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婺源腴川程氏宗谱和休宁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所载资料证实,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相当普遍,绝非个别现象。同宗继子乏人是异姓承继的原因之一,保全家产为异姓承继的重要经济因素。异姓承继亦有感情问题。血缘关系是宗族组织建立的基础,宗祧承继为宗法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明清异姓承继的普遍及有关法规的调整,表明封建宗法关系的松弛。宋代以后的宗族既有发展的趋势,也有从内部开始瓦解的倾向。
【关 键 词】明清/徽州宗族/宗祧承继/异姓承继/义子/宗法关系
古代徽州,以最重宗法而著称于世。说起徽州宗族,人们每每引用清代赵吉士的著名论述:“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等等。(注: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11《泛叶寄·故老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 ,1995年。引用此文的论著极多,恕不一一列举。)的确,这一概括十分精彩,说徽州宗族最为近古而胜于他邑,也极为恰当。但对于徽州宗族研究来说,还不能就此为止。徽州宗族果真如此绝对纯正宗族历经千年是否一成未变问题无疑还应作进一步探究。
一 婺源腴川程氏宗族异姓承继考察
宗祧承继为宗族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清同治年间所修婺源《腴川程氏宗谱》,(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藏,登录 第214 ,详见下文介绍。)保存了有关该族宗祧承继的详细资料,为考察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问题提供了宝贵素材。
腴川,地处徽州府婺源县中部,县城之北(今思口一带)。腴川程氏,本自徽州名族篁敦程氏分迁而来。唐末黄巢之乱,程湘与兄沄、弟淘一同起兵,保守州里,招授歙州,来镇婺源,官拜尚书,遂居于此,是为婺源程氏诸派之祖。其后子孙繁衍,支派众多,程氏亦为婺源之望族。程湘之五世孙曰筠卜居婺源之金竹,至明初洪武时二十二世孙原泰又分迁腴川,乃为腴川程氏始迁祖。其后,腴川程氏又有分迁洪川、西塆以及词溪、尤溪者。(注:以上据《腴川程氏宗谱》卷首序文、卷2《世系考》、卷5《腴川世系·成巳下原泰支》所载。)
《腴川程氏宗谱》,清同治七年(1868)修,计32卷,全14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现藏13本,缺第二十八卷宅基图、丘墓图1本。谱中依次载有序、目录、凡例、世系考、先世敕命、像赞、庙记、忠壮公传及祭文,诰命;其次为谱系图,先列广平世系、新安世系、腴川前半世系,次载腴川程氏洗公、汉公、海公、湖公、兴公、祁公、祐公、荫佳公各支百一世至百五世世系,及百六世至百十世世系,每五世一秩,分两大部分,并载洪川、西塆、尤溪、词溪各派世系;其下又有腴川宅基图、丘墓图,孝友义行传,寿序,节孝传,修谱与捐输人名,领谱字 ,公议及跋等。《腴川程氏宗谱》的特点是,最后附有《清源录》一卷。
所谓“清源录”,即是将载入正谱中的异姓承继者,查明某支系某人入继,而另编一卷,以清眉目。其卷前刊有序文如下:
夫继绝世,此王政也。立继以绍宗祧,大义昭然。我族自先世以来,间有异姓入绍者,世系之下,注明本姓。祀祖之日,不派主祭,祖例如此。前次修谱因之,此次续修宗谱,恪遵祖例,异姓继支,照旧登谱,注明本姓。祀祖之日,不派主祭、分献、大赞,其余执事,酌派襄事。倘继支又有乏嗣,立继本宗者,是异姓之义已绝,本宗之谊复联,照本宗入继之例办理。且如祖父等有功于国家,合邀荫袭酬庸例,以宗支承之,异姓入继者不与。恐世远年湮,或失其源,致启争端,因查明异姓各继支,另汇一卷,名为《清源录》,附于卷末,以便稽览。盖嗣续维艰,应由亲及疏,择其昭穆相当者入继,总以本宗为重。异姓入继,此不得已之举。窃详查之,有可立应继之支,或以小嫌故以异姓入绍,或应承继之支不愿入绍,或已生亲子仍立异姓入绍,皆失敦本之谊。汇《清源录》一卷,使孝子顺孙触目警心,知宗支为重,庶能务本,以绵祖泽,是所谓清其源也。
《清源录》中所载,仍依谱系格式,分不同房、支,按世系排列,在某某继子之下,列出继子之名,其下注有本姓、何地人、乳名、生子某某及其他有关内容。以卷中第一叶所载为例,其格式与内容如下(参见表1):
表1 腴川清源录卷32 洗公下彦公支
从《清源录》以及正谱中所载可知,腴川程氏宗族对异姓承继的处理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准入正谱。如前引序文中所说“异姓继支,照旧登谱,注明本姓”。所谓“登谱”,乃指异姓承继者登入正式的谱系之中。这可从其正谱所载得到证实。例如,《清源录》第一叶载,作为文熊的继子国仁,大庸继子文干、孙国信等,其在正谱“洗公支百一世至百五世世系”中亦载:
[百三世] [百四世][百五世]
大橾 文熊 行礼,字天兆,康熙丙申 国仁 行乐,乳名三德,乾隆
三月二十午时生……继弟 辛卯十二月廿九亥时
文干次子仁为嗣。 生,殁失考,葬新田。
娶古坑石氏,夫殁再
醮。无传。
大庸 康熙甲戌文干 行礼,乳名生,本姓李, 国信 行乐,乳名大德,乾隆
九月十三雍正甲寅九月廿八寅时 丁亥二月十三丑时生,
辰时生 生,殁失考。娶上村叶氏 殁失考,葬杨梅山丙
……继金……子二,信、仁。仁出 向,娶邑中王氏,夫殁
盘李氏之继兄为嗣。再醮。无传。
子为嗣。
可以看出,在正谱之中,异姓继子也同样排有字行,除了标明本姓外,其余登载与本宗之人并无区别。
第二,准予祭祀。只是在祭祖的规格上有所不同,即《清源录》序文中所言:“祀祖之日,不派主祭、分献、大赞,其余执事,酌派襄事”;该宗谱凡例中亦载:“祀祖之日,不派主祭、陪祭、分献、嘏辞、工祝、正赞诸执事,其余执事,酌派襄事。”(注:《腴川程氏宗谱》卷2《凡例》。)
第三,继支又有乏嗣,立继本宗者,照本宗之例办理。如《清源录》中载:“宗潜支,国松,本姓朱,乳名广四,继本支国廪四子士培为嗣,培世系应复入本支宗谱”;“时曜下二诗支,国富次子,士聪,本姓许,乳名寿新,继本房士根次子之源为嗣,之源世系应复入本支宗谱。”而异姓继支乏嗣,亦准再立异姓承继。《清源录》载:“湖房时曜下一诚支,国梅继子,士悦,本姓汪,段莘人,乳名和新,继开化县张继子之声为嗣。之声,本姓张,开化人,乳名根林”;“宗添下时铭支,国淌继子,振美,本姓詹,乳名亨泰,继汪家村李姓之子祥顺为嗣。祥顺,本姓李,汪家村,乳名兴旺。”此外,还有异姓继子出继外姓的事例。如,“汉公下瑗公支,世涛继子,国众,本姓陈,乳名众喜,子三,亮、光、辉。光过继胞弟国鹏为嗣,辉出继沙城俞姓为嗣,次子回宗。”(注:《腴川程氏宗谱》卷32《清源录》。)
第四,本宗若有荫袭酬庸之例,异姓入继者不与。
第五,异姓各继支另汇一卷,名为《清源录》,附于卷末,以便稽览。
在整个明清时代,各地宗族对异姓承继的规定颇为不同。有的宗族一直禁止异姓承继,“倘若取异姓之子为后,不许入祠列谱”,(注:同治《东粤宝安南头黄氏族谱》卷上《族规》,转引自《中国的家法族规·附录》,上海:上海 会科学院出版 ,1998年,第298页。)“如有乞养异姓为嗣者,不载”,(注:光绪《东阳上璜王氏宗谱》卷1《修谱条例》,转引自《中国的家法族规·附录》,第307页。)“凡有晚妻带来之子,不许叙入族谱,有犯异姓乱宗之例”;(注:民国《交河李氏八修族谱·谱例》,转引自《中国的家法族规·附录》,第402页。)或只列附卷,不入正谱。即使准入正谱,亦有种种额外规定,如在异姓继子之下“一概加以养字”,(注:民国泉州《蓬岛郭氏家谱》,转引自陈支平:《福建族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1996年,第57页。)或“依照旧例,男子如亲血脉,则画红线,曰某人之子;如螟蛉,则画乌线,亦曰某人之子”;(注:陈嘉庚:《一九四四年在印尼峇株》,《泉州文史》第5期,1981年;转引自陈支平:《福建族谱》,第164页。)甚至规定“外继子若生而不育,不得再置外继子”,(注:民国《章溪郑氏宗谱》卷1《民国三十六年新增凡例》,转引自《中国的家法族规·附录》,第415页。)等等。相比之下,腴川程氏宗族关于异姓承继虽亦有一些规定,以示区别,但总体来看,其对异姓承继是予以承认的,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也是相当宽容的。《清源录》序中说:“我族自先世以来,间有异姓入绍者”,并指出,上述对待异姓承继的做法乃是“前次修谱因之,此次续修宗谱,恪遵祖例”等等,可见,腴川程氏宗族的这些做法由来已久。
《清源录》所载各异姓继子中,有多例“系母带腹所出”,如“海公下时康支,文珖继子,国伏,乳名观伏,系母带腹所出,子一,士意”;“洗房彦公下庄公支,国洪继子,士标,乳名旺起,系随母带腹所出”;“一本下起旸支,士桢继子,之元,本姓叶,随母遗腹子,乳名元顺。”此外,有一例注明为外甥承继:“宗添下时铭支,国展继子,士观,系继子外甥,无传。”又有一例注明系养子:“谟公下祁公支,文荔继子,接保,系养子,无传。”(注:《腴川程氏宗谱》卷32《清源录》。)可以推知,其余绝大多数当与程氏未有姻亲关系,由抱养外姓之子而作为正式继子的。
再看一下腴川程氏宗族异姓承继的数量。
按《清源录》所载统计,其异姓承继各姓氏及其人数如表2(按谱中姓氏首次出现顺序排列):
表2
这一统计的时间跨度是,自腴川程氏百一世至百十世,即从百一世嫡长子起仁公生年明万历八年(1580)始,(注:《腴川程氏宗谱》卷7《祖钊房宗洗下彦公支》。)至《腴川程氏宗谱》修成之清同治七年止,其间为288年。如表2所示,作为异姓承继,《清源录》中还列有程姓26人。这种情况是,其虽为同姓,但与腴川程氏搭不上宗族关系,属于同姓不同宗之例。
据表2统计,其异姓继子姓氏可考者38姓,另有姓氏失考者38人;异姓继支人数共474人。查阅正谱,还发现有3例异姓承继者系《清源录》中漏载,(注:《腴川程氏宗谱》卷11《祖兴房世系宗江支》百四世文勇名下载:“继江右邱氏子顺为嗣”;卷27《词溪应斗下久胪支》百四世文学名下载:“继吴姓国祺为嗣”;《词溪应斗下文胪支》百六世士坤名下载:“继长径程登次子之炜为嗣”;以上3例《清源录》中均不载。)将其统计在内,《腴川程氏宗谱》所载异姓继子姓氏可考者共40姓,异姓继支人数计477人。在《腴川程氏宗谱》的正谱之中,自百一世至百十世登录男子计4460人,(注:据《腴川程氏宗谱》卷7至卷27所载资料统计。)其中包括异姓继支477人,异姓继支所占比例为10.7%。又据《腴川程氏宗谱》所载,若只计承继事例,不计继支人数,其同宗承继共为231例,而异姓承继计为224例,二者可以说相差无几。这些数字及其所占比例,正如前引《清源录》序中所言,真可谓“触目警心”!
二 休宁二十七都五图人户承继分类统计
在遗存的徽州文书档案中,安徽省博物馆藏有四册明万历时期休宁二十七都五图的黄册底籍。(注:安徽省博物馆藏2:24527 。)这四册文书分别是:《万历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万历二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万历三十年大造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万历四十年壬子大造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四册文书均系清初抄本。关于这四册文书的介绍与考证,请参阅拙著《明代黄册研究》第六章《万历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注: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北京:中国 会科学出版 ,1998年,第196—207页。)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四册文书,保存了有关一个图(包括几个自然村、计150余户)的、连续四个大造之年比较完整的人口与土地资料。人口方面,在每册黄册底籍中,户长姓名与前一届大造相比发生变化者,多注有其承继关系,从而为考察当时的人户承继与变化情况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从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中可以看出,当时各人户的承继关系多种多样。就亲属系统来说,有承父、祖父、伯父、叔父、兄等,以上为父系方面;在母系方面则有承外祖、舅等;又有妻系方面之承岳父者。此外还有承义父者,即非亲属系统的异姓之间的承继。兹录黄册上的有关文字记载,举例如下。
承父:“一户高旺 承故父全”(万历二十年册一甲)
“一户朱朝道 承故父朱雷”(万历四十年册十甲)
承祖父:“一户吴天保 承故祖吴和”(万历二十年册二甲)
“一户朱良佑 承伯祖添芳”(万历三十年册八甲)
承伯父:“一户吴榛 承故伯存孝”(万历二十年册七甲)
“一户洪源 承故伯洪龙”(万历四十年册九甲)
承叔父:“一户朱祖光 承故叔朱 ”(万历二十年册十甲)
“一户王祥 承故叔王美”(万历四十年册四甲)
承兄:“一户宋甲毛 承故兄积高”(万历二十年册三甲)
“一户谢廷奉 承故兄使”(万历三十年册一甲)
承外祖:“一户金宗 承外祖詹佑”(万历三十年册一甲)
承舅:“一户汤旺 承故母舅汪振”(万历四十年册九甲)
承岳父:“一户陈方 承故外父朱胜付”(万历二十年册五甲。据万历十年册该户实在项下载:“婿陈方年六十四岁”,可知这里所说“外父”即是岳父)
承义父:“一户朱良 承故义父汪显”(万历四十年册十甲)
据黄册底籍所载资料,隆庆六年(1572)至万历四十年二十七都五图人户承继关系分类统计(户数)见表3:
表3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