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考研软姐!学习软工无死角!
第十章 面向对象分析
1.分析工作主要包括3项内容:理解;表达;验证
2分析过程得出的最重要的文档资料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三个子模型:对动功
①对象模型(静态结构)
②动态模型(交互次序)
③功能模型(数据变换)
4五个层次:(主类结属服)
①主题层
②类与对象层
③结构层
④属性层。
⑤服务层
5上述五个层次对应着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对象模型的5项主要活动:
①找出类与对象
②识别结构
③识别主题
④定义属性
⑤定义服务
6面向对象分析步骤:
①寻找类与对象
②识别结构
③识别主题
④定义属性
⑤建立动态模型
⑥建立功能模型
⑦定义服务
7面向对象分析首要的工作,是建立问题域的对象模型
8确定类与对象:
1.找出候选的类与对象
①可感知的物理实体
②人或组织的角色
③应该记忆的事件
④两个或多个对象的相互作用
⑤需要说明的概念
2.筛选出正确的类与对象:①冗余;②无关;③笼统;④属性;⑤操作;⑥实现
9初步确定关联:
1.直接提取动词短语得出的关联
2.需求陈述中隐含的关联
3.根据问题域知识得出的关联
10确定属性
11分析
12选择:认证考察经初步分析而确定下来的那些属性,从中删掉不正确的或不重要的属性。
①误把对象当作属性
②误把关联类的属性当作一般对象的属性
③把限定误当成属性
④误把内部状态当成了属性
⑤归于细化
⑥存在不一致的属性
13建立动态模型:
1第一步,编写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2第二步,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对象以及接受对象的目标对象
3第三步,排列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4最后,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事件之间的匹配
14脚本是指系统在某一执行期间内出现的一系列事件
15编写脚本的目的,是保证不遗漏重要的交互步骤
16脚本描写的范围主要由编写脚本的具体目的决定
17功能模型表明了系统中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功能,它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
18建立功能模型
①画出基本系统模型图
②画出功能级数据流图
③描述处理框功能
19建立对象模型:
①确定类与对象
②确定关联
③划分主题
④确定属性
⑤识别继承关系
⑥反复修改
20定义服务:
1.常规行为
2.从事件导出的操作
3.与数据流图中处理框对应的操作
4.利用继承减少冗余操作
第十一章 面向对象设计
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模块化
抽象
信息隐蔽
弱耦合
强内聚
可重用
2启发规则
①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②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③设计简单的类
④使用简单的协议
⑤使用简单的服务
⑥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3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作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
4软件重用的三个层次:
①知识重用
②方法和标准的重用
③软件成分的重用
5软件成分的重用级别
1.代码重用:源代码剪贴;源代码包含;继承
2.设计结果重用
3.分析结果重用
6软件重用的效益:质量;生产率;成本
7系统分解:
①人机交互子系统;
②问题域子系统;
③任务管理子系统;
④数据管理子系统;
8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①确定事件驱动型任务;
②确定时钟驱动型任务;
③确定优先任务;
④确定关键任务;
⑤确定协调任务;
⑥尽量减少任务数;
⑦确定资源需求;
9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①文件管理系统;
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③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576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