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团点评CEO王兴去年提出“下半场”的概念之后,这个关键词就一直在业界流传——当人口红利消失,智能终端的增速接近天花板,依附在终端的软件服务也会放缓,摆在互联 公司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出海,走国际化路线;要么就是“变”。
先不说“下半场”的命题是否成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用大数据告诉大家:就算移动互联 到了下半场,格局也已经趋于固定。近期,TalkingData在北京发布一份《2016 年移动互联 行业发展 告》,这份104页的 告基于该公司旗下的数据产品“移动观象台”制作,梳理了2016 年移动互联 的各方面数据,从宏观环境、用户洞察、硬件市场、行业应用和TOP应用榜单五个方面做出总结。
告显示:
纵观国内形势,移动互联以其智能、联接、高覆盖率等优势,不断推动着互联 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O2O等移动化、个性化消费形式的逐步普及,不断改善着人们的消费结构,追求品质的大众消费观念也更加趋于理性。这些改变无疑将为信息、文化、旅游、健康等产业注入更多消费潜能。
应用格局趋于固定
但是,细分类别应用的市场潜力虽仍在释放,新应用进入门槛也越来越高,格局已经趋于固定。
下图中可见,三年来,各细分领域都有至少3款应用进入覆盖率TOP1000榜单,而视频、餐饮、音乐、阅读等类型的应用款数基本维持不变或者负增长。此外受2016年共享单车大热影响,出行类应用款数增长明显,而交通导航类应用行业聚集度提升导致应用数量降幅最大。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达13.7亿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83亿人——这个数字说明人口红利减退,流量经营时代来临,充分盘活和经营现有流量成为挑战。
在这13.7亿智能终端用户中,女性用户逐渐增多;从年龄层面来看,移动互联 已经是年轻人的游乐场,00后+90后与80后人群旗鼓相当,是移动互联 的主流群体,于是出现了很多诸如二次元、直播等现象级应用;而70后、60后的中老年人群对移动端的需求也在逐渐攀升,中老年智能机的占比由去年的26.4%上涨到今年的28.5%。
均衡每个用户的行为来看,安装APP和打开APP的数量是在一个稳定的数字范围内的。安装量上,2014年用户平均安装了34款,2015年接近40款,2016年39款;打开频率上,2014年基本上一台设备能够使20款应用,2015年25款,2016 年23款。可见,人们使用APP的习惯慢慢固化,一屏之争更加激烈,应用如何挤入用户设备的首屏成为关键。
头部应用覆盖广,“TAB”格局暂时难以撼动
“十三五”时期,中国对实施 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 +”行动计划等作出重要部署,移动互联 、大数据、人
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法律法规的出台、演进及完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逐渐规范化,另外也制约了 约车、互联 广告和 络直播等细分行业的落地;资本投入放缓,创业公司锐减;行业门槛提高,标准化平台再次聚合。
相应的,政策与资本的变化,再加上移动互联 趋于年轻化,催生了2016年年度热点:

而2016又是中国互联 理性数据驱动和价值回归之年。
于是,在这个数据爆炸却又用户增量趋于饱和的时代,如何借助智能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数据价值解决现实问题、制定企业日常决策,在现有流量基础上真正实现“存量掘金”成为了企业亟需解决的的重要命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