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7款直播平台:打赏榜单仍存在,主播连麦对决次数暂未受限

图/IC

直播行业持续近两年强监管,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项意见首次落地。

从“打赏实名制”“打赏限额”到如今提出取消打赏榜单、限制高峰时段连麦,此次意见放出一系列大招,剑指直播打赏乱象。

随着移动互联 发展,直播行业快速发展成“粉丝经济”的代表产业,直播打赏也成了当下各平台增收利器。刷礼物、刷游艇、连麦打榜等花样不断翻新,未成年人难抵诱惑。

求打赏,主播连麦“出征”

主播连麦PK已是直播的常见玩法。

“准备一下带大家出征!”位居小时榜前十名的一位主播,连麦赛前摩拳擦掌,活跃着直播间气氛。评论区粉丝跃跃欲试,眼见主播随机连线另外一位,刚开始对话便火药味很浓。一方自称“PK界风向标”的叫嚣,让主播感到不快,“我都不敢说这句话,你敢说?”

隔空喊话一来一回,紧张气氛拉满。

屏幕上的红蓝血条来回波动,没过多久一方即被秒杀,至于惩罚则为蹲着直播,并在直播间背景挂上对方的头像。

在不服输的几轮对决中,两位主播分别比拼了总榜和某种礼物的数值。其间,为了获取胜利,主播一度暂停连麦,称“先去喊下人”。“来!把血条给我压过去!”“现在每人一个热气球,来!”“让对面看看我们的实力。”连麦过程中,双方声调激昂。

吞灯泡、面粉抹脸、吃生鸡蛋,这样猎奇的画面在直播中并不陌生,而直播间连麦比拼则以极具戏剧效果的“惩罚”吸引了众多粉丝刷“礼物”。

小柔透露,为了刺激粉丝打赏,主播还会私下联系搞剧本卖惨,很多看着激烈的争吵可能都是剧本。

争做“榜一”,“流动的广告位”

连麦比拼暗藏精心设计的打赏套路,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粉丝为主播“出征”,平台扮演着重要角色。多数平台会设置主播排行,包括“小时榜”“当日榜”“周星榜”等。平台还会定期组织各种活动给主播排行。其中,PK排位赛、周星榜等需要粉丝每天打卡,主播一旦 名就会 召粉丝打榜,争取奖励。

“榜一”是直播间引领性的存在,不仅可以获得主播的关注,还能得到粉丝的拥护。

实际上,“榜一”除了打赏,一个关键作用是刺激其他人刷礼物。“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榜一’的时候,就会刺激比拼。有时候为了激发消费,公会的人会帮忙刷,但这种叫回流票,完事还得还给公会。”小柔说。

高曝光和高黏性两大特性加持下,“榜一”成了流动的广告位。不少商家开始参与到直播间打榜,争夺榜一位置。不过,主播对出手阔绰的“榜一”也从不吝啬,“去给榜上×哥点波关注,冲。”一位主播在连麦胜利后,直接 召粉丝给“榜一”的电商加关注。

作为回馈,主播在直播中全程 召粉丝,“现在打开爱奇艺去给《暗夜行者》评论、发弹幕,这部剧非常好看。”同时,直播间还发放口令为“关注 剧暗夜行者”的红包,所有想要领取红包的粉丝均需要在评论区输入这句口令。直播间还挂上了“关注 剧暗夜行者”的固定标语。

当晚,该主播直播间人数一直保持在1万人以上,点赞超过200万,多次位列“小时榜”前三名。

严监管下“退烧”,唱歌、运动成惩罚主流

络直播平台与游戏类似,也有一定的成瘾机制。一些 络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频发,导致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参与打赏。

5月27日,北京互联 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 络司法保护 告》显示,受理的76个案件中,年龄最小的受侵害者仅5岁,当事人8至16岁的案件最多,占比86.8%。其中,充值打赏类案件占比超七成,包括游戏充值案件20件,直播打赏案件22件,其他充值类案件15件。数据显示,直播打赏案件的平均标的额为69712元,涉案金额最高的为61万元。案件原告多主张未成年人充值行为不发生效力,并要求返还充值款。

近几年来,监管不断为野蛮生长的直播行业戴紧箍。早在2019年,国家 信办组织开展了 络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工作,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在线时长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 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 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并限制最高打赏金额。

监管出重拳,直播行业悄然生变。其间,郭老师、铁山靠等被贴上“卖丑”标签的主播接连被封禁。

“现在PK不好做了。”小柔今年开始转行做带货主播,“PK是要有节目效果刺激的,但现在平台管制越来越严格了,以前有些低俗刺激的内容都不让做了,相对应的刷礼物的也就少了,慢慢大家就都不做了。”

尽管陆续有连麦比拼主播转行,但不乏有人坚持。小柔认为,严管直播有利于优质主播走出来。“很多认真做内容的主播因为不在小时榜上,很难出圈,而低俗内容被限制后,比拼的就是硬核内容了。”

实测7大平台:惩罚环节暂未设限,刷礼物仍能打榜

5月7日,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 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这是持续近两年的直播行业监管中,首次提出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项意见。其中,提出“一个月内取消所有榜单”“高峰时段单个账 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团队”等七方面的具体措施,并特别明确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

连麦、“惩罚”带来的感官刺激,吸引未成年人迷失在互联 直播的洪流之中。此次新规,针对性更强,要求“每日20时至22时,单个账 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不得为‘PK惩罚’提供技术实现方式,避免诱导误导未成年人”。

此外,个别平台还对粉丝开启主播会员制,98元/月可拥有平台基础权益(会员专属勋章和会员进场特效)和主播自定义权益(专属表情、专属群组、专属直播等),该会员仅在单一主播直播间生效。

防止青少年沉迷,新规压实平台责任

治理 络直播打赏乱象,意在为未成年人筑牢全方位 络保护屏障。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团队曾对全国8个省份10000多名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5%的未成年人使用过打赏功能,经常使用打赏功能的占比1.6%。“从比例看,未成年人打赏的比例似乎并不高,经常打赏的更不高。但是中国的未成年 民就有1.83亿,这么大的基数即使1%也是很多人。”

在孙宏艳看来,此次意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了未成年人接触直播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压实了平台的责任,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细化,同时也给了各平台自主创新的空间,说明国家在管理直播平台的服务时秉承着规范有序发展的思路,也是为了促进平台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成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随着互联 科技的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一方面青少年缺乏抵御诱惑的能力,而互联 娱乐多是以“成瘾性”娱乐方式为卖点。未成年人容易被各类在线娱乐方式抓住注意力,占据未成年人宝贵的学习、成长、体验的时间。另一方面互联 娱乐内容缺乏区分,往往提供超出未成年人心智承受力的娱乐产品,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青少年参与娱乐,包括游戏、影视综艺、直播打赏、短视频等诸多娱乐内容的时候需要加以限制。不仅仅是防止青少年沉迷,还要对青少年参与演出、青少年内容供给的适当性、青少年实名参与等诸多方面进行限制。

易观文化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廖旭华持同样看法,“单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大,但是这次意见关于榜单和PK的限制,直接影响到了直播运营的核心机制,所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与从业者喜欢按照内容品类(娱乐秀场、游戏电竞、虚拟偶像)进行分类不同,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应中迪认为,应该按照头部平台和中小平台来区分意见的影响,“头部平台更多的收入来自广告和直播带货,在已经主动提前调整平台规则、收入多元化的情况下,这次受到的影响应该很小。但对于一些完全依赖娱乐直播业务,一直靠打榜、PK连麦等方式盈利的中小平台来说,这次可能打击较大。”应中迪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