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家齐参与!打造群众满意公交 邀您献计公交建设
2015-05-07 10:44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公交发展,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交,近期我们制定了《佛山市建设便捷 智能 文明 安全公交行动方案》,提出了优化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布局,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并严格执法等36计。
公交是市民的公交,这些计策好不好,管不管用,哪里需要布设调整站点,哪条线路需要优化?这些都有赖于您的参与、贡献您的智慧。我们在本页底部留下了空间,真诚期盼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感谢您的支持!
一、便捷公交
1.加快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公交专用道139公里,并强化监控、执法和管理,覆盖岭南大道、汾江路、魁奇路、绿景路、季华路、南海大道、桂澜路、同济路、南桂路、佛平路等主要客运走廊。结合所在地段的行车状况和公交客运实际需求,在中心城区其余三车道以上的道路上增设公交专用道,统一标志标线和路面铺装标准,形成布局合理、监管到位的公交专用道 络,提升公交车辆运行效率。
2.加强公交专用道执法管理。市、区公安交警部门要制定专门行动方案,充分利用监控系统,结合现场执法,加强对已经建成的专用道的执法管理,对闯入车辆严格执法,确保专用道公交专用,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3.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强化公交场站用地规划控制,采用多种灵活手段控制和落实公交站场建设任务,推进公交首末站标准化建设。2015年全市新改建公交场站21个,其中,禅城4个,南海2个,顺德10个,高明1个,三水4个。
4.实施公交站点改造挖潜。对客流量大的站点采用AB形式进行扩容改造,对公交专用道沿线南海广场、南海公安局、南海妇幼保健院等3个列车化严重的站点进行深港湾或延长站亭候车廊改造。在道路新建或改造时同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
5.加大公交车辆投入。2015年内全市新增公交车373辆,其中禅城区150辆,南海区100辆,顺德区100辆,高明区23辆,为新开线路、增强覆盖、加密班次提供运力保障。
6.优化公共交通服务 络。深化完善“城巴、区巴、镇巴、城区公交”四层次公交 络体系结构。禅城区采用中小型车辆扩展公交通达范围,将公交线路适当延伸到村居、园区、商圈内部;南海区重点加密发车班次,城区镇巴线路发班间隔力争15分钟以内,其中桂城红巴高峰期不长于10分钟;顺德区重点完善区内跨镇公交接驳,加强与禅城、南海等地区的公交连接;推动跨市公交(广州、肇庆、江门等方向)公交服务。
7.发展灵活公交服务。实施 区巴士、定制班车、旅游专线等灵活公交服务,2015年建设完成 区巴士线路、旅游专线、定制班车、跨区公交共不少于19条。尝试以智能化实施临时订制公交服务,实现个性化出行需求。
8.增加出租车特色服务。针对不同的出行需求,推出预约专用出租车运行模式,提升出租车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佛山市出租车行业的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9.完善自行车路 与停放设施。启动中心城区自行车、慢行道规划设计,打造慢行示范片区。新增公共自行车5000辆,服务站点230个,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范围。
10.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便捷公交的基础。加快广佛线南延线、地铁二 线和南海新交通等轨道交通建设,尽早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准点快捷的作用。
11.加快轨道交通接驳建设,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契机,对轨道沿线各类交通设施进行整合,加强衔接配套,开展轨道接驳规划,围绕轨道站点设置公交场站、出租车上下客站、自行车停靠点、小汽车换乘站等接驳配套设施,创造高效接驳条件。
二、智能公交
13.建设公交专用道智能监管系统。加快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智能监管系统平台搭建,同步在禅桂区域海八路、海五路、海三路、南桂路、南海大道、文华路、桂澜路、汾江北路等共48.3公里专用道上建设智能监控设备,设置视频监控抓拍点等156个,并与交警部门的智能交通系统对接;试行在公交151线路安装车载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依法依规对占用专用道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处罚。发挥专用道监控平台作用,对专用道运行效率进行实时监测,提高调度管理能力和水平。
14.开展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仿真技术应用。对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管理进行交通仿真,为决策、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专用道建设运行效率。
15.完善推广公交信息服务应用。基于智能公交系统,着眼全市,立足中心城区,整合数据,开展挖掘应用,加快全市公交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放数据资源,重点推广移动互联 终端的公交信息服务(APP和微信),配套补充建设站点简易式电子站牌、完善门户 站,以及后台查询服务,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多途径的信息服务。
16.开展与移动互联 运营商合作。加快与腾讯、百度等运营商,以及城市交通数据专业服务应用的互联 运营商的实质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快多方式电子支付方式兼容建设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和可持续性,增强我市智能交通专业技术支持能力,提高信息可靠性和稳定性。
17.加快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公交评价与管理方法的建立完善。建立完善基于人、车、路(线)、站、票价等多要素、智能化、可靠的公交运营评价管理科学方法,并推广使用,为公交决策、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化支持。
18.加强出租车智能化建设。完善现行出租车统一电召平台的软硬件设施,推动新一代出租车智能车载终端与第三方召车软件的融合,通过智能化监管手段,提升出租车管理信息化水平。
19.推广公交免费WIFI服务。完善基础 络建设,在公交车厢内、重要枢纽站点布设WIFI,创建信息化车厢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宽带互联 接入服务。
三、文明公交
20.以“绿色出行,低碳佛山”为主题,开展“2015佛山公交周和无车日”活动,策划实施公交信息服务终端应用推广、公交民意车厢进 区、公交线路指南等方式,积极倡导“文明乘车、节能减排”的公交出行理念,引导市民采取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21.开展“星级驾驶员”、“文明线路”示范窗口建设。以文明驾驶员、文明线路作为打造优秀公交服务软环境的重要抓手,提高民众参与公交建设发展的积极性。针对“星级驾驶员”和“文明线路”示范窗口建设,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文明行车与驾驶员星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工资增长挂钩,促进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22.发动市民参与公交服务评价。在公交车、 站、手机APP等设置公交服务评价窗口,不定期在公交站点开展问卷调查,积极互动,发动市民对公交服务质量打分、评价、吐槽,为公交发展建言献策,共谋共建人民满意公交。
23.开展关注公交司机活动。组织媒体,发动 会,开展关注公交司机活动,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反映司机的真实生活,让市民理解司机, 会关心司机,营造和谐文明的司乘人文环境。
24.打造公交车文明窗口形象。加强驾驶员文明服务教育培训,统一驾驶员着装,提高驾驶员文明素质,打造佛山公交流动文明风景线。
25.出台驾驶员更新驾驶证便捷措施。通过系统培训、开通A1、A3驾驶证考试绿色通道,提高驾驶员改善专业驾驶技能的能动性,倡导驾驶员文明行车,积极落实“文明驾驶,公交先行”成为常态。
26.提升驾驶员的 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在全员足额参保的基础上,依法建立企业年金,鼓励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的公交驾驶员工资增长机制,研究外地驾驶员落户佛山、优先申请廉租房及子女入学与本地生同待遇等优惠政策,增强驾驶员归属感。
27.积极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的新能源公交车辆投放和使用。持续探索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充电桩、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落地,研究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在提高乘客舒适度、减轻司机劳动强度、减少传统车辆运行噪声及尾气污染的同时,更好地践行低碳绿色出行理念。
28.加强公交行业监管。修订《佛山市交通局公共汽车企业年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实施办法》,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考核力度,研究制定公交服务指标体系和驾驶员奖励机制。
四、安全公交
29.继续推进公交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公交企业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落实到日常运营生产中,强制配备车辆安全锤、灭火器等救生器材,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0.逐步推进公交车车载快速 警系统和自动破玻装置的建设,出租车全部安装行驶记录仪等设施。落实车载安全设施终端,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同步打造安全、可靠、快速响应的应急系统,遇到突发状况时最大程度降低响应时间。
31.保障公交车厢安全,打击公交车内、车站偷抢等治安行为。推动公共交通车内、车站安防系统的升级改造,从模拟监控升级为高清数字监控,多角度监控基本实现零死角。
32.加强公交车辆技术保障,严格落实车辆检测维护制度。持续完善公交车辆技术保障工作的常态管理和创新发展,从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角度,形成以“加密检查、配套协同、分级启动、重点保障、考核评估、应急有效、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常态管理机制。
33.广泛开展公交安全宣传,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公交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通过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反应和防恐处置能力,确保从业人员在突发情况下能够优先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尊重生命、安全出行”氛围。
34.制定公共交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应对管理机制。依据统筹安排、分工合作,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靠科技、加强管控的原则,完善和健全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联动协调、加强实战演练、规范信息 送,确保有效应对公交突发事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维护公共交通运行秩序。
35.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乘客安全防范意识。借助公交APP、 站、微博、微信、智慧驿站、公交地铁视频、楼宇视频等新媒体,打造全方位的公交安全出行宣传 络,广泛宣传公交安全防范、逃生的理念和技能等,着力提高公交安全知晓率,共建安全出行环境。
36.落实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机制。依照“属地管理”、“源头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抓行业经营必须抓安全”的原则,各区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确保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分享此文章:
广佛都市 版权所有www.citygf.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