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暂时下架“拍照搜题”类App!家长、老师、学生这样说…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暂时下架拍照搜题类的APP

近年来,随着互联 技术的发展,方便孩子做题的“拍照搜题”APP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热捧。

但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这类软件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甚至会扼杀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拍照搜题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对于家长、老师、学生而言究竟是利是弊?又该如何看待科技应用和教育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1

家长说:

“孩子越来越依赖搜题软件”

家长们表示,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对搜题软件还没有产生依赖心理。

遇到难题,都是在思考了很久没有结果之后,才用搜题软件看一下解题思路。

但时间久了,孩子心里容易滋生“惰性”,把搜题软件当成了抄作业的工具。只要遇到不会的题目,自己还没怎么思考,就忍不住借手机搜索答案。

家长们担忧,孩子会抵挡不住思维惰性和正确答案的诱惑,甚至将拍照搜题的风险带到严肃的考场上。2021年高考中,就发生了考生用手机拍照“求助”搜题软件的事件。

据调查数据显示,搜题软件在我国中小学渗透率超40%,初高中渗透率超过90%。

家长们越来越担心,孩子对搜题软件的依赖会成为学习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02

老师说:

“搜题软件的参考价值存疑”

并且,软件提供的解题思路五花八门,孩子上课不听,下课搜题,就和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产生了割裂,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

某位中学老师表示,尽管班上90%的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都完成了,但是解题思路和课堂上教的不太一样。考试遇到同样的题目,一半的学生仍然回答不出来。

老师找学生们谈话后才发现,他们日常习惯用搜题软件直接获得答案,跳过了自己学习、思考、总结的过程

了解情况后,这位老师不得不 “一刀切”,在家长群中呼吁,禁止班上学生使用搜题软件……

03

学生说:

“搜题软件对学习有一定帮助”

下架拍照搜题类APP的规定颁布后,同学们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示,自己“脸皮薄”,题目错了不敢去问老师,搜题软件帮了自己很大的忙。通过搜题软件,课后一道道地整理错题,终于赶上了学习进度。

也有孩子表示,面对重要考试,需要大量刷题,搜题软件能提高刷题的效率。如果需要深入解决问题,在无法通过老师和家长解决的情况下,拍照搜题是最节省时间和正确率较高的方法(相较于文字搜索和 友解答)。

但孩子们不约而同都提到一点,只有自制力相当强大的同学才能充分利用搜题软件有益的一面

部分同学只是把软件当做抄作业工具。过去,他们抄同学的,现在,他们抄软件上的……

04

雄宝说:

“科技应用和教育之间不是对抗关系”

雄宝说:“科技应用和教育之间不是对抗关系”

搜题软件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表面上看是先进技术和教育的本真需求间的矛盾,但真正促使孩子大量使用搜题软件的主要原因,恰恰来自于教育自身。

“解题”作为教育过程之一,意义绝不只是得到一个答案,而在于逻辑思维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

很多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是为了享受解出难题时酣畅淋漓的快感。但是课业压力和题海战术不断压缩孩子解题的时间,麻木了孩子品尝成就感的“味蕾”。

因此,想要破解学生对这类APP的依赖,就必须落实“双减”政策降低课业压力

同时要求老师提升作业的质量,要多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重视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训练,打破对各种教辅资料的依赖,摒弃“唯结果论”

而次要原因,则在于软件公司无门槛地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拍照搜题App大肆宣传“拍照即得”,不设门槛地提升所谓“用户体验”,追求把答案最快送到孩子的手上。这样的做法,客观上破坏了教育规律,把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抛到脑后,也是必须整改和反思的。

科技与教育之间不应该是对抗的关系,相信这次暂时下线之后,搜题软件能自我设限,找到更好的辅助学习的方法,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孩子所需要的,也是大家关注拍照搜题的原因。

教会孩子用理性的目光看待科技应用提升孩子逻辑思维、创新等核心能力,赋予中国儿童面对未来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

【幼儿端 名】火热进行中!12月幼儿科普机器人评测,助力机器人考级

【考试 名】12月青少年机器人/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名开始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