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药劲十足的那些“字”媒体,还能让你high上头吗?

前段时间,《花花公子》停刊的消息很是让广大 友心疼了几天。连搞H色的杂志都干不下去了,可见“字”媒体被自媒体欺负得有多惨。

(文章回顾点这里:最下三路的情色杂志:《花花公子》畅销66年后,为何突然停刊了?)

历史潮流,大势所趋,看客除了在杂志 倒闭时能掬一把同情之泪,平时是绝对不会买的,最多支持一下电子版。

毕竟啊,胶卷相机拍照片再有质感,也不如掏出手机咔嚓一张方便。

今天呢,龙大姐跟大家回忆回忆那些年没有手机的时候,陪我们度过漫长岁月的“字”媒体~~

01

“大众软件 1995年”

从名字上看,《大众软件》是讲电脑知识的科普读物。官方的简介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属面向大众的电脑科普类刊物”,多么正经。小时候家买电脑比较早,我搞了一堆《大众软件》放在电脑旁边,家长还夸过我,爱学电脑好,爱钻研,有理想。

他们最多疑惑为啥讲电脑知识的杂志封面那么多卡通人物,哪知道里面讲的都是电子游戏呢?哈哈哈~~

从1995年创刊到2016年“休刊”,杂志 在告别时表示:将在2017年“暂时放弃纸媒”,反复强调只是暂时离开,还打算众筹6000元“收尾”。结果粉丝们一听说要告别,5万人前来爆灯支援,最后一共筹到70万。

2018年8月,大众软件通过新媒体回归,恢复出刊。由于小钱钱不足,他们完全采用了预售的形式发售刊物,还开始尝试融合线上线下阅读形式。

看看下面可怜的转发评论量,一声叹息。时代不同了,能够正常出刊就算还有个念想,已经很难得了。

02

“当代歌坛 1994年”

现在疯狂的粉丝群体可能想象不到,当初80后是通过杂志追星的。《当代歌坛》是中国最早的粉丝期刊,一发行就赶上了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那个年代,内地音乐迅猛发展,港台歌坛群星闪耀,歌手明星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龙大姐对追星不感冒,但是也知道这本杂志的圈内地位。早期,杂志里除了明星娱乐和脑残粉以外,还有对欧美音乐资讯、摇滚音乐以及很多另类音乐的介绍。很多人甚至无法想象这样一本代表着最新鲜娱乐潮流的全彩杂志产生于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产业的黑龙江哈尔滨。

2015年,《当代歌坛》默默停刊了,官方甚至没有正式的声明。不过我觉得它停刊不能全怪新媒体的冲击——杂志后期为了博眼球,文章不再考虑深度,用词越来越“饭圈”化,谁愿意买废纸看粉丝说话? 上一抓一大把。

宽容一点,还是怪娱乐圈整体的风气越来越浮躁吧。

03

“看图说话 1975年”

这本杂志绝壁是童年的赶脚~~上海教育出版 主办的《看图说话》,到今天整整45年,还在正常运营,不得不感叹一句——还是小孩儿的钱好挣,稳定!

其实与其说是咱们8090后它印象深刻,不如说是咱们父母那代对《看图说话》的感情更加深厚,毕竟有不少愉快的亲子时间都是它陪着度过的。

我看新闻说前几年《看图说话》还结合了增强现实技术(AR),老杂志为了销量,一把年纪也是非常拼了……

04

“科幻世界 1979年”

《科幻世界》生于1979,出身于四川盆地,撑起了中国科幻史半边天。

比如说,2015年获得世界科幻大会最高奖“雨果奖”的《三体》,是2006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

再比如说,2019年大爆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是2000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

在刘慈欣成了亚太科幻第一人的同时,《科幻世界》也当之无愧是中国所有科幻迷的精神高地。它是小圈子里的大巨人,也是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毕竟咱们中国人口基数顶着呢)。

2018年底,《科幻世界》从四川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转型成了国有独资企业,还发起了“成都科幻城”项目。只能说,在一大堆科幻杂志都消失的今天,那些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武侠小说都被淘汰了,希望《科幻世界》坚持住,不要步了同行的后尘……

05

“萌芽 1956年”

看到萌芽的创刊时间,大家是不是很震惊?没错,1956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创办《萌芽》。跟它比,上面几位都是弟弟,年龄层面上的。

再往前寻根儿,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创办《萌芽》旨在培养一批文学新战士,这也是上海作协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就是老周和作协都没想到,战士没培养出几个,文艺青年倒是搞出了一大堆。

还有《萌芽》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郭敬明等人咱们就不细聊了,相信有点文学梦想的年轻人至少粉过其中一个。

06

“三巨头”

我准备把故事会(1963年)、读者(1980年)、知音(1985年)放一块儿说,不是因为它们仨没什么可说的,而是能说的东西太多,龙大姐只能尽量精简。

先说老大哥《故事会》。

在家里没电脑、打游戏要去 吧的年代,大多数人的精神生活都依靠阅读。而在阅读方面,没有什么能比故事更打动人心。

今天有人嘲笑《故事会》是“凤姐最爱”、“农民工返乡必备杂志”,但在当年,它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1998年,《故事会》曾达到世界期刊销量第五名,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故事刊物。

到今天,《故事会》依然是物美价廉的大众读物,就算农民工返乡不看,上厕所忘带手机也可以看。

相较来说,《读者》比《故事会》“高端”了那么一点。

80年代初期,人民需要一些深度的、感人的、有哲理的内容,于是《读者》应运而生。

从小品到人生、从 会到自然、从文明到艺术,古今中外、雅俗共赏,总结来说,《读者》是在“讲故事”的基础上拔了个高,“上价值”了。

再说《知音》。作为另一家“凤姐最爱”杂志,它是够规模的——1985年,湖北省妇联拨款3万,成立了知音杂志 ,经过多年探索,互联 上的“知音体”甚至比杂志本身名声更响。

有这么个段子:

童话《白雪公主》按照“知音体”作另一番煽情解读,就变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

就问你想不想看!

《知音》发展到如今,早已不是单纯的杂志 ,而是知音传媒集团,旗下有走90后二次元路线的《知音漫客》,也有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推广,总体看来对互联 新媒体时代还是适应的。

前面龙大姐说了很多“字”媒体的辛酸,其实做媒体,老一辈未必都是穷途末路。

大浪淘沙,扎实做事的人不会被时代抛下,依然活跃的从业者和依然健在的“三巨头”说明,就算处在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字”媒体依然有很多无法替代的地方。

再说了,拉完屎,手机可是没法擦屁股的。还有很多“时代的眼泪”,龙大姐找了些放在下面~ 你小时候一定看过!

足球周刊(2001年,正常刊载)

男生女生(1992年创刊,2015年停刊)

少年科学画 (1979年创刊,正常刊载)

少女杂志(1987年创刊,2008年停刊)

童话大王(1985年创刊,正常刊载)

娃娃画 (1981年创刊,正常刊载)

小朋友(1998年创刊,2009年停刊)

幽默大师(1985年创刊,正常刊载)

中学生博览(1989创刊,正常刊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