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见面,他送我一个保温效果贼好的钢化杯。回家后被我媳妇取笑,她说,“你这朋友故意的吧,上次送你盒枸杞,这次又给你来个保温杯!”
我一愣,旋即明白:保温杯泡枸杞,中年男人标配!
一缕淡淡的怅惘炊烟般袅袅升起,短暂的迷离之后,脑海里浮现出最近曾经热传的信息:
- 华为清退 34 岁员工
- 37 岁是 HR 心照不宣的年龄线
- 中兴 42 岁的研发主管……
会舆论似乎一直在强化中年危机,似乎到了 40 岁,我们就真的只有被辞退的份了。
A 代表我们日常遇见的具体的人或事(诱发性事件),这些人或事能刺激到我们。
诱发性事件有两种类型:
- 第一类是重大危机,如洪水、地震、饥荒、疾病等。我们知道这类事情是真的,我们倾向于临危不惧,并且常常在遭受重创后奇迹般的重建自己的生活。
- 第二类事件很多,比如日常的烦心事、无可奈何的感觉、担心、麻烦、决定和难相处的人,每一个能量都不大,但常常让我们六神无主,叠加起来效果致命。
C 代表两件事:在 A 处发生的具体情形里,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比如你要赶着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路上遇到堵车,随着你迟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真的开始焦虑、烦躁和恼火(你在 C 处的感觉)时,你也许会从箱子里杀进杀出,在车流中随意变道,鸣笛、骂其他司机……(你在 C 处的行为)
B 代表思考,你对具体的人或事的思考方式和解释,决定了你在 C 处做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要想不受制于人和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在 A 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 B 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 C 处的感觉和行动。”
简单讲,你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决定了你将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所以,我们应该针对 B 做练习:
彼得·德鲁克在 2006 年 6 月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文章《自我管理》中提出了“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读者型的人偏好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听者型的人偏好通过听来获取信息。
比如习惯通过日 、周 、月 等来了解下属工作状态的领导,往往是读者型的,习惯通过日会、周会、月会、项目进度会议等各种会议来了解下属工作状态的领导,往往是听者型的。
知道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学习。
比如我就是读者型,习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自我感觉效率较高,而听别人讲东西,往往是听完就忘,必须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事后才能回想起来。
学习有很多方式,最关键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有的人通过读书来学习,有的人通过写作来学习,有的人听音频,有的人看视频,有的人喜欢和别人讨论,有的人喜欢独自思考,有的人先看书再练习,有的人先练习遇到疑惑才看书……
你可以尝试多种方式,慢慢调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套件”。比如我,现在学习一种新技术,遵循“看书-练习-看书-写文章-练习”这样的模式。尤其是写技术文章,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常常是一边练习一边记录关键点,练完就再结合笔记查阅资料总结成技术文章分享出去。我技术博客上的 80 % 以上的技术文章,都是这样写出来。
(3)联机学习
我们光自己独自学习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联机学习。
联机学习分三个层面:
- 榜样
- 教练
- 专家 络
通过榜样来联机学习,就是在你团队里找一个比你技术能力、工作能力强的人,研究他、分析他,找出他的学习方法、习惯、知识体系,从中萃取适合你自己的,改善你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以他为标杆,让自己有个赶超的目标,这样学起来也更有动力。
教练,就是那个比你成功得多,可以给你指导、给你反馈的人。找到这样一个人,往往他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要想找到教练,你脑子里一定要有根弦:你可以为教练做点什么有用的事情。
1.3 快速解决问题
我们这里的影响力是指有多少人知道你、认可你。
影响力是你度过危机的强力保障。
职场人的影响力构建可以沿着组织、圈子、行业、跨界的路径来演进:
- 先成为所在组织内有影响力的人
- 再成为某个同属性圈子(比如同城同业 区)内有影响力的人
- 接着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
- 最后,把影响力迁移到其他领域
达到第 1 步,你就有可能实现工作层面的自由(由你来选择工作机会,而不是被迫去找工作,这就是工作自由)。因为你的同事们都知道你有两把刷子,你的客户,你们公司的竞争对象,慢慢也都会知道,顺其自然地,各种工作机会就会到来。
如果你能达到第 2 步,那你就用了较大的选择权,工作自由必然实现。
到了第 3 步,你就走出了公司、城市,进入行业内,为更多人所知,自然而然,更多的可能性也会在你面前渐次铺开。
第 4 步嘛,你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啦。
那么,怎样建立影响力呢p>
我们从组织内和组织外两个层面来讨论。
3.1 组织内的影响力构建
要在组织内构建影响力,牢记四个要点:
- 专业
- 做出成绩
- 分享
- 付出
简要说一下。
(1)如何变得专业
关于如何变得专业,请参考《刻意练习》一书。
如果你是开发者,请参考我的 GitChat 达人课——程序员跨越式成长指南。
(2)做出成绩
所谓做出成绩,不是你觉得如何如何,而是:
- 达成目标
- 获得相关干系人肯定
比如你交付一个类似 12306 的订票 站,不是你部署完毕上线了就算做出成绩了,而是必须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并且扛得住春运购票高峰期间的超大并发访问,获得了铁路相关部门和乘客们的肯定,这才算做出成绩。
你做出了成绩,就会被别人看到,你就会因此而获得影响力。
(3)分享
所谓分享,就是主动把你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分享可以让别人知道你,认可你,帮你建立影响力。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经验,都教了别人,自己最终会失去相对竞争力。
个人经验,这点担心纯属多余!因为两点:
- 要分享,首先你要梳理、整合、系统化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个过程会让你打通知识之间的关联,给你带来更多收获,让你能力再次提升。
- 在分享过程和之后,别人会给你反馈,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给你提供意见,让你看到你之前看不到的东西,反过来促进你进一步研究,你的水平会因此再次精进。
(4)付出
这里的付出,是指:你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别人身上,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
有不少小伙伴,对待向自己请教的同事,或者遮遮掩掩,或者冷若冰霜,或者冷嘲热讽,生怕别人耽搁了自己的事情,不愿意花费一点精力在别人身上。
这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影响力。因为影响力的构建过程,是服务和互动的过程。你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了别人,别人才会认可你。
3.2 组织外的影响力
要想在组织外建立影响力,除了构建组织内影响力所必须的 4 点之外,你还得找到放大你个人影响力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有这些:
- 资源与关系的置换
- 同业 群交流
- 专业 区分享
- 自媒体品牌
- 出版相关图书
- 举办公开课
所有这些放大个人影响力的渠道和方式,其做法都有迹可循——挖掘行业大咖的个人发展史或者阅读行业名人的传记。但关键是,你会不会一门心思做下去!
4. 一句话总结
千言万语其实可以汇作一句话:在年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涵养精力,持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机会建立个人影响力,就可以坦然面对所谓的职场中年危机,甚至转危为机。
5. 书单推荐
-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阿尔伯特·埃利斯)
- 《干法》(稻盛和夫)
-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古典)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 《你的灯亮着吗杰拉尔德?温伯格)
-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 《即战力》(大前研一)
-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程序员的成长课》(安晓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