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生存期模型(含图)

       为了反映软件生存周期内各个工作应如何组织,各阶段如何衔接,需要软件开发模型给出直观图示表达。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思想的具体化,是实施在过程模块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下面来介绍开发模型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开发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分开,各阶段分工协作。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逻辑实现和物理实现分开。

       活动为:开发计划,需求分析和说明,设计,测试,运行维护。

       各阶段瀑布流水,逐级下落,自上而下。

       特征:

               上一个活动方产生的工作对象为输入

               利用输入,实现本项活动要完成内容

               该项活动结果,传一个下一个活动

               对活动评审。

       缺点:

               缺乏灵活性

              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

原型模型

       特点:

             逐步细化,每个周期都进项完善

             持续向用户想法实现。

             螺旋模型是瀑布和演化模型结合,并增加风险分析。

      指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开发,客户评估。

      优点:

             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利于软件重用。

             减少测试不合理的风险

             维护只是模型的另一个周期,与开发没有本质区别

喷泉模型

       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

       每个构件多个相互作用模块。

       分解必须遵守约束条件:当把新构件集成到现有软件中时,所形成的产品必须是可测试的。

       优点:

              短时间提交给用户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逐步增加功能,同时便于用户学习。

       困难:

              把每个新的增量模型构件集成到现有软件体系结构中时,不破坏原来开发的产品。

       

       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应的模型,结合每种模式的优缺点,通过分析选择最优的办法,事半功倍,设计出好的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9月6日
下一篇 2014年9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