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红木滩。2011年7月23日,美国联邦法官威廉·阿尔索普(William Alsup)当地时间周五驳回了甲骨文要求Google因侵犯Java专利赔偿数十亿美元损失的主张。
目录
- 基本信息
- 公司产品
- 公司诞生
- 发展壮大
- 企业形象与艾利森
- 最新市值
- 索赔驳回
- 甲骨文中国
- 概述
- 目标
- 策略
- 收购sun公司
- JAVA的未来
- Oracle WDP 计划
- 简介
- 认证价值
- Oracle OCP课程
- 课程概述
- 课程介绍
- 公司盈利
- 展开
公司类型:上市公司 (NASDAQ: ORCL)
甲骨文公司
公司规模:世界五百强 市值:1466.43亿美元(2011年) 年收入:268.2亿美元(2011年) 口 :信息驱动 成立于:加利福尼亚 (1977年)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红木城 重要人物:劳伦斯·埃里森 Lawrence (Larry) J. Ellison 产业:数据库软件 雇员数目:108429 (2011年) CEO:Larry Ellison Oracle公司(甲骨文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向遍及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
甲骨文公司主要的产品目前分为两大类: 1.服务器(服务器)及工具(主要竞争对手:IBM、微软) * 数据库服务器:2007年最新版本Oracle 11G * 应用服务器: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 开发工具:Oracle JDeveloper,Oracle Designer,Oracle Developer,等等 2.企业应用软件(主要竞争对手:德国SAP公司。) * 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2005年,并购了开发企业软件的仁科软件公司(PeopleSoft)以增强在这方面的竞争力。 * 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自1998年开始研发这种软件。2005年,并购了开发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希柏软件公司(Siebel)。
很难想象,Oracle公司的这一段传奇居然要从IBM开始。 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Edgar Frank Codd)在Communications of ACM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论文。这是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要知道,当时还是层次模型和 状模型的数据库产品在市场上占主要位置。从这篇论文开始,拉开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革命的序幕。 虽然早在1970年就诞生了关系模型理论,但是市场上迟迟不见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推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反对者认为关系型数据库速度太慢,比不上当时的层次式数据库。值得好笑的是,IBM虽然1973年就启动了System R的项目来研究关系型数据库的实际可行性,也没有及时推出这样的产品,因为当时IBM的的IMS(著名的层次型数据库)市场不错,如果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牵涉到IBM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再者,IBM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处在决策上远不那么灵活。 当拉里·埃利森偶然看到有关关系型数据库工作原型的一段描述时,他发现了一个其他公司错失的机遇。当时,尚未有企业致力于商业化这一技术。埃利森和他的共同创始人Bob Miner和Ed Oates认识到在关系型数据库模型方面存在极其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他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永远地改变商业计算的形态。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与Bob Miner和Ed Oates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计算机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个时候,32岁的Larry Ellison,这个读了三家大学都没能毕业的辍学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公司创立之初,Miner是总裁,Oates为副总裁,而Ellison,因为一个合同的事情,还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没多久,第一位员工Bruce Scott(用过ORACLE数据库软件的人都知道有个Scott用户,没错,就是这个Scott,至于Scott用户的密码Tiger,那是Scott养的猫的名字)加盟进来,在Miner和Oates有些厌倦了那种合同式的开发工作后,他们决定开发通用软件,不过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开发出来什么样的产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论文连同其他几篇相关的文章并推荐Ellison和Miner也阅读一下。Ellison和Miner预见到数据库软件的巨大潜力(跟着IBM走,没错),于是,SDL开始策划构建可商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很快他们就弄出来一个不太像样的产品,或者具体的说,更像一个Demo。根据Ellison和Miner他们在前一家公司从事的一个由中央情 局投资的项目代码,他们把这个产品命名为ORACLE。因为他们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释有“神谕,预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毕竟“软件开发实验室”不太像一个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产品,RSI再次更名为ORACLE。
RSI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ORACLE产品,这个数据库产品整合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其中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但不得不说,软件不是很稳定,并缺少事务处理这样的重要功能。出于市场策略,公司宣称这是该产品的第二版,但却是实际上的第一版。之所以被命名为第2版而不是第1版,是因为Ellison认为潜在的客户更愿意购买第2个版本,而不是初始版本。(虽然这样做有些不太诚实,还是要承认这是个十分高明的技巧。到现在还有一些公司把自己卖给客户的版本叫做1.0,学学1979年的ORACLE吧!)多年以后的今天,ORACLE公司声称是他们第一个提供了第一个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虽然软件不是很好,但是客户还是有的。美国中央情 局迫不及待的想买一套这样的软件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在咨询了IBM公司之后发现IBM没有可以商用的产品,他们联系了RSI。于是RSI有了第一个客户。在当时,政府和军方的机构往往同时有几种计算机,而那时还没有什么“软件可移植”这样的说法,当然,也几乎没有具有这样的能力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说,给PDP-11开发的ORACLE数据库不能用在IBM主机和DEC的VAX上。很快用户就表现出来这样的需求:ORACLE能否同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RSI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Miner和Scott)。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的软件一般都设计成在单一操作系统上运行,具有可移植能力的软件很少。 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历尽艰辛用C语言重新写就这一版本。要知道,C语言当时推出不久,用它来写ORACLE软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很快就证明了这样做是多么的正确,C编译器便宜而又有效。从现在起,ORACLE产品有了一个关键的特性:可移植性。ORACLE第3版还推出了SQL语句和事务处理的“原子性”――SQL语句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事务处理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回滚。ORACLE第3版还引入了非阻塞查询,使用存在”before image file”中的数据来查询和回滚事务,从而避免了读锁定(readlock)的使用(虽然通过使用表级锁定限制了它的吞吐量)。同样是1983年,IBM发布了姗姗来迟的Database 2 (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么说,ORACLE已经占取了先机。 今天的Oracle(纳斯达克代 :ORCL)依然走在这一领域的前列。世界上的所有行业几乎都在应用Oracle技术,且《财富》100强中的98家公司都采用Oracle技术。Oracle是第一个跨整个产品线(数据库、业务应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与决策支持工具)开发和部署100%基于互联 的企业软件的公司。Oracle是世界领先的信息管理软件供应商和世界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 Oracle是一家不断创新的公司。今天,使业务应用程序通过互联 可用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在当初,Oracle是最初几家实践此观念的公司之一。现在,Oracle致力于使所有软件都能够协同工作(即采用套件方式),其他公司、分析家和新闻媒体逐渐认识到Oracle是正确的。Oracle在未来会如何做呢将秉承公司的传统–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同时,我们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注重为采用我们软件的客户解决问题。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市值是衡量一家企业规模、利润及增长状况等综合竞争力的动态结果。根据金融时 1月公布的2010年末全球市值500强的数据,苹果首次夺得了全球IT业市值的年终榜首。能够进入市值十强的公司,都是令人尊敬的IT顶尖企业,以市值顺序排列,这十家企业是苹果、微软、IBM、甲骨文、谷歌、三星电子、英特尔、思科、惠普和亚马逊。
[1]
2011年7月23日,美国联邦法官威廉·阿尔索普(William Alsup)当地时间周五驳回了甲骨文要求Google因侵犯Java专利赔偿数十亿美元损失的主张。 阿尔索普驳回了甲骨文的损失 告,称甲骨文的赔偿要求“在多个方面都过高”。 阿尔索普还表示,甲骨文可以要求推迟庭审,以提出客观可信的赔偿要求。 Google认为甲骨文不应当得到任何赔偿金,没有就阿尔索普周五的裁定发表评论。甲骨文发言人黛博拉·海林格(Deborah Hellinger)也拒绝就周五的裁定发表评论。[2]
概述
1991年7月,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开拓,为了更好地与迅速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甲骨文公司在北京建立独资公司——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000年8月8日,甲骨文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北京国贸大厦的办公新址,成为公司立足于长期服务中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也是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新起点。 甲骨文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均设立了分支机构,向中国市场全面提供Oracle9i电子商务平台、Oracle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顾问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员工达483人。 2002年10月,甲骨文公司在深圳成立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服务于技术开发、产品认证和本地化、技术支持等关键领域。第二个研发中心也于2003年10月在北京揭幕。 2011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甲骨文中国连续五年蝉联教育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目标
通过提供并传授领先技术,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大潮中取得成功,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性价比高、可靠、安全的企业软件,为他们的业务增长作出贡献。
策略
推进本地化建设、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中国市场实现承诺。公司在中国91%的业务都是通过本地合作伙伴进行的。还与中国人才交流基金会合作,每年为4,000名中国软件工程师进行培训,以满足市场对软件专业人员的上升需求。
北京时间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声明将要以每股9.50美元(共约74亿)收购Sun公司。该交易价值约为74亿美元。 这一消息颇令人感到意外。本月早些时候,IBM和Sun之间的收购谈判破裂。知情人士称,Sun拒绝了IBM每股9.4美元的出价。 高斯林表示:“甲骨文将一直致力于保持Java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强劲稳定。”他还说,升级版的Java Store即将推出。Java Store于去年进行试运行,旨在作为一个发现和购买Java和JavaFX程序的 络商店。 甲骨文近期完成了斥资74亿美元收购Sun的交易,同时获得了Java技术。在效力Sun多年之后,高斯林如今出任了甲骨文客户软件部门的CTO(首席技术官)。 高斯林表示,Java EE 6将成为下一代企业软件的基础;该软件在经过7年研发后,于去年11月30日获得通过。Java EE6提供了模块化和基于任务配置文件等功能。目前Java EE 6提供了基于 络的文件以及完整文件。Java EE6的技术规格还包括了JAX-RS 1.1、Enterprise JavaBeans 1.1、Managed Beans1.0以及Java-WS 2.2等应用程序界面。
甲骨文收购了Sun,也很自然地把java收入囊中,对于java这一最受全球编程者推崇的语言的前途业界有很多的担心,虽然甲骨文明确表示将继续开发jdk,继续支持java。 2010年10月11日,甲骨文与IBM这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宣布,两家将在OpenJDK方面展开合作,OpenJDK是开源Java的主要开发工具。 甲骨文与IBM将共同努力,使得OpenJDK 区成为Java SE开发的主要战线。两者的合作主要集中在Java语言、JDK和Java Runtime环境,JCP(Java 区进程)将继续承担Java技术规范工作,双方都会增强JCP。 IBM新兴技术副总裁Rob Smith表示,IBM与甲骨文的合作对于整个Java 区来说是一件好事,两者将共同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之前,IBM在研发OpenJDK的一个替代项目“Apache Harmony”,今后则会将注意力转向OpenJDK。 IBM和甲骨文将支持最近宣布的JDK7和JDK8的OpenJDK路线图,JDK7将增强Java虚拟机性能和新的I/O APIS(阵列处理指令集),JDK8将增加少量的语言增强功能、改善Java虚拟机启动时间和人机工程学。 甲骨文公司高级副总裁Hasan Rizvi表示:“Java 区对于Java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甲骨文与IBM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OpenJDK作为Java SE主要开发平台的成功基础之上。” IBM公司新兴技术副总裁Rod Smith表示:“IBM、甲骨文以及其他Java 区伙伴在OpenJDK上的协同工作,将加快Java平台的创新。甲骨文和IBM的合作也标志着企业客户可以继续凭借Java 区来提供更加开放、灵活和创新的新技术,以促进其业务增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