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大咖漫谈测试人职业发展

我手里也有更多的数据,之前也一直想搞个决策树模型,但是一直没完整的做出来。这次就先简单列举这几个典型个案,简要分析下测试人的职业发展关键因素。

职业上升的关键因素
  • 技术能力决定了你的薪资增长加速度。在月薪 1-3w 中间。技术能力助力会较多。
  • 管理能力决定了你的薪资阶层。月薪 2-5w 是管理层基本薪资。后面的要靠公司的股票和奖金。
  • 业务能力决定了你的地位和长期回 。对业务的把控决定你在团队的影响力和重视度,也关联期权和股票的数量。
  • 运气和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选择的好就能获得最大回 。
  • 股票或者期权回 是超过工资的。选择一家靠谱的可持久的公司很重要。

作为个人发展,我的建议是扎实的提升你的技能,培养好你的人脉和软实力。至于运气和选择不用焦虑,如果你有能力,自然会有高人拉拢你。比如之前就经常有朋友联系我,说是 XX 公司要发期权了,XX 公司要上市了,跟我们一起干吧。人品好,技术好,大家都会喜欢与你为伍的。

职场发展建议

  • 切莫在不该有的年龄追求权利
    这会断送你的整个前程。在一些面试场合,如果面试官问你愿不愿意做管理,如果你回答是,那么面试基本就挂了。一定要确认面试你的人是不是真的希望你走管理路线。大多只是测试你是不是真的是个实干家。

过早参与管理工作也会导致个人技能发展的不健全。这会为以后带来隐患。过于追求权力必然也会引发办公室政治和各种利益斗争。所以请谨慎面对这个毒苹果。

  • 在薪资和工作机会之间做合理的权衡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薪资体系。你要参考这个数据来合理的确定自己的薪资,不要有幻想。不要觉得别人因为某次成功的忽悠拿到多就懊恼。

一个优秀而扎实的工作经历会让你受益一生,会为你的简历增光不少。对于这种机会降薪也值得去。

一个合理的节奏是,刚参加工作 1-2 年内主要是积累能力,薪资能糊口即可。2-5 年,可以适当的跳槽追求更好的待遇或者更闪光的工作履历。5年以上,就是要物色好的机会一飞冲天了。

如果跳槽太多,一些大公司也会非常的在意,会影响你的面试。比如工作经验不到一年或者两年就跳槽的人,很容易被 BAT 认为轻浮。

4.当下测试行业的发展

表面”衰落”的测试行业

鉴于过去的大形势变化,不懂技术的测试工程师会逐渐被淘汰出局。一波测试工程师的失业潮是在所难免的。虽然早期我也呼吁身边的人赶紧脱离落后的业务体系,脱离落后的测试技能,但是看到很多人越来越生活艰难,也是挺心痛的。

包括测试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少,招聘职位也越来越少,典型的新崛起的巨无霸公司比如 Facebook 早期都没有 QA。甚至前几年一度有 QA 团队是否值得存在的争论。表面看起来是测试行业衰落了。

有趣的是,大家讨论 QA 团队是否值得存在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证质量。这还是挺耐人寻味的。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非常支持 QA 部门的存在的,问题在于 QA 团队的存在的价值到底是大还是小。

过去陈旧的测试体系,落后的测试人员能力,冗长的测试流程是被整个 IT 行业诟病的一个关键。当研发的生产力在逐渐的提升,运维的部署在逐渐的自动化,QA 所带来的价值和耗费的成本就越来越不能忽视了。甚至成为了一个项目的最大的成本。

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忽视的问题。早年阿里巴巴的高管曾经集体去硅谷拜访新崛起的巨无霸,得到的结论就是他们的流程和执行力比国内强很多。甚至 Facebook 早年都没有 QA 就成长为大公司了。所以阿里就迅速推动了流程的裁剪。这部分包括裁撤 SQA,裁撤需求分析师,裁撤项目经理,削减 QA 名额。进入产品,研发,测试三足鼎立的最简模式。

QA 会不会被撤掉也取决于这个部门的价值。所以不要想当然的觉得”存在即合理”,现在部分的公司已经在试验”无 QA”的模式了。互联 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同样在性能测试领域也是如此,随着性能测试平台,全链路压测,性能监控,AB Test,云压测这类技术和服务的出现,性能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也会缩小。越来越多公司里的性能测试都已经变成研发主导了。丢失了这块的业务,性能测试 QA 的需求量自然会受影响。

一定要记住,业务空间决定 QA 的生存空间,这是所有行业都通行的道理。如果你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就会被淘汰出局,要么选择退守防御要么选择勇于接受挑战。

那测试行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那,很多人会担心。不过我还是整体乐观的。因为我喜欢整个行业,这些年也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思辨。这里说下我的看法。

测试从业人员的规模

从业人员规模跟生产力负相关,跟业务规模正相关。以后能有多大取决于技术和业务规模的双重因素。

首先,是大环境因素。随着各种行业的互联 化,IT 行业在扩大, 外卖,美甲,甚至是无人机汽车航天产业都将成为科技公司。研发的队伍会扩大,QA 的队伍自然也会整体扩大。前提是 QA 自己要跟得上时代。

其次,是随着生产力提升自然就不会需要这么多人的。哪个行业都这样,测试行业并不特殊。就跟汽车行业一样。早年堆人,然后堆工具,堆技术,上机器人,改进流程。

行业技术改进,测试技术改进,测试工具和测试服务的改进,都会一定程度提高了测试效率,减少了成本。这种改进会导致 QA 的团队更精炼高效。

人数多意味着大家的价值跟富士康工厂里的工人一样廉价。追求高附加值才是正确的路。这对公司和测试团队都是双赢的。

第三个因素是行业地位。Devops 的流行是推动了研发和运维的密切合作。一旦这个阶段完成,产品的生产部署会非常的流畅。随之而来的就是问题会越来越早的暴露,大家对质量会更加的重视。到时候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DevQA

运维逐渐会管道化,Dev 和 QA 会成为新的主角。只是到时候能撑大局的不一定是现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了 会是新时代的测试工程师。

测试行业会越来越专业。人才,技术,工具,开源平台,服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术业有专攻,专业化分工仍然是大趋势。

技术层面上也会有创新。以前的测试只能留下测试用例和业务知识文档,没有什么连续性积累。

随着接口测试,质量监控,覆盖率分析,业务建模等技术的突破, QA 也会形成自己稳定可积累的业务数据,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平台和业务。

业务空间 + 技术门槛的双重因素,是我坚信 QA 部门能长期存在的一个核心原因。

5.迎接测试行业的变化

测试行业的管理会逐渐扁平化

几乎大部分的互联 公司都在分拆业务和 QA 团队,从而提高执行力。所以管理上百人的总监职位会越来越少,而管理百人以下的总监会越来越多。不排除少量的巨无霸仍然没有改变。或者有些烧钱的初创公司倒行逆施。

其中这些测试管理者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更高层是研发出身居多。不懂研发体系几乎没有发展空间了。测试管理体系失去了上层建筑,对未来的影响还是深远的。会有阵痛,但是结果肯定会是好的。

测试技术人才需求增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公司因为分拆的问题。不再有统一的测试技术支撑部门,所以分拆之后的每个团队都需要组建对应的职能团队,对测试技术人员的需求反而会增多。

中小型公司也苛求质量保证效果,不止是要好,而且要求更快,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几年通过各种招聘 站的招聘 JD 的描述也能看得出来。

外包测试的灾难和新生

原来做欧美日韩外包业务的公司会因为国内互联 的发展逐渐式微,他们需要转型做国内。但是国内对外包业务也大多排斥,而且外包业务在效率沟通管理上都有诸多弊端。其自身也无法承载对测试工程师的培养和长期发展。所以这几年会有大量的外包测试工程师转型。

这方面需要有新的优秀的外包服务公司。能做到有自己的测试服务,测试技术和高级的测试研究工程师才行。比如东软也开始做自己的各种云测平台之类的,就是一种为了迎合新时代的变更。

不懂开发的测试工程师已经是新时代的文盲

第一个是工作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晋升空间。第二个是也很难跳槽。最好的结果是凭借多年的经验转管理。

我跟行业的很多测试经理交流过,大部分工作超过 6 年的人,在测试执行上会倦怠,在测试技术的改进上已经无法入门,还不如招实习生。相对来说,有技术基础的人在工作 8 年以上仍然会保持自己的学习热情。

所以未来测试团队的架构基本会是多数业务测试工程师 + 少数测试专家 + 测试经理的管理模式。

以前不识字的是文盲,后来是不识英文的是文盲,在继各国呼吁加强对 IT 技术的重视后,新时代的文盲就已经快是不懂开发的人了。

测试行业的门槛增加

以前处于发展期,行业对人才的苛求是第一位的。现在随着大公司发展稳定,招人已经稳定了。

他们基本只在 211 院校校招。 招也看学历。初创公司多是融资烧钱为主,在学历上和阅历上也是看的很高。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公司会越来越少。

我之前推荐了不少同学去其他优秀的公司,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技术不错,但是学历未过关。所以希望大家技能和学历上能够好好的重视这个问题。除了学历门槛,如上一条所说技术门槛也存在。所以加油吧,少年!

测试行业的薪资在提高

测试行业经过自身的净化洗涤会有新生。典型的变化就是薪资从以前的 3k-15k 的范围,整体提升到 1w-3w 之间。

技术含量的提升,责任的提升必然会带来整体的回 。现在测试工程师只要技术好,学历没问题。工作 3 年拿个两三万的月薪是很平常的。

研发工程师进入测试领域

这些年整个 IT 行业对测试行业的发展非常不满意,通俗点讲,大家都觉得测试很 Low,但是又不能没有。研发提交项目给测试的心情就跟以前过年要去火车站排队买票一样。要申请测试资源,给测试讲解业务和实现,遇到比较 low 的或者新入职的,连搭建环境都不会,还得手把手教。

研发只是修改一行代码,QA 或者测试那边就炸锅了。各种流程足以让研发头发都能掉好几根。

作为参考对比,再思考下运维。当年部署个环境跟提交测试很像。要申请运维的介入,要申请机器资源,然后提交部署文档,还要明确基础环境,依赖库等各种细节的版本 。

遇到本地发布环境不行之类的问题还得跟运维撕逼。当年运维行业还流行着一句,” 人 ” 才是最关键的发布保证者。

而现在随着持续交付和 DevOps 的流行。发布都已经做到”丝般柔滑”了,一键发布,自由选择灰度,平时的发布甚至都不需要运维参与。尝试了新模式的甜头后,对测试行业的弊端已经很难忍受了。

所以在优秀的测试工程师和测试架构师难找的情况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直接用研发工程师来顶了。他们的追求很简单。单测->接口测试->基础的冒烟测试,能够做到自动化就可以了。如果能像运维那样做成测试即服务就更完美了。

总结

我一直坚信,QA 的价值是非常的大,测试行业在经过这次调整后也会发展的很好。至于说未来能有多辉煌,就要看大家的努力了。

6.测试职业发展建议

测试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年都已经规范化了。一般的公司都会有两条路线发展。一个是 P 或者 T 简称的技术路线,一个是 M 的管理路线。

每个方向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级别也是很多,年薪也是从 20w 到 100w 以上都有。稍大的公司大都是并行发展的。小公司可能就只有管理路线可走了。所以做技术的同学,最好是在大公司发展,去小公司就要适当调整自己工作重心。

测试技能发展

首先技能和技术只是过程,业务的质量才是目标。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测试工程师,应该是能做到如下几点:

  • 懂业务。能扎实的保证业务质量。不排斥用脑力和体力去保证质量。
  • 懂技术。能够做深入的自动化或者分析工作。能够利用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
  • 懂架构。能够跟研发和产品进行正常的交流,保证产品需求和实现都没问题。能带团队走上更好的发展。
成长为测试开发工程师

而随着敏捷开发、DevOps、持续交付的流行,软件测试人员必须成长进阶为测试开发工程师,同时具备一定的开发和运维能力。

测试大咖漫谈测试人职业发展

测试开发工程师会也通过测试右移,参与配置部署,将自动化测试用例配置到持续交付链中,并全流程监控发布后的应用质量。总之,作为 DevOps 关键角色,测试人员将推动开发和运维共同实现高效交付高质量产品的目标。

但这里想强调一点,并不看好只开发测试工具的测试开发工程师。开发一款测试工具,设计一个更好的测试框架,发明一种更先进的测试手段。这是个人成长带来的自然成果,但不是目标。

很多人会觉得开发测试工具的测试开发是有前途的,其实也不是。只是他碰巧赶上了测试行业的技术转型期的需要。我记得在百度的时候,好多负责单测工具,单测框架的维护团队,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修复 Bug。但是几年过去,这些人的努力大多没有很好的回 。

这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脱离业务目标太远。一旦完成目标,他们也容易被“管道化”,成为边缘角色。这个行业除了极少数技术的狂热爱好者,能够找到自己在行业的技术地位外,大多数人都应该去追随业务的发展。业务才是测试的根基

测试行业和以前的战国时代一样,成为一个统帅团队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成为一个打造兵器满怀工匠精神的铁匠,都是值得尊敬的。在冷兵器时代排兵布阵管理就是王道,在热兵器时代下技术和科技是重要力量。这个需要看每个人的爱好和追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就可以。

关于测试技术路线,我的建议是:

  • 多读书。能系统的了解很多东西。
  • 多看别人的代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开源代码里面藏着很多的经验和智慧。要善于学习。
  • 早期多造轮子。这是一种不断演习的强化锻炼。可以强化自己的技能。
  • 多承担开源维护工作。尽可能的参与开源 区的维护工作。跟这些人的协作你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实践知识。能够强化自己的沟通协调和架构设计的能力。
  • 多泡论坛交流。闭门造车,敝帚自珍,固步自封都是没什么成长的。跟这些保守的人交流你也学不到太多。
  • 打怪升级。从部门里一件件的改进做起,实现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测试管理发展

以前纯做测试团队管理的人估计是很难适应互联 行业的变化了。可能要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不少早年做了管理的同学现在有些其实都开始后悔了,弄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就是总监升不上去。经理级别没亮点也不能升级别。业务发展一般,团队也没变化,而跳槽最怕遇到笔试或者技术测验。

真正能做好测试管理的精英还是蛮少的。如果踏入这个行业,应该多关心如下的事情

  • 能帮你做事的人才和团队:没有给力的队伍是做不好的。
  • “混圈子”:结识更高级别的 CXO。这是将来的发展需要的。
  • 多读书:多学前人的管理和沟通经验,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 修身养性:魅力、气场、名望、实力、人品都是取信于人的关键。
    管理相对技术在大公司向上发展是比较难的。一般跳槽到初创公司是最容易变现的。比如一个 BAT 的测试经理,月薪不过是 2w 多的样子。跳槽到创业公司做测试管理。月薪就到 3w-5w 了。甚至能力上去,直接跳槽过去当高管和 CTO 的也不少。管理这块,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结语

以上只是侃侃而谈,没有什么深度,仅供参考。因为帖子过长,原来提到的一些技术话题,我先暂时剥离出去了,以后再写独立的技术篇。(end)

免费领取:接口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测试开发+测试用例+简历模板+测试文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7月19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