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
定义:是为某个业务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由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组成的案例
作用/好处: 在开始实施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 测试用例的使用令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在软件版本更新后只需修正少部分的测试用例便可展开测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期。 检验软件是否满足客户需求、体现一个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展现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
特征: 代表性:能够代表并覆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合法的和不合法的、边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 据、操作等。 针对性:对程序中的可能存在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测试 可判定性: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
用例模板: 用例编 、测试模块、用例标题、用例级别、前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操作、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测试方法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场景法、错误推测、因果图、正交表法、判断表法
一、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所有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个子集合(等价类),然后从每一个子集合中选取少数具 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数据
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划分有效等价类(正面,不会 错)和无效等价类(负面,抛出错误)
二、边界值分析法
1、定义: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个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2、原则和步骤:确定边界: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者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范围相关 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边界
3、边界值的作用:人们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 输入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询更多的错误—提出更多的bug
4、边界值的应用场景:如果需求规定范围或者规定了取值的个数时,可利用边界值进行测试
三、场景法
1、场景法:是通过场景描述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2.如何使用场景法
2.1、画流程图–产品需求文档
矩形:表示步骤(操作、输入、输出结果);
菱形:判断条件—是,否;
箭头:流向。
2.2、遍历场景,提取测试用例
1)、覆盖正常的路径–冒烟测试(测整个流程看是否能通过);(基本流)
2)、走每一个分支,正常场景下没有覆盖的路径,分支;(备选流)
3)、出错步骤重新回到主流程,可以在重新走一步正确的流程.(备选流+基本流)。
四.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又称反推法,通过经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针对性的编写检查这个错误的测试用例的黑盒测试方法。(属于黑盒测试中的功能测试)。探索性测试。不单独使用,可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五.因果法
因果图:适合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时候,测试所有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有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结果就是输出;
六.正交表法
正交表能够在因素变化范围内均衡抽样,使每次试验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正交表具备均衡分散 的特点,保证了全面实验的某些要求,这些试验往往能够较好或更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
应用场景:在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控件,每个控件有多个取值,控件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七.判断表法
结合因果图使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