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 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 1.1 等价类
- 1.2 边界值
- 1.3 错误推断法
- 1.4 因果图法
- 1.5 判定表
- 1.6 正交实验法
- 2. 测试基本步骤
-
- 2.1 界面测试
- 2.2 功能测试
- 2.3 易用性测试
- 2.4 性能测试:
- 2.5 兼容性测试:
- 2.6 可移植性测试:
- 2.7 安全性测试:
-
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常见设计方法分为: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图法等。
1.1 等价类
定义:等价类划分法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策划国内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此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 无效等价类 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多个。
举一个例子:
-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 ,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 C1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1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1和e1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涉及的概念
-
关系
? 恒等:若c1是1,则e1也是1;否则e1为0。
? 非:若c1是1,则e1是0;否则e1是1。
? 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1是1;否则e1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 与:若c1和c2都是1,则e1为1;否则e1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
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 标明这些约束。
- 填入条件项。可从最后1行条件项开始,逐行向上填满。
- 外观是否完整
- 外观是否舒适
- 颜色搭配及使用是否让人感到舒适
- 杯子外观大小是否适中
- 杯子是否有图案,图案是否易磨损
-
主要关注水杯基本功能
-
水杯是否可以正常装水
-
水杯是否可以正常喝水
-
水杯是否有盖子,盖子是否可以正常盖住
-
水杯是否有保温功能,保温功能是否正常保温
-
水杯是否会漏水,盖住盖子拧紧后是否会漏水
-
水杯喝水时否方便
-
水杯拿起放下是否方便
-
水杯装水是否方便
-
水杯携带是否方方便
-
水杯是否有防滑功能
-
水杯装有低温或者高温水时,是否会让手感到不适
- 水杯装满水时,是否会露出来
- 水杯最大使用次数
- 水杯的保温性是否达到要求
- 水杯的耐寒性是否达到要求
- 水杯的耐热性是否达到要求
- 水杯掉落时时,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 水杯长时间放置时,是否会发生泄露
- 将水杯放在常温环境中,使用是否正常
- 将水杯放在零下的环境中,使用是否正常
- 将水杯放在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使用是否正常
- 当水杯装上水后,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
- 把水杯放在零下环境时,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
- 把水杯放在高温环境时,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
1.6 正交实验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但是这里只介绍以上常用的几个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这里有个博客可以参考一下:https://www.cnblogs.com/molrang/p/6420918.html
2. 测试基本步骤
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到,给你一个杯子或者是一支笔之类的,你要怎么对其进行测试,写至少30个测试用例,
那么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框架或者说是思维模式对其进行测试:
2.1 界面测试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对其进行界面测试,测试用例如下:
主要关注水杯外观、颜色、设计等方面
2.2 功能测试
2.3 易用性测试
主要关注水杯使用是否方便
2.4 性能测试:
2.5 兼容性测试:
主要关注水杯是否可以装其他液体,如果汁、汽油、酒精等
2.6 可移植性测试:
主要关注水杯放置环境等
2.7 安全性测试:
主要关注水杯是否释放有毒物质等
其他的对其他东西的测试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框架书写测试用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