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打骚扰电话的可能不是人:AI电话营销一天打一千通

“除了《刑法》《电信和互联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以及《民法总则》个别条款有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之外,我国尚没有其他的相关规定,无法较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侵犯。”有律师建议,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要制定更严格的行政法规。

骚扰电话“升级”:接到机器人打来的推销电话

“请问最近有什么贷款需求吗?”“请问有买房的需求吗?”“请问买车吗?”……我们每个人每天可能不止接到一个骚扰电话,而你不知道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概念走红,你接到的骚扰电话很可能不是“人”打给你的,而是一种新型AI电话营销工具。

石家庄的刘先生也注意到了骚扰电话的“升级换代”。“现在接到的很多骚扰电话都是机器人打来的。”刘先生直言。在微博上,有 友称,“平均一天可以接到三个AI电话。”一位 友调侃道,“每天不接几个骚扰电话总觉得今天缺点什么”。

据其宣传资料显示,AI电话机器人基于语音识别技术,通过一问一答真人声音和客户交流推销产品,可以针对客户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客户问题,自动帮助筛选意向客户信息。识别技术(语音、意图)、训练机器人(关键词添加+自主学习)、防御技术(封卡率)和高并发技术(系统稳定性)是电话机器人项目的四个核心。

一天能打1000通,AI电话主要是筛选意向客户

“与人工相比,AI电话机器人可以长时间保持工作热情,成本低,销售效率高。”陈亚拿20个机器人和20个人工座席做对比,“以一个员工一个月3000元工资为例,20个人工座席一个月要6万工资,一年72万。简单计算可见,人工是机器人用工成本的3.5倍;其二,一个机器人一天能拨打电话500-1000通,而人工只能拨打200-400通,效率只有机器人的一半左右;其三,人工是5天8小时的工作,8小时里还需要休息。机器人则可以7天24小时工作。综合以上三点,仅从成本方面来说,人工座席是机器人座席的6倍,使用机器人座席能节约80%的用工成本。”

怎么得到这样一种“拓客神器”呢?陈亚介绍,有“购买”和加盟两种方式。“直接购买的话是3000块四台,使用时间为一年。加盟按费用分为3万和5万两种,其中3万是一年一百台机器,平均三百一台;5万则是直接出售系统,加盟商可以无限开设电话机器人,并且可以永久使用。”此外,陈亚透露,加盟商一般都可以卖到五千到一万一台。“购买之后我们会提供一个后台,我们的客服会帮助顾客设置好话术和工作时间,只需要在后台导入电话 码就可以直接使用。”

“其实,目前AI电话主要的功能是筛选意向客户。”一位自称“轻扫云”的蔡经理表示,“从海量电话中筛选出意向客户,机器人电话和人工起到的作用基本是一样的”。

据蔡经理介绍,因测试系统中只有一个基础话术,所以并不能解答所有被提问到的问题。该公司工作人员发来的截屏显示,机器人未能回答的问题、通话时间悉数被按照序 记录了下来。“当将这些问题的解答录音导入系统后,机器人再被问到就可以答复出来了。”蔡经理表示,“这个过程,就是机器人学习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项目介绍PPT中写道,万科(济南)向集团采购100个机器人及软件系统、硬件 关设备,合同金额为115万元。轻扫云集团官方账 曾发布消息称,万科(济南)在轻扫云集团推出电话机器人后,率先签约引进。该消息表示,万科在济南的新开楼盘,如城市之光、海晏公馆、翡翠山语、万科大都会、东方传奇等,电话机器人都已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已实现业绩“显著提升”。

“万科(济南)在我们内测的时候买过一批,实际上他们就是挑选 码段进行盲打。”轻扫云集团的蔡经理称。

据蔡经理介绍,该公司研发的WiFi探针“只需开着WiFi路过,并不需要连接即可采集信息”。

“如果手机中存在实名注册的APP,则有可能采集到身份证 、姓名等信息。”蔡经理称,使用者还可以通过WiFi探针来推送广告。对于轻扫云集团旗下的代理,这样的一个WiFi探针盒子只需要700元。

天眼查显示,山东轻扫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因涉嫌虚假宣传受到济南市历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

上出售姓名+手机 ,每条只卖两分钱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 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七条有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工信部认为,未经用户同意拨打的商业营销电话,均可被归到“骚扰电话”的范畴之中。

“提供数据是犯法的。”一家电话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那么,用爬虫来采集信息算不算违法行为呢?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晓薇律师表示,爬虫软件是将 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因为该电话 码等信息已经在 上公示,将其收集、整理的行为,不违规也不违法。但获取该信息之后,如果将其用于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按照其所触犯的法律定罪量刑。

陈晓薇强调,虽然信息是合法获取,但获取之后如再向其他人出售、非法提供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86.5%的受访者曾被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

对于AI电话带来的风险,杨启波也十分担忧。杨启波认为,AI电话的本质还是电话营销服务,和常规电话的区别主要是在拨打电话主体,AI电话的拨打者是具有一定人工智能水平的语音机器人,但是无论在哪种电话营销的过程,都离不开掌握用户的隐私信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用户进行呼叫,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电话骚扰,甚至还可以用于诈骗等非法目的,给个人造成危害。

《武汉晚 》曾 道称,武汉锅炉厂一女职工吴某接到电话:其女儿杨某被人绑架,让其速汇款5万元到指定账户上,不准 警,不准挂电话,否则撕票,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妈妈,救我”的哭声。后经查证,女儿的声音实为不法分子利用 上的声音合成软件合成。

2018年8月,工信部曾就骚扰电话治理回复新京 称,当前,骚扰电话治理工作已逐步进入“深水区”,现有单纯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难以取得进一步的明显成效,源头治理亟待加强。对经警示仍继续采用电话外呼方式违规经营扰民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堵住骚扰电话产生源头。

骚扰电话缘何成为公害?工信部表示,处罚尚无法律依据。法律上,我国对“骚扰电话”一词尚无明确界定,关于商业电子信息扰民问题亦无专门的立法。尽管其他法律等有“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的原则性要求,但问题方主体责任不明晰,亦无相应罚则,管理上落地执行存在实际困难。

中消协此前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 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包括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等。约86.5%的受访者曾受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除了《刑法》《电信和互联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以及《民法总则》个别条款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之外,我国尚没有其他的相关规定,无法较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侵犯。”陈晓薇认为,可以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制定更严格的行政法规,在民事案件当中,应当对于举证责任有更加科学的划分。陈晓薇还提醒个人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络过程中,也要加强信息保护意识,慎重填写个人隐私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20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