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湖之光
1超算界的角斗场:TOP500是什么span>
1946年,由美国军方定制的电子计算机“ENIAC”面世,当时的这个“大家伙”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经过了70年的发展,超算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亿亿次/秒级别。在今年6月的ISC 2016上,TOP500公布了新一届世界冠军:神威·太湖之光。有人不禁会问,这款超算究竟有何能力超过天河二 处理器申威26010,又是怎样的秘密武器p>
超算界的角斗场:TOP500
自1993年以来,国际TOP500组织每年都会按照Linpack测试性能公布全球已部署的前500台超算,每年会有两次排名,旨在促进超算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广应用。由于在2002年之前,中国HPC(高性能计算)未曾向国际申 过Linpack结果,因此没有被列入TOP500。后来,随着相关机构陆续开放测试,中国开始在国际超算市场崭露头角,迅速成为前10名的常客。
Linpack最早在1974年4月被使用,是当前最流行的用于测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浮点性能的基准,通过超算求解N元一次稠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方式做出评估。Linpack测试包括Linpack100、Linpack1000和HPL。其中,HPL被称为高度并行计算基准测试,是针对现代并行计算机提出的测试方式,应用范围更广。
计算峰值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的浮点计算峰值分为理论值和实测值,前者是计算机理论上每秒能完成浮点计算的最大次数,主要由CPU主频决定,后者是Linpack测试值,即在计算机上运行Linpack测试程序,通过一系列调校得到的最优测试结果。
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第47届国际超算大会上,一串带有中国特色的英文“TaiHuLight”成了全场焦点,它的官方名称是“神威·太湖之光”。这款超算以93Petaflops的Linpack峰值能力压天河二 ,领跑TOP500,与它一起出名的,还有国产处理器申威2601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上榜的HPC数量(167台)也首次超过了美国(165台)。
太湖之光的整机效率达到74.16%,相比之下泰坦为65.19%、天河二 为55.83%,这在性能愈强、规模愈大的情况下,是很不容易的。性能功耗比方面,太湖之光的成绩为6G/W,泰坦为2.143G/W,天河二 为1.95G/W。此外,太湖之光在Green500也跻身三甲,考虑到排在前两位的超算搭载的是低功耗英特尔E5,因此这一成绩值得肯定。
整体来看,太湖之光的架构应该是沿用了蓝光的MPP(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方案,更符合传统的HPC应用,效率更高。太湖之光由40个计算机柜组成,每个机柜有4个SuperNode(256个节点组成),共拥有40960个节点,每个节点单CPU有260个核心,主板为双节点设计,每个CPU固化的板载内存为32GB DDR3-2133。
至于机房摆放,太湖之光采用了两侧各20个计算机柜和存储机柜、中间单列 络系统机柜的布局,占地面积605平方米。
3申威26010扬名 摆脱国外技术依赖
国产申威26010的秘密武器
除了太湖之光夺冠,其实更令人兴奋的是其采用了国产处理器申威26010,可以说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2015年4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禁止英特尔向四家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出售Xeon Phi处理器。而在此之前,曾经的TOP500冠军天河二 采用的就是Xeon系列处理器。这意味着,天河二 将无法继续使用英特尔提供的用于升级系统的新款芯片。
然而,申威26010的出现击碎了外界对于国产化的质疑。与此同时,这款处理器也带来了一个“新名词”:众核。超算界早已对以GPU、众核为代表的异构计算持开明态度,GPU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在算法上也有了更多的支持。从长远来看,异构集群对超算的重要性会加大,在确保灵活性和软件兼容性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一直以来,HPC的发展离不开军用和科研,太湖之光也不例外。事实上,申威在业内早有耳闻,但为什么外界鲜有人知呢原因或许就是军方背景。申威系列芯片的研发单位是江南计算机所(即总参某部56所),而申威26010就是在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生产,被部署于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总参某部56所创建于1951年6月,位于无锡。
申威26010采用了“CPU+加速器”的方案(管理核心+运算核心),为64位RISC(主频1.45GHz),拥有260个处理核心和4个内存控制器。处理器内包括四个核心组,每组有65个内核,由8×8 Mesh架构计算集群(CPE)、一个管理单元(MPE)、一个内存控制器(MC)组成。其中,MPE和MC也可以被当作独立的处理核心,前者负责系统管理和通讯,后者则用于浮点运算,单个内存(128bit的DDR3)带宽为34GB/s,因此整个处理器提供了136.5GB/s的带宽。
此外,申威26010可能并非采用NUMA(非统一内存访问架构)架构,这使得处理器组内之间的内容共享成为可能,在硬件方面没有缓存的一致性需求,由软件负责同步。相比之下,英特尔Kight Landing则是将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e)都交给硬件。从性能来看,申威26010的双精浮点峰值为3.06TFlops,与Kight Landing处在同一水平线。
不过,作为完全自主的国产处理器,申威26010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制造工艺,有人猜测28nm,尽管并不是官方说法,但相较英特尔的14nm还是有些落后。其次,太湖之光的HPCG(High Performance Conjugate Gradients)成绩也一般,峰值效率为0.3%,低于天河二 的1.1%。
借助太湖之光,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对“天宫一 ”返回路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为其返回提供精确预测;上海药物所开展的药物筛选和疾病机理研究,两周内就完成了原本需要10个月的计算,加速了白血病、癌症、禽流感等疾病的药物设计进度;此外,太湖之光还将在“高分辨率海浪数值模拟”和“钛合金微结构演化相场模拟”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截至目前,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已经与北京大学、中科院软件所、中船重工702所、远景能源、清华大学、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等国内30多家机构或单位建立了应用合作关系。
除了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贡献,以联想、曙光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超算领域有着很好的表现。最新一期TOP500中,联想就以92套获得了全球超算份额第二、中国第一的成绩。未来,超算将朝着高性能、低功耗的方向继续拓展,芯片设计、任务分配、算法优化、应用范围、散热系统等依然是努力的重点。
当然,在欢喜的同时,中国超算的配套硬件和实际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太湖之光的成绩固然亮眼,但应用数量还不能与天河二 相比。软件方面,太湖之光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可以,毕竟都是专为申威处理器优化过的,但要涉及商业或其他领域,就必须考虑兼容性。目前,国内超算研发经费中用于开发应用软件的占比不到10%,而美国则在30%以上。如果不能融入商业用途,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自1983年的“银河一 ”诞生以来,中国超算从一片空白,到自主研发领跑全球,其中的巨大进步值得赞誉,这是成为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而一路走来,质疑之声也从未间断,但无论怎样,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会有学习的过程,不怕起步晚、走弯路、困难多,有了完全自主的技术支持,太湖之“光”将让中国超算更加闪耀。
5附:更多关于太湖之光及TOP500信息
附表:(内容来自Jack Dongarra的 告)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参数:
六款超算对比:
最新一期TOP 500前10位的超算: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具包Scikit-learn213117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相关资源:…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管理软件文档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