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构建嵌入式全栈知识体系?

嵌入式是一门交叉学科。

一个嵌入式电子产品(比如手机)从底层到上层,一般会涉及半导体芯片、电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媒体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

很多从事嵌入式开发的朋友,通常来自不同的专业(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物理,甚至一些文科专业),在实际学习和开发中,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经常会遇到各种技术壁垒:搞硬件的不懂软件,搞软件的不懂硬件,搞底层芯片的不懂上层软件,搞上层软件的不懂底层芯片。

嵌入式技术栈太深,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很难实现“技术破圈”,将整个技术栈从上到下捋一遍,彻底打通。

相对于桌面开发,嵌入式开发还具有碎片化特点:不同架构(如ARM、MIPS、RISC-V等)、不同厂家的SoC处理器(如Cortex-M系列、cortex-A系列、AI芯片等),不同的操作系统(Linux、uC/OS、FreeRTOS、Android等),一般都需要匹配对应的编译开发环境,然后工程师才能基于这个编译环境做应用开发。

如果把软件开发比作开饭馆卖饺子,那么对于桌面软件开发而言,锅碗瓢盆、水电煤气,甚至饺子(超市里的速冻饺子)都准备好了,标准统一,就等着你下锅,可以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做成一道道不同的美食:猪肉芹菜的、三鲜的、蒸的、煮的、煎的。

  • CPU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r>

  • CPU是如何工作的p>

  • 编译器和指令集的作用是什么p>

  • 一个程序的编译、链接、安装和运行的过程是怎么样的p>

  • 程序运行时的内存世界是什么样的p>

  • 为什么会有内存错误p>

  • 栈溢出攻击是怎么回事p>

  • 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p>

  • 为什么很多人在阅读Linux内核源码时感到很吃力,看不懂p>

  • 非计算机科班的朋友如何快速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和概念p>

  • 如何快速理解多任务编程思想p>

  • 进程、线程和协程有什么区别p>

这些疑问在书中都会一一讲解。

写作初衷

本书的写作初衷,主要是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嵌入式学员弥补理论短板:以C语言为切入点,从最底层的芯片开始,到编译器、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系统框架、进程、线程、协程,搭建一个嵌入式开发所需要的完整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

平衡理论与工程

本书不会像经典书籍那样面面俱到,深入每一个细节,而是有的放矢,在理论和工程之间做一个平衡,一切都刚刚好:一切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为参考点,所有学习的知识点满足实际项目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即可,不会深入到学院派关注的各种细节和性能指标,以免深入其中无法自拔,耗费太多的时间。

掌握了这些实际开发中需要的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技能,也就补齐了理论短板。

此时,相信大家也会对嵌入式开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整体认识,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都可以尝试用这个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去分析和解决,分析问题有了着力点,也就有了思路,也就不再迷茫。

  • 针对Linux内核驱动阅读难题,在本书中也分享了C语言的OOP编程思想,教你如何使用C语言来实现OOP编程,如何利用OOP思想去分析Linux内核中复杂的驱动和子系统。

  • 针对电子类、自动化类等跨行进入嵌入式专业的朋友,零基础入门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教你如何在裸机环境下使用多任务思想编程,如何使用状态机进行任务分解,以及RTOS任务调度的核心数据结构。让你不需要去啃大块头的《操作系统》书籍,直接切入操作系统最核心的知识点。

  • 重点分享C语言的模块化编程思想,从零开始,从一个单文件开始,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去封装一个模块,如何去使用一个模块,如何模块间通信,如何建立模块依赖,软件如何分层,模块如何解耦,如何将你的软件迭代为框架,帮你树立软件工程的意识,框架编程思想,让你写的代码更加容易扩展和维护。

口碑之作

结合几千名学员的中肯评价和不断反馈,几经修改,不断优化结构和内容安排,纸质版如今才得以和大家见面。

全书正文560+页,加上目录、前言等,差不多600页,握在手上,沉甸甸的,全是干货。写书是枯燥的,耗时的,几经拖延,几经修改,最后还是跟大家见面了,用口碑和信念做编程教育,致力于分享最原汁原味的技术和干货知识,几千名学员的中肯反馈和积极评价是最让人欣慰的,也是这本书质量的保障。

(扫码查看本书详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