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计划让机器人在战场协助军人迅速决策

参考消息 4月28日 道 外媒称,五角大楼的二 指挥官表示,美军对人工智能和先进机器人技术的利用将不包括打造“终结者”式的机器人。目前各方日益担忧人工智能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据英国《金融时 》4月28日 道,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表示,军事规划者正在寻求让机器帮助人类在战场上更快做出决策的方法。

“我们将使用人工智能——在其让人类做出更好决策的意义上,”他表示。

五角大楼对高科技武器的巨额投资把其推到了围绕在战场上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辩论的风口浪尖。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去年,逾1000名科技领域的著名人物在一封公开信上签名,呼吁在全球范围禁止“杀手机器人”,其中包括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和马斯克。

沃克主管五角大楼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的项目,美国军方希望借此在又一代人的时间里保持美国相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技术优势。“我们需要在大国竞争的时代提高我们的战略水平,”他说。

在去年12月的一个国家安全论坛上,沃克表示美国担忧中俄两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速度,称俄罗斯陆军正“准备在机器人化的战场上作战”。

美国的投资包括一系列具有更高自主水平的无人机、无人舰艇和无人潜艇。五角大楼也在关注能够搜寻情 ,监视潜在敌人的超级计算机。

“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人最担心的事情是机器变得足够智能,以至于能够改写自己的代码,”他表示,“我们离这种状态还遥远得很。”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保罗·塞尔瓦将军(General Paul Selva)表示,需要在一台能够评估海量数据以决定打击目标的机器与决定使用武力的机器之间树立一道“防火屏障”。

“作为一个人,我们可能制造出一台能够作出采取致命行动的决策的机器,却不知道谁编写了这台机器的意识,这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他说。

中新 4月15日电 近来,人工智能风潮席卷全球。不久前,人工智能大胜著名围棋手更是引发外界对此的激烈讨论,甚至有人担心它们会成为人类的威胁。不过,也有这样一些超走心、满满治愈系的人工智能“神宠”,它们的存在就让高科技都增添了几许暖暖的人文关怀。这些机器人的使命,就是服务于人类,做一个懂你的“小天使”。

治愈?它们比医生还灵

说起这种治愈系的“神宠”,首当其冲的就是早已红遍全球、来自影片《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大白”。这个会在听到主人惨叫时自动激活、扫描人体体征、提供医疗服务,还会在你心情不佳时,主动给个拥抱的医疗机器人简直成了众人心目中的“治愈系神宠”典范。

影片中的大白确实能萌化人心,其实,在现实中也有各式“大白”显著推动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以色列、韩国及新加坡等国的学术机构和公司,均设立了与医疗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发出多种系统原型,部分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

这其中,就包括微软公司的“KinectOne”体感器,目前已可以通过截取人体体表的颜色,来识别肌肉拉伸、体表温度和心率。这一点与大白扫描人体的能力有些类似。日本丰田公司也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4种应用在医疗护理领域的机器人,用于帮助由于下肢瘫痪等原因而行动不便的病人行走;安川公司发明的康复机器人,则可用以辅助病人自行恢复肢体损伤。

此外,2013年1月,美国iRobot和InTouch Health两家公司更合作开发出第一台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的医疗机器人RP-VITA,该机器人可以对心血管、神经外科、心理等疾病以及怀孕妇女和急救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可见,从头到脚,这些“神宠”都能为你治愈。

走心!你的问题它来听

除了外在的医疗看护外,这些走心的“神宠”在心理疏导方面也是毫不逊色。比如,为缓解叙利亚难民的心理问题,美国硅谷一家公司研发出一款人工智能聊天软件“卡里姆”,帮助人平复心理创伤。其最大好处是不用预约,随时在线等待,为用户排忧解难。是不是很贴心?

有些类似的是,美国 交媒体脸书(Facebook)此前也宣布,将把聊天机器人引入其即时通信应用Messenger,能模仿人类与用户对话,让用户以新的方式与商家互动。另外,科技巨头微软、谷歌等也在把这种机器人融入其产品和服务,可谓又潮又方便。

话说人生不易,再为一些生活琐事费神就更是堵心。于是,勤劳爱工作的日本人就发明了不少贴心“懒人神器”,为你我排忧解难。如懒人洗澡神器,只需躺进去,冲洗神马的都让机器给你办;穿戴型懒人椅子,随时随地想坐就坐;懒人擦窗机器人,更是妥妥的高层小帮手。

更神的是,还有外国公司开发了一款智能机器人“Musio”,堪称人类的贴心好管家、好朋友,教小孩功课、回邮件等高难度任务都难不倒它,售价预计也仅为99美元。这个有思想的机器人能用“心”倾听主人的肺腑之言,并能按其喜好与之沟通,堪称“走心机器人”的典范。

“神宠”:贴心服务都为你

说到底,发展人工智能终究还是为了服务于人。像日本发明的机器人,不但能进行体力劳动,更能在服务业独当一面。此前“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上展出的工业机器人,都已摆脱机械形象,走向“人形化”。如身高1.7米的机器人大哥,能双手将物品装箱,并用电眼检查品质。

备受瞩目的东芝公司美女机器人“地平纯子”更是亮眼。其身高1米65,长得亭亭玉立,能以日语、英语和中文和人打招呼。在其之前诞生的“地平爱子”,已在不久前被日本一家百货公司雇佣到柜台招待客人了。更有会跳舞会搏击走T台的辣妹机器人,简直不要太酷炫。

不但能接待,它们还能接机!目前,机器人已担任起在日本成田机场为访日游客提供服务的角色,像两足步行机器人“ASIMO”,就在入境审查大厅迎接旅客,顺带表演跳跃及踢足球的等特技;人型接客机器人“NAO”更精通中日英文,还能告知汇率、介绍机场内的设施等。

最后一个更接地气。为了躲避战场上的子弹而设计的一款军用机器人现在可以送披萨啦!澳洲公司近日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快递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通体雪白,载有四个轮子,单程可运行20公里,其自带的系统可帮助它独自穿梭大街小巷,并且能够识别障碍物和计算最佳路径。不但能卖萌还能保持美食的温度,妥妥的贴心“神宠”!

【延伸阅读】人工智能语出惊人 日本拟成立AI伦理课题恳谈会

围绕人工智能,美国谷歌公司旗下企业研发的围棋软件“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顶级棋手,其迅速的发展态势引发热议。此外,美国IT巨头微软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在 上说出“希特勒没有错”,引发了伦理问题。

恳谈会将由AI专家、伦理学者及工商界人士等组成,讨论为消除 会对AI的不安而制定规则等议题。讨论结果将纳入为科学技术政策指明方向的今年的综合战略中。

岛尻表示:“为使人工智能与人类共存,探讨伦理课题是必要的。这并不是要制约研究开发。”

(2016-04-12 16:38:01)

【延伸阅读】英伟达20亿美元豪赌人工智能 和谷歌FB都结盟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传统图形显示芯片制造商的下一个风口。

在5日的GPU(图形处理器)技术大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布了最新款的专门用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Tesla P100图形处理芯片,他 称这款GPU的开发,英伟达花费了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2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英伟达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才50亿美元出头,所以英伟达用了几乎一半的全年收入投入到这一款芯片的研发中,这背后的原因是,英伟达看中了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发展。

与这款芯片同期推出的还有同样运用于深度学习的型 为DGX-1的超级计算机,英伟达称这款售价12.9万美元的计算机,相当于集成了250个服务器,拥有7 TB的SSD存储,8块同一天发布的Tesla P100 GPU和两个Xeon处理器,整台设备是去年发布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12倍。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近日在接受腾讯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例如英伟达这样从事硬件研发生产的公司十分兴奋。

“你看去年GDC(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的时候,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做的主题演讲完全在讲机器学习,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个做GPU的公司讲的完全是机器学习。”沈向洋说。

沈向洋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之所以大爆发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即大数据、大计算,再加上精准的算法。其中,大计算和硬件的运算处理能力密不可分。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近年来发现,在处理大量数据进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深度学习相关的工作时,GPU和传统的CPU相比具有着独特的优势。过去在深度学习方面,GPU的运算能力通常是CPU的10至20倍。即便是和英特尔目前运算能力最强的Xeon处理器相比,英伟达方面宣称,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Tesla GPU运算能力也要高出3至5倍。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英伟达方面也意识到这一块特殊市场的重要性,在演讲中,黄仁勋表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市场总值约有5000亿美元。

在这样的判断下,英伟达认为需要专门为这一市场开发针对性的GPU产品,在昨天的演讲阶段,黄仁勋表示,英伟达“首次设计研发了专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计算能力和加速深度学习的图形处理芯片架构”,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正包含在内。

目前,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公司在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领先者,已经在使用英伟达所提供的专门应用于该领域研究的芯片产品。

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Yann LeCun表示:“英伟达的GPU正在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随着神经 络越变越大,我们不仅需要内存更大、速度更快的GPU,也需要大幅提升GPU间的通信速度以及能够利用降低精度进行运算的硬件。”

(2016-04-12 09:09:19)

【延伸阅读】人工智能入侵招聘领域 大数据助力企业高效招聘

传统招聘的人岗匹配究竟有多低?

在创立纳人 络之前,姜海峰曾连续17年担任中国领先的技术开发公司书生集团的总裁,是一位教授级高工。做了十几年的管理工作,见多了人事关系的进进出出,他发现招聘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人才和职位的不匹配。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传统的招聘方式大多数是屈从于展示而非匹配。

姜海峰认为,无论是现场招聘会还是传统的招聘 站,本质上都是一个广告服务和展示平台,企业和人才按照各自的需求在平台上寻找相对应的人才和职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才、企业和职位的匹配度究竟有多高可想而知。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投递二十份左右的简历,才会获得一个面试机会,而获得一份工作最起码要经历十次甚至更多的面试。对于企业也是如此,一个职位通知二十个人参加面试,到场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甚至更低,录取率就更加毋庸讳言。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和人才在招聘和求职上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成本。

所以,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力解决简历筛选的工作,提升约面的匹配度和成功率,从而达到提升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双方效能的目标,成为了人工智能在招聘领域的新课题。

人工智能让招聘便宜且简单?

人工智能招聘是指在庞大数据库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一套独有的人岗匹配系统。除了具备传统的静态数据分析功能以外,还可以从一个面试官的角度进行人岗匹配分析。例如纳人的考评系统有1000多个维度的考核机制,包括个人性格、行业背景、学习背景等,通过对考评数据的逻辑分析,为企业匹配精准适合的人才。

“机器不会受主观问题的影响,我们将人岗匹配模型建立在十年经验专业人士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未来希望纳人的软件系统可以逐渐取代面试官。”姜海峰说。公司自成立以来,90%的费用都用在了软件系统的研发上,并且不断进行试验升级和改进,目前人岗匹配模型相当于有两到三年经验的招聘专员。

如何衡量人工智能是否足够”智能”?姜海峰反复提到了”效能”,效能是判断的标杆。例如,一家企业的某个岗位收到从各种渠道投来的大量简历,对简历逐一查看过滤是个耗费效能的大工程,人工智能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各种渠道抓取到的招聘信息进行筛选(职位要求越精确,筛选结果越精确),过滤掉一大部分匹配度不够高的简历,从而节约了HR的时间,提高了效率。纳人 络的人工智能系统准确率目前高达90%,未来纳人 络的目标是将人才和职业的匹配度提升到1:4.1。

由于人工智能的高效,企业为此项服务所付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纳人收取0.1到0.6的月薪佣金,这大概是猎头服务费的十分之一。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纳人则是完全免费的。

招聘正面临走向精细化转型?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职业是最好的,但是却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合适的职位和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了求职者和企业共同的目标。只有提升了人才和职业的匹配度,才能提升整个招聘行业的效率。

姜海峰说,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结束,未来经济会转入精细化的发展。企业用人方面也会越来越精细化。现在的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人有更多的人文关怀,除了追求知识的匹配度以外,对于情商、价值观等等精神层次的契合度也被更多的招聘单位和企业重视。选择对的人,整个企业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人才才可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后期在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智能化的、复杂的技术必然要有时间的锤炼。未来测评匹配系统的研发要不断接近人的准确性,精准度越来越高。成立近两年以来,纳人已有326万个人用户,并已把2016年的目标定在了1000万。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2016年将进行规模化的推广,以期与更多企业的合作。

姜海峰大胆地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和研究,以及不断提高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准确性,未来招聘行业,人工智能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招聘的工作。

(2016-04-11 11:21:0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