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程序员,32岁,距离退休,只剩3年了!”
这句话用来形容2019年互联 行业最适合不过了。从18年开始,大大小小的互联 公司开始了不止一轮的裁员,19年 上开始充斥一类文章,专门写互联 公司超过35岁的人,如果到这个年龄,还不是leader,业务又不核心,那么请焦虑吧。
昨天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主题是:基本盘。意思是不要受到人云亦云的情绪影响,而是转过头,看手中的资源,基于基本盘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非常感慨和受启发。中国互联 经过过去十多年野蛮式的发展似乎这2年开始慢下来了,程序员35岁的退休年龄虽然只是贩卖焦虑的一种说法,但是整个行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不争的事实,要求我们的成长速度必须跟上。2020年开始,希望自己在技术、管理、业务3个维度再做更深层次的学习,体系化个人的认知,做一个有特点的IT人。
下面要写的主题是关于『工程师如何从技术转型做管理』,这是我在团队管理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总结。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方面,个人觉得转型做管理是当前环境下大部分程序员会选择的职业路径,另一方面,自己亲身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转型过程,应该能写出点心得体会。希望下面的内容对于『正在转型挣扎期』或者『后续有规划往管理转型』的同学,让你们有所启发,内容大概分成以下4个部分:
-
什么样的工程师会被提拔做管理r>
-
你选择做管理的初衷是什么r>
-
转型期你会遇到哪些困惑或者挑战p>
转型期应该具备哪些心智p>
1什么样的工程师会被提拔做管理p>
上面4项对比,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典型的case,比如上一节提到的一种情况:leader觉得某个问题很简单,嫌员工处理效率低,然后自己跳出来三下五除二给解决了,这种就属于很典型的员工思维。单从搞定这件事情来看,这也许是很好的处理方式,业务方也会很满意,但是带团队是长远的事情,上述做法紧急情况可行,但是变成常态就是非常大的问题。
团队能力不提高,leader永远不会解放,这是作为leader应该具备的意识。如果通过这个问题能够提升组员某方面的能力,leader应该扮演好教练的角色,放手让组员自己去做,你要做的仅仅是观察、给一些指点、适当给予时间上的支持。这次处理也许效率不高,但是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团队是不需要依靠你来解决的,另外组员也有自己的发挥空间,觉得团队在帮助他成长。
注重执行细节
对于刚转型做管理的一线leader,切忌被放权式的管理方式洗脑。放权式管理对于对管理者的经验要求很高,它比较适用于工作流程清晰,团队骨干目标认知以及自驱力很强的团队。
当你个人的管理水平还处于菜鸟期时,一定要从细节抓起,通过手把手带员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做事,怎么才能达到你的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出团队骨干,搭建出团队的核心组织架构,所有这些都经历过了,你在管理上才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会走得更扎实。
通过观察执行细节,你能非常清楚团队每个人的优劣势,深入感受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再辅以leader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管理上才能真正获得成长。这个过程,你可能会收到上级、平级、下级的很多反馈,清楚细节后其实你就有了自己的判断,知道是否是自身的问题,是否要调整,而不是沮丧抓瞎。
学会用人所长,具备包容心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是每个管理者都懂的道理,但是能做到的不多。尤其在技术管理岗上,我见过有些leader在技术上非常强势,技术权威不容有任何挑战,当组员提出更合理的技术方案时,他会用职级强制要求按自己说的执行,根本不做任何解释。
对于新晋leader,团队对你的信任感还在磨合期,上述做法很容易打击组员的积极性,消灭他们的创造力,这对你带团队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如果组员的方案更合理,leader应该倍感欣慰,包容并鼓励这种行为,因为组员某方面的专业能力超过你了,你不再是团队各方面最强的人,你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智,学会用人所长。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组员和leader的技术方案都可行,我个人倾向将选择权交给组员,毕竟他们是真正的执行者,应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就算出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经验积累。
重视情商,做好自我情绪控制
管理上能做多大事情,真的和情商有非常大的关系。IT界的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普遍注重技术上的提升,而忽略情商的培养和维护,作为新晋leader必须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管理是一个复合型的岗位,当你的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已经形成后,越往上发展,为人处事的软技能占比会越来越重。
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个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因为你需要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去解决团队的困难。面对不同职位、不同level、不同性格的人,你要反复琢磨采取何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上一节提到一种情况:一件你认为很简单的事情,推动起来却很困难。可能是因为你对外的沟通方式太生硬,别人不想配合你,或者别人确实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私下关系建立好,你再当面软磨硬泡,多半也是可以解决的。人际关系上,难免会有碰壁的时候,不要气馁,这跟技术同学写出1个bug一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注意积累经验。线下和关键的配合方维护好私人关系,多吃饭喝酒,别人有困难能及时伸出援手等等,套路有很多。
情绪控制,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情绪很容易传递,如果leader碰到不爽的事情,把组员当做出气筒,这是非常伤士气的,之前建立的信任感很容易消失,受不了的组员也可能就离职了。另外,对外沟通上,如果leader控制不好情绪,不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只是抱怨或者发火,也非常容易引起配合方的不满,认为你不专业,久而久之,你的团队也会被打上这种标签。
个人在情商方面目前做得也很差,踩过很多坑。提供3点建议: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提高自己面对问题时的承受能力,想清楚情绪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
-
能够自我反省并吸收别人的反馈,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勇于正视并且持续改进。
-
培养亲和力,不要觉得自己是leader就带着架子,要有一种鞠着的姿态,能够尊重人并且真诚待人。
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4象限理论可以百度一下。重点说下我个人遇到时间管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以及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如何分配时间。
第1步,可以拿过去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跨度为例,详细列一下你的时间花在哪些具体事情上了,以及每类事情大概的时间占比。对于技术leader可能的事情包括:需求评审,资源规划和项目排期,技术评审,团队周例会,研发规范制定和落地,项目管理,技术调研,架构设计,coding,紧急任务协调和处理,业务以及新技术充电等等。
第2步,针对第一步列举的每类事情,考虑下哪些是非必须的,哪些是可以授权给团队骨干去做的,哪些是可以优化提高效率的。比如一些简单的需求评审或者技术方案评审让骨干把关即可,项目管理制定好流程规范同时培养一些scrum master或者项目经理下放给他们来做。不用凡事都事必躬亲,leader应该把时间聚焦在对团队最关键的事情上,学会授权和放权。
对于一线leader,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如何分配时间,个人的建议是:
-
大部分时间leader是不需要亲自写代码的,但是如果有需要,leader要能够随时顶上,所以不能长期远离一线,纸上谈兵。长此以往,技术判断可能容易出现失误,而且如果管理不合适再转型回去代价太高。
-
技术维度:可以将重点放在架构设计、代码审查、技术调研、以及一些框架性的代码开发上,这些事情对于维持技术优势是足够的。
-
如果管理维度的时间占比超过60%,个人觉得比例是有些失衡的,要么团队太大了(比如超过了10人),要么自身的管理存在问题或者时间管理存在问题,需要关注并考虑做出调整。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工程师转型管理的个人心得。关于管理,后续我会将更多实用的技巧以及方法论结合具体case进行总结和分享,如果感兴趣,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
2020年,又一个十年的开端,认清基本盘,不忘初心,再接再厉!
— 结束 —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03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