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的某一天,对新加坡某大型商营银行而言可谓史上最颜面无光的一日。这一天,该银行的系统陷入全面瘫痪,自动提款机、 络银行服务、信用卡服务、手机服务和电子转账付款服务都无法使用……
面对上述事实,人们不禁要问,IT高水平的金融行业为何也会突发关键业务系统故障经过了上线前的谨慎测试和验收环节,系统为何还会出现问题,该银行总裁就该行服务瘫痪七小时的故障,在该行的 站上以个人名义发布道歉信,向所有客户正式致歉,并解释了系统中断的具体原因:银行中央处理机连接的磁盘储存附属系统部件进行例常修理工作时,发生了系统中断,具体原因银行方面解释为银行在维修时使用了过时的程序,致使系统宕机。
可想而知,上述的情况是任何银行IT从业人员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一旦上述事件发生,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业内过往的好名声与客户的信任度都将大打折扣,企业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大厦想必也会瞬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崩塌。
可是,如何才能保证系统上线后平稳运行,这是IT永恒的追求。记得一位金融行业的CIO曾说过,“没有万无一失的系统,只有力求完美的保障”。没有一个IT人员敢说自己的系统上线以后不出任何问题,那么如何从根源上消灭系统漏洞,也许从软件测试环节下手,做好质量检验,提前为应用设立一道安全防线,不失为一个上策。
软件测试体系建设 遵循标准 谨慎创新
著名质量大师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曾说过,85%的缺陷是由过程引起的。大量实践证明,在影响项目的三个因素——人、工具和过程中,过程执行的好坏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项目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据了解,与一般软件产品相比,金融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既强调系统的安全、可靠,又要求系统较高的性能,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团队和一个良好的开发过程。据了解,CMMI模型的优势是集合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实践,能通过产品开发过程的改进达到提高开发效率和保障质量的目的,这和金融业对金融软件开发的期望完全一致。
据李宽介绍,农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软件测试技术体系建设,通过消化IEEE 829《软件与系统测试文档规范》与国家标准GB/T 9386《软件测试文档规范》,于2007年发布了适用于农业银行的企业标准《软件测试文档规范》,提出了针对软件测试文档的“分级”创新理念,分级概念的提出可以使得软件测试文档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通过逐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CMMI实施的过程中,将企业标准纳入了CMMI体系。随后,又在持续跟踪消化IEEE 829和GB/T 9386新版本的基础上,结合农行软件测试工程实践,发布了2010版《软件测试文档规范》。据悉,此企业标准获得了人民银行颁发的200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二等奖。“我们的目标想法就是通过努力,使标准落地。然后从标准入手,落地到企业的个人技能,再把个人技能向组织技能转化,最终实现企业资产的不断积累。这项工作我们正在逐步实施,随着工作的进展成果会逐步显现。”李宽说。
软件测试效率提升 工具助力 各取所长
银行业,由于经营货币、信贷等众多特殊产品,就决定了该行业IT系统结构会非常复杂,各系统之间关联性非常强,要求应用的融合程度也比较高,也大大提升了银行业系统进行软件测试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求测试工作不仅仅能实现IT系统功能的完善性,还要保证系统的高度安全性和可用性,当然,在此基础上的效率提升也将成为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随着众多商业银行在国内外的频繁上市,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对其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的激增更是给应用质保部门带来了无形的压力。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保证新业务系统在第一时间平稳上线,抓住机遇,赢得客户,无论对开发与测试都是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做到既提升测试效率又保证测试质量,在特定领域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无疑是明智之选。
小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银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企业CIO,在工作中逐步实施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措施来使得IT可以更好的支撑业务,甚至带动业务的发展。质量保障工作作为IT应用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要提前做到未雨绸缪,起到积跬步致千里的基石作用。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银行业的质量管控可以梦想照进现实。
相关资源:revisionist:保守版本R软件包安装-其它代码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