
本来是想解答一些关于公式本身的疑问,没想到却带来了更多的疑问,于是就趁着周末再写一篇,也可以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们可以把物理刺激看成一根带单位刻度的橡皮筋,当你拉伸它的时候,刻度的尺度也相应等比例扩大,按照韦伯定律,每n份单位刻度对应的物理刺激总量可以激发一次 感觉

所以说, 刺激是连续的,而感觉是离散的。这就是韦伯定律的解释。

那么费希纳如何导出 连续的刺激和连续的感觉之间的数值关系 的呢p>

费希纳当时可能觉得 离散 的感觉不符合常理,这是一个悖论。无论如何也应该是 量变引发质变感觉一直在随着物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只是没有被感觉到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下结论说, 刺激是连续的,感觉也是连续的,只是感觉的激发是离散的

费希纳基于此作出一个假设,任意两次感觉的激发所对应的物理刺激,在效用上是相等的, 然后就在韦伯的发现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费希纳定律,也叫做韦伯/费希纳定律。

以下是一个推导过程(由于画图软件不支持数学符 ,我把 ΔsDelta s Δs ΔpDelta p Δp直接写成了 dsds ds dpdp dp):

费希纳定律的推导过程图解

我想这个推导应该很清晰了吧。唯一的一个不严谨的地方就是那个 数值1, 其实这里完全可以用一个常量代替的。

我不知道费希纳当时是不是这么想的,应该差不多吧。


有人问我,我整天思考这些东西干什么,我又不是心理学专业的…

其实你不觉得这个费希纳定律很有意思吗之前分析过的幂律,小世界 络等等,只要能用数学精确描述其所以然的,都是有意思的。

此外,我初中开始就喜欢心理学了,当时就读过佛洛依德,皮亚杰,荣格,和历史学(学龄前开始),物理学(小学低年级开始)一样,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倒是我的专业以及从事的工作,计算机 络这些,反而是我很晚才接触到的,2003年才刚学过打字…我的观点是,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去玩自己的兴趣

很多年前,我在家里沙发上看《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后吃饭前兴致勃勃地背诵了几段古文,忘了是我丈母娘还是我妈来着,说我一个搞计算机的,怎么还会背那些文科生的东西…这种按该死的高考学科把人划分为不同群体的做法,打碎了生活的张力,既然高考已经把人打成偏瘫了,步入 会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把另一半身体也摧残。


皮鞋没有登上,露着白袜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