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相机与软件相机对应关系以及相机视角语言

百艺汇聚“摄影机与视听语言”系列教学上线啦!小伙伴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系列内容由咱们百艺汇聚创始人王栋老师编写。王栋老师03年开始从事动画行业,在动画行业已经工作了15年了,相当于从小学上到大学的时光呢。目前主要工作是数字艺术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教育产品开发~

本系列着重从软件摄影机的一些物理属性和真实的摄影机机制开始讲解,引入实际拍摄时的摄影机原理。深入解析摄影机运动中的规律,以及视听语言在摄影机动画中的使用。

课程大概为:摄影机的机制摄影机的运动用镜头讲故事实战练习四部分。今天我们的内容先从《物理相机与软件相机对应关系以及相机视角语言》开始吧。PS:视频教程及精彩片段在文末,不要忘了观看呀!

前言

各位好,我是木头老师。

今天开始我会分四次给各位介绍关于摄影机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动画师非常重要。很多学员问我有没有摄影机的动画教程,我一直都很尴尬,确实这方面的课程非常少,这并不是因为它很难,而是摄影机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会非常庞杂,从摄影机的基本构成到摄影机的运动,从摄影机的构图到视听语言,其实涉及到的领域很多。

千头万绪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其实maya中的很多摄影机的属性和操作方法和现实生活中的摄影机是一样的,软件工程师是参考现实中的摄影机原理构建了软件中的摄影机。

我这次规划从摄影机原理开始,这样会更系统的理解整个摄影机的构造以及机制,很多内容都会先用现实中的摄影机原理来讲解,然后再回到maya软件中,力求能够帮助各位使用好摄影机。

第一章

摄影机与镜头

在这里要先声明下,本人只是个摄影爱好者,所有摄影机和镜头方面的知识仅供动画师使用,如果有资深摄影、摄像师,请自动跳过本课程,本课程服务对象是使用三维软件制作动画镜头,以及对于摄影机和镜头属性不甚了解的同学们。

摄影机和镜头就相当于观众的眼睛,了解摄影机和镜头的相关属性成为开启我们此次学习之旅的第一个任务。

摄影机属性

请各位跟随我打开maya,!!!慢着,不是说好了先从现实的摄影机开始讲的吗?同学们先别急,我们先看下maya里的摄影机属性,然后再对应真实的摄影机属性。

以下截图中Film Back卷帘下 film gate属性,是摄影机的背板属性。这个属性在真实的摄影机上可以称为摄影机的感光元件,对应的图我一并放在下面。

在胶片时代,这个属性其实就是一格胶片的尺寸,在数字时代,这个属性就是数字摄影机的感光元件的尺寸。

理解了这些,我们接下来看看各种属性的关系。

从这里的属性可以看出底的大小影响到最终的拍摄尺寸,底越大拍摄的内容越多。真实的摄影机里,底的大小还会影响画质,因为底越大感光元件中每个电路之间的距离就会更大,互相的干扰就会小,在三维软件中这是不存在的问题。当然真实的摄影机底越大机器就越贵。

以上都是影响最终输出画幅大小的属性, 我们来看下不同格式的画幅大小区别。

16mm Theatrical

Super 16mm

35mm Academy

35mm TV Projection

35mm Full Aperture

35mm 1.85 Projection

70mm Projection

Imax

这些选项也许太抽象了用图解释下。

形象一些的说,下图中最小的方块就类似于微型dv的感光元件,尺寸大概有指甲盖那么大,maya默认提供的画幅是36*24 135全幅的感光元件尺寸大概是一张邮票那么大,而外面的imax则是目前最大的尺寸。

来见识下《星际穿越》用的那台imax 70毫米机器,重达几十斤,摄影师的腰好才能顶得住啊。

知道了这些,各位以后再遇到项目就可以吹牛了,我们用的70毫米imax的格式输出的,是不是很有逼格。(补充一句,imax拍摄使用胶片,而不是数码摄影机,市面上很多imax电影实际上是35毫米摄影机拍摄后专格式为imax的,所以各位看诺兰导演的电影时一定要有一种“敬畏感”,这个大神居然一直还坚持用胶片拍电影。)

以上参数Camera Aperture(inch)、Camera Aperture(mm)分别是摄影机画幅比例 英寸制式 和 毫米制式,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了两种制式显示。

Film Aspect Ratio 摄影机画幅的长宽比。

Lens Squeeze Ratio 是像素的长宽比,这是为非正方形像素准备的,例如使用特殊镜头滤镜拍摄的超长宽比画幅,这种情况下像素就不是正方形的。

镜头属性

焦距与焦段


焦距就是镜头光学结构参数,为了各位能够通俗侧理解焦距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用一组透镜来放大或者缩小当前的画面。

Maya中焦距的参数在通道栏里就可以找到。

当我们改小焦距时,画面由于透镜的作用会容纳更多的东西;改大焦距数值时画面里的东西会放大,相对应的看到的东西会变少。

对应我们现实生活中相机镜头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变焦镜头上也有对应的焦距标识,这部分就是与我们在参数上看到的焦距相对应的部分。

那么不同的焦距会有什么特性呢?这就要说说不同焦段了:

广角焦段透视感更强,可以容纳更多的场景,适合拍摄宏大的场景或场景。小于50的焦距,35是小广角适合兼顾环境和人物全景,24可以算是比较广的广角,18-8都是超广角适合拍摄宏达的建筑场景。

广角用来拍摄人物时会出现明显的透视,比较适合拍摄全身姿势,提升姿势的透视感和冲击力,但是对白和台词不是和用广角拍摄,因为过大的透视会使脸部变形,显得十分古怪。

标准:50mm,此焦段接近人类眼睛的焦段,所以使用这个焦段更自然,适合用来表现人文视角。对白和人物镜头非常适合使用,人物脸部的透视非常自然。此外50mm的镜头在拍摄近景时,背景会产生部分虚焦,这样会更容易突出前景人物。

长焦定投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除了可以拍摄远处物体外,还可以用作局部特写使用,他可以更接近被摄物体的局部细节。对于刻画细节表现更细致的内心活动都有帮助。

以下是一组不同镜头焦距拍摄相同位置的照片,各位可以感受下,广角、小广角、标准镜头、长焦分别的感觉。

实际使用

在maya中如果半身或者特写尽量使用35-50或者以上的焦段,如果使用35一下的广角镜头拍摄特写势必会出现以下的情况,由于透视过大,导致人物的局部过于夸张。

35mm

24mm

18mm

12mm

拍摄半身的镜头时,35mm相对正常,但是到了18mm、12mm就明显感觉离镜头近的头部就显得比较突兀,相对半身镜头24mm-35mm还是可以用的,但是24以上的18和12就非常糟糕。

50mm

35mm

24mm

18mm

特写用广角会出现很明显的近大远小效果,18mm时明显耳朵变得很小,左侧的耳朵由于透视根本看不到了,鼻子变得很大,脸部形变很严重,不想脸部形变很严重的话,近景最好用35-50焦段。

如果是双人表演的话镜头的焦距选择就更为重要,因为要在同一个镜头中交代两个人的关系,过分的透视会使画面变得诡异。

85mm 感觉角色比较近,比较适合表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是一种贴近角色的方式。(真实摄影机的焦距下,摄影机会产生虚焦,焦距越大焦点以外虚焦越明显。)

50mm感觉相对客观,并且依然能够将人物之间的关系控制在相对紧密的范围,这是一种客观但兼顾人物关系距离的表现方式。

35mm感觉有些疏离感,人物之间的空间由于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得远了,明显出现近大远小的趋势,这种焦距的处理会有一种疏离感。(35mm下虚焦效果会很小。)

24mm时不仅有疏离感,而且由于透视过大会觉得两个人物是不同身高和大小的,会觉得是一个霍比特人和一个绿巨人在聊天。

18mm时刚才的透视感已经大到了无法接受的地步。

从以上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焦段对于台词表演的一些影响。当然在拍摄不同场景时焦段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广角会让我们感觉到更大的透视,长焦会让我们更贴近拍摄对象。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组镜头,一个全景表现环境,然后一个中近景表现场景中的一个桌子,最后是桌子上的一部手机,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只手入画拿走手机。相信各位能够选对相应的焦段了,如果能够选对,我们讲解镜头焦段的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想了解更多动画制作知识,关注百艺汇聚吧!

百艺汇聚,只做高端动画教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