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 的发展,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从最开始keynote,sketch到专业的原型设计软件Axure都有深度体验,对比发现,不同的软件有各自优势。总的来说,随着业务的深入,原型设计要求也逐步变化,有如下特点:
之所以选择摹客体验,是因为【摹客RP】从15年推出后,一直在迭代维护,产品相对成熟,以及我们UI团队也是使用的【摹客协作】标注,最近刚好上了一个功能【设计说明】,对于设计师和开发来说都是很好用的功能。现在实际体验一下是否真如摹客宣传的那样,更高效、更易用、更流畅,是否能满足我们以上要求,作为团队设计工具升级的参考。
摹客RP, 页版和客户端都可以使用,2个端的功能是一样的,依赖于 络同步,设计效果是互通的。(以下体验会跟Axure进行对比分析)
PART01. 其他文件导入
PART02. 项目建立
PART03. 设计面板布局
摹客RP考虑到其他原型工具迁移过的用户,遵循行业内通用的框架布局模式,有利于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框架结构并不复杂,左、中、右的布局模式与常见的工具软件Axure非常相似,容易上手。
使用体验:作为习惯用Axure的用户来说,整个软件面板基本无障碍上手,摹客工作区背景视觉采用了固定的深色面板,对于部分用户可能会有不适应,只允许修改画板的背景色,若工作区背景支持深色和浅色模式会更好。
PART04. 组件
作为交互设计师,非常注重原型设计效果,比较典型的是包括布局对齐、配色、字体大小等等,而在Axure里面,组件比较基础,无法覆盖到更多的产品设计场景,这样就无法展示出内在的信息层级。
然而复杂的组件设计,需要通过基础组件搭建设计,容易造成大量的工作和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若没有统一的组件规范,在团队协作,不同设计师的使用习惯、个人能力和审美上不一样,输出的原型方案可能大相径庭,影响团队文档的统一性和复用性。
值得称赞的是摹客RP的组件库,丰富且实用,包括复选框组、开关、二维码、日期选择器等多种常用组件和图表组件,这些组件也不断的维护和更新中,会越来越完善。
使用体验:摹客能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推出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场景级组件,这些组件还自带交互效果,无形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将更多精力专注在产品设计上。
PART05. 图标
使用体验:摹客图标很丰富,可以通过搜索可精准找到需要的图标,图标鼠标hover状态时还有提示,可以看得出策划者在每个图标的关键词上用心了,不足的是图标库不够完善,没有特色图标。
PART06. 交互动效
使用体验:相比Axure的带有滚动条的动态面板,摹客RP的面板,根据内容鼠标hover时,自动显示滚动条,既美观又方便。但是摹客的功能没那么完善,很多动态面板交互是不支持的,比如动态面板的切换。
2. 摹客RP没有母版,进而以【资源】替代母版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是否将【资源】设置为互相引用和同步修改。【资源】是可共享的,共享后,团队中成员即可在不同项目中使用这套资源库中的内容了。
3. 摹客RP可以选中组件,设置移动、调整尺寸、缩放、旋转、显示和隐藏、内容及状态切换等交互,最近新增了悬停、按下、选中、焦点、禁用等多种高频交互方式。
使用体验:相对于Axure,摹客能实现简单的交互效果,复杂的交互无法满足,如设置选中、动态面板切换、中继器等等(交互命令没有常用的跳转页面,跳转需要单独设置,好奇怪),相信以后会不断完善。
PART07. 设计说明
最近新升级的【设计说明】,根据产品经理、设计师以及开发遇到的痛点进行升级,让团队工作更灵动,让团队沟通更简单,让团队协作更高效。
使用体验: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标注+输入说明,摹客RP可以在设计的时候,选中编组在备注上添加说明,发布后,UI设计师和开发就可以选中编组查看,非常方便。
PART08. 团队协作
PART09. 发布和演示
设计好的原型,Axure支持导出静态html文件、word或者图片,或发布到Axure Cloud,以及局域 中查看,设计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不同类型的文档,兼容浏览器查看。摹客RP支持发布到服务器或导出离线包查看。
使用体验:摹客RP原型发布后,通过分享链接或离线包打开,就可以进行演示。(跟Axure没有大的区别,多了可设置演示效果,开始以为能通过手机实际体验原型效果,试了一下是不行的)
PART10. 最后
总的来说,摹客RP是可以满足刚开始提的原型设计要求的,但在体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优化的细节:
1. 新建项目,自带各端系统状态栏、底部导航栏等,能大大方便设计,减少在这些组件花费的时间。
2. 图标、交互组件还是欠缺,建议新增金融方面分类。
3. 交互的效果不够完善,复杂的交互动作无法完成,建议补充和完善交互动作,能够在各端实际演示交互效果,有沉浸式的体验。
随着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也争相开发相关设计工具/插件,相比外国的软件,更接地气,更符合国内设计师的使用习惯。但也伴随着风险,随着产品的成熟,会以各种名目进行收费,导致小公司难以为继,或许过几年各种原因停止运营,相关的设计文件可能就作废了(其他平台无法兼容),也会让设计师们望而却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