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劫持背后 搜狗深陷信任危机

最近,有很多用户发现,当他们用搜狗输入法在百度敲入关键词后,会直接跳转到搜狗的页面,而这些用户的意图是跳转到百度搜索页面。对于这种明显的“流量劫持”,或许很多人认为受伤的是百度,事实上,这是对用户的伤害,尤其是不尊重用户的选择。

2015年4月百度就曾起诉称搜狗通过其输入法及浏览器软件劫持百度流量,索赔120万元。11月2日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搜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要求消除影响,并向百度赔款50万元。

当这一记耳光重重的打在搜狗脸上的时候,搜狗不仅背上了“盗窃者”的罪名,其所有产品线都面临信任的危机。

在互联 时代,很多法律都是最新增加的。尽管不能把流量劫持和互联 犯罪等同,但是,对于这种破坏道德的行为仍然会给用户带来伤害。以流量劫持为例,当厂商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 站,就会造成用户流量损失的情形。

目前移动互联 环境下,流量劫持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域名劫持,表现为在用户正常联 状态下,目标域名会被恶意地错误解析到其他IP地址上,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服务。数据劫持,对于返回的内容,会在其中强行插入弹窗或嵌入式广告等其他内容,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而本次搜狗对百度流量劫持属于前者,也就是域名劫持。而改类行为如果得以放任,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遵守市场规则的公司不能得到褒奖;普通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劫持流量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可能完全脱离监管,甚至可能传播违法信息,如任由非法劫持泛滥,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这次对搜狗可以说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输入法可以说是国民最频繁使用的软件之一,而用这样的方式劫持流量,不仅没有让搜狗的搜索引擎变的更强大,反而让用户对搜狗这种行为不耻,影响的自然也是搜狗输入法。或许,搜狗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次信任危机给其带来的教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月2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