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灰、布灰、排炭,沈武铭专心致志,是「借假修真」的心灵作用,他说:「茶是跟天地之间对话。」炭的前身是树,累积日月光华,转身作炭,透过火、水、茶,分毫不少地将能量带给饮茶人。
沈武铭的炉惊人,茶壸不遑多让,400多把全是宜兴紫砂壶,不乏顾景舟、谢曼伦这些大师珍品,有鲨鱼皮的紫砂壶、桂花段泥如桂花落在泥里。这些「后宫佳丽」不在高阁,而是散置柜中、案前,日常使用。
因为沈武铭才不是「仓库管理员」,「茶道具不是茶器而已,而是法器。所谓茶道就是从心到茶的路、也是从茶到心的路,这条路上所用的工具都很神圣。」
■自许茶盗◇盗一切烦恼◇
茶界也有江湖,沈武铭也曾遇过踢馆。三名日本客问他:「你的茶,是什么道、什么流?」
「我的茶道,是强盗的『盗』。」沈武铭说:「自离开师门,我就许下重重的诺言,凡是喝过我的茶,我都能盗走他心中的烦恼,我是在以茶行道。」他想传达的是茶的人文功能,而不是比富贵。
沈武铭指出,台湾没有茶道学校,外面教的常走一套不需要的SOP ,说得一口好茶,其实是在卖茶卖壶,「不要都用说的,请你泡一杯感动的茶给我。」
感动茶,先决要件是「温暖自心」,再来就是风炉,沈武铭说:「很专注泡一杯恭敬的茶,这杯茶不只是要入口,是一定要入心的。」
以茶行道,沈武铭鼓吹「茶塾」,要遍地开花,到处都有,就教喜欢茶的孩子们如何烧一壶水、准确泡一个感动自己的茶。
■李慕白的那杆竹枝◇万宗归心◇
40年来,沈武铭每天用风炉泡三壶茶,「就像芭蕾舞者一样,三天不练,自己知道有点不对,五天不练,台下观众就不鼓掌了。」
更像沙弥的读经,是日日功。他凌晨4点半起床,出门骑车去,回来就喝早茶,一天三泡,是给自己的功课,「茶道也必须不断地练,跟书法很像,只可惜茶道艺术无法被记录下来。」
如此累积的体悟是「心法重于一切」。他笑说:「像『卧虎藏龙』里头的李慕白,一袭长衫,背后就是一根竹枝。」曾经虎虎生风的军人,如今已是以茶行道的头陀。
采访资深的茶道老师沈武铭时,我们带了一泡明前龙井和沈师分享。
沈武铭打开门来,邀我们入内,室内传来优雅舒缓的古琴声韵,沈师共泡了三泡茶,一泡是老乌龙,一泡是我们带去的龙井新茶,最后一泡是陈年普洱。
沈师在台湾的茶艺发展上,其观念影响茶界颇为深远,像早期陆羽茶艺中心的蔡荣章、紫藤庐茶馆的周渝等人,蒙其启迪趣入茶事,他亦是最早提倡普洱茶饮的先驱。
沈师说:「你今天喝了我这泡普洱茶,你麻烦大了。」
果然,直到写作此文,心里仍一直叨念着沈师用电饭锅蒸煮过陈年普洱的深韵和奇香。
在此香韵中,将日前沈师泡好茶的心法整理出来。
◇茶席之前先喝水,叫做「评水」
一来,我们给主人的水打打分数;
二来,也是礼貌问题,把刚刚吃了食物的口腔异味清一清,因为茶主人和茶客人有很多要细心对话的地方。
◇茶席上,这杯茶我递给你,跟你自己拿,完全是两种味道。
◇坐在茶席上,把自己心中忐忑不安放下,彼此才能相应。
◇茶道精髓三要:
敬天:茶这个字,艹人木,人在草木之间。
爱人:每杯茶,都由我递到你的手上,这不是表演技术,而是关爱和敬重。
惜物:每一泡茶都充分让它展现,这是惜物。
◇茶道不是表演:
所有艺术都是表演者的performerce(表演),但是茶汤的艺术不是谁的performerce,就像你看风炉是由三块炭成就,这个茶席是由在座的我们共同成就的。
◇中心思想「成就茶汤」:
一个音乐剧,舞台灯光可以很美,但是唱腔是第一个要被考虑的.
现在,茶席变成装置艺术,关于茶汤本身,大家反而变得不是太讲究,这是一个「迷思」Myth。
◇拿大小壶都用兰花指:
一般以为,壶的环是要一个手指头伸进去,事实上,是错的,是用兰花指,中指和姆指骑在环上,用无名指当杠杆,就很轻松。
◇茶席朴素:
有些朋友的茶席,镶金、镶银的布,我说:「好美啊。」
他说:「不只是美,是极美,而且是绝美。」那就跟我完全是两个世界。
送给读者一句话:「素朴,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烧水用风炉且添炭火:
茶是自然的东西,周边相应的东西都要自然,包括我们的内在,心里带着烦恼,泡的茶汤会好吗?
树也是天地精华,在生命结束时,被利用成炭,供养它最后的能量。
炭有一种力量叫远红外线,穿越壶、水,终而成就一杯完美的茶汤。
所以,我即使远到华山,我不怕麻烦,一定带风炉。
◇不管炭火、烧水的陶壶,各方面都很专注去做的时候,这时候的茶汤就像是一只指月的手。
彷佛有人在茫茫黑夜中,在你背后轻拍地说:「嗨,你看。」那时云散开一个洞,看到一轮明月。
茶汤只是一个指月的手指,那时候它的功能性就到此为止。
所以,我们要成就这个茶,不然这个手指伸不出来。
◇你听马友友的无伴奏巴哈大提琴会很感动,心好像被温暖的小熨斗熨过一样。
马友友大提琴是物质,让你听到的是音符,音符背后是旋律,旋律后面是马友友的人格特质穿过这东西。
茶汤也是一样,六根六觉最后回到心。但是,味觉是很少被开发的。
◇我的茶席,有个词叫做不辜负,这么好的茶,经过这么多的因缘来到我们这,我要保证泡好它。
◇尽管有很多人不具足我的条件(炭火、风炉),但是只要把心摆对位置,用不锈钢、瓦斯炉,泡出来的茶汤还是一样的。
◇我把茶和音乐做了四个模拟:
很会种茶的茶农,就像是作曲家;制茶、焙茶师是编曲家,他经过各方努力把茶调到另外的高度。
我们的工作,就是演出者,泡出好茶,尽我的能力,让人喜悦。
另一个很重要就是你,听众。
这四个领域在自己的领域很专注很好,但是不要捞过界。
◇泡好茶的条件「心手相随」
屋子是我们身体的居住所,身体是心的居住所,在一个环境中,要让环境、身、心三者安定,不然大家就会喝到忐忑的茶。
◇你再重新用两只手扶着杯子,眼睛闭上,再闻一次,两个杯底香不一样,这就做「恭敬心,生一切法」。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在跟茶对话。
◇每个人泡出来的茶都是拋物线,从没有味道、有点味道、最高味道,后面一路下滑,每泡茶都是云霄飞车,从期待到失望,心情在这当中回荡。
我的做法是,把这拉平,每泡茶的茶汤都一样,曲径通幽,这叫平淡中见温暖。
◇让茶汤自己说话:
现在我给大家奉这杯茶叫圆满茶,为这杯茶我在美国闭关两年,煎茶道崇祯末年传到日本再传到台湾,几百年来,几乎都是一壶多杯,但是,我一直觉得少了一样东西,叫做穿透力。
我认为茶一定有这东西,但是没有请出来。
以前我可以用很好的技术,操控每一泡茶都非常好,我学生说「拔剑四顾茫然」,找不到对手,现在感到有点汗颜,现在叫「给茶找到回家的路」,我完全不操控,让茶汤自己说话。
◇我还有一招叫回马枪:
刚才喝的老乌龙,我让候汤在这边半个小时,一般人几分钟就吓死了。
刚才说茶道的精髓有三:敬天,爱人,惜物,每一泡茶都充分让他展现,这是惜物。
一般人都把茶叶放得很重,我说,理直何需气壮,你的茶很好,不需这么大的量。
大量的缺点是,开水冲下去以后,就要马上倒出来,心情是焦虑的。
天下美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凝结的,所以,出汤一定要慢。
◇出汤的时间点?
很多人问同样的问题,我给他们三个字,听消息。
(手亲摸着茶壶)而不是用读秒器。听不是用耳朵,是用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