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CES 2021首次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线上举行。与2020年约4500家参展企业相比,今年的CES锐减到仅有约1000家厂商参展,但汽车板块的展览还是很有料,主要集中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例如人机交互系统、激光雷达、AR-HUD等。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整车企业,博世、大陆、三星、松下、Mobileye、元戎启行、RoboSense等零部件厂商、科技巨头以及国内初创公司纷纷带来了自家的汽车黑科技。接下来,小编就带您看看这些重磅产品与技术吧。
奔驰:MBUX Hyperscreen人机交互界面
全新MBUX Hyperscreen拥有三屏一体、宽度超过140cm的超大尺寸屏幕,是梅赛德斯-奔驰迄今为止在量产车型上所配备的最大尺寸人机交互界面。
无论是屏幕的显示画面还是操作系统,均能通过自主学习去适应用户习惯,并能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信息娱乐、舒适功能和车辆功能提出个性化建议。在不久的将来,全新MBUX Hyperscreen将随梅赛德斯-奔驰大型纯电车型EVA平台的首款代表作、纯电续航里程超过700km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EQS正式亮相。
在此次CES展会上,梅赛德斯-奔驰还首次展示了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全新功能,比如 “梅赛德斯-奔驰出行百科”。基于对初代MBUX用户的研究,梅赛德斯-奔驰了解到用户的使用场景以地图导航、多媒体和电话通讯居多,因此,导航应用程序等主要功能始终被设置于屏幕中央。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启动多达20多个功能,例如主动按摩模式、智能感应助理、多座娱乐互联系统等,都可在人工智能辅助下自动显示在主界面中。与此同时,还将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为其隐藏不常用的功能。
宝马:第八代iDrive系统
宝马正式发布了第八代iDrive系统,新系统将在今年率先搭载在宝马iX车型上。
iDrive系统是宝马特有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全称为“intelligent-Drive system”,它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方便的未来驾驶系统,属于自动化信息化驾驶系统的范畴,某些高级轿车和概念车上配备了这项最新的科技新技术,2001年宝马iDrive系统首次搭载于第四代宝马7系。
宝马第八代iDrive系统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相融合,首次采用5G技术,其数据处理能力是目前车辆的20倍。如今,搭载新一代iDrive系统的车辆能够接收和显示来自其他宝马汽车的危险警告、预测目的地的停车位情况等,不再单单仅是一套车载交互系统,进一步为出行安全与便捷提供保障。
据悉,新系统通过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4.9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呈现,同时保留了经典的旋钮式操作控制键,但升级了机械旋钮的质感,两侧触控按键也升级为触控式,按键数量减少约50%,进一步提升了实用性与豪华感。
奥迪:全新电动跑车RS e-tron GT
奥迪全新电动化车型RS e-tron GT亮相。这是BBA旗下高性能系列(奥迪RS、宝马M、奔驰AMG)中的首款纯电动车型。
据官方介绍,新车基于奥迪和保时捷共同研发的J1高性能纯电平台打造,预计2021年一季度推出。这款高性能电动跑车将拥有超高速5G无线 络。
动力方面,奥迪RS e-tron GT将搭载双电机动力系统,最大功率694马力,最大扭矩830Nm,0-96km/h加速时间为3.5s。未来,奥迪RS e-tron GT还将推出搭载三电机动力系统的版本。
奥迪RS e-tron GT将搭载容量超90kWh的锂电池,WLTP工况下80%的电量可行驶320公里,推测满电后WLTP续航里程约400公里。新车支持11kW功率无线充电、800V有线快充及家用200V电源充电,快充模式下20分钟可以将车辆从0电量充至80%。
通用:发布全新电动动力总成
通用汽车展示了其“Ultium Drive”电动动力总成。Ultium Drive被称为“可互换的电动动力总成家族”,该家族包括五个驱动单元和三个电机。通用汽车表示,下一阶段,集团将致力于打造各种型 和尺寸的电动汽车。
UltiumDrive的核心是与单速变速器配对的电机。Ultium电池的电芯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可排布,有利于优化电池能量储存与整车布局。Ultium电池的容量从50kWh至200kWh不等,可支持高达640公里的续航里程,0-100km/h加速仅3秒。
另外,搭载Ultium电池的电动车支持家用充电和直流快充,大部分车型将配备400伏电池包以及200千瓦的快充能力,电动皮卡将配备800伏电池包以及350千瓦的快充能力。在驱动系统方面,无论是前轮驱动、后轮驱动还是四轮驱动的车辆,都可以采用这项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
博世:智能家居系统
博世与奔驰合作开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首次亮相。该功能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可通过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控制博世的智能家居系统包含:智能插座、空调温度调节器、快门控制器、光线控制器、门窗触点、暖气温度调节等功能,博世和奔驰计划在2021年年内将这一功能推广至更多产品之上。
另外,博世一款用于辅助踏板电动自行车的显示计算机获“2021年CES汽车智能和交通领域创新奖”,它通过蓝牙和Wi-Fi提供导航、健身跟踪、数字锁车、基于地形的距离估算以及其他互联功能。
大陆集团:与HERE和Leia联手打造裸眼3D汽车导航
CES 2021期间,大陆集团表示与HERE和Leia正在合作,将三维导航技术引入到汽车驾驶舱的显示解决方案中。通过这种方式,三家公司将共同为安全、直观的车内用户体验助力,并带来惊艳的效果。
HERE通过3D技术描绘出的建筑物和地形通过Leia的光场技术来进行显示。这种联合解决方案可以实现3D地图的可视化,而无需佩戴自适应眼镜或眼动传感器。光场技术甚至可以使3D效果从不同角度可见。因此,驾驶员和乘客都可以看到3D图形。
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战略和产品组合负责人Ulrich Lueders表示,”3D显示对于导航尤为重要,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将HERE优质的地图内容,Leia的光场技术软件与大陆集团在汽车人机界面解决方案的专长相结合,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安全的驾驶环境。”
Mobileye:全新激光雷达芯片
CES 2021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教授表示,按照Mobileye的设想,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增强的基于无线电以及光的检测和测距传感能力,这是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标准的关键。
Mobileye和英特尔正在推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将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先进的雷达和激光雷达功能,同时还对算力和成本效率进行了优化。Mobileye推出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将于2025年搭载在Mobileye自动驾驶车队上。
据悉,Mobileye的软件定义成像雷达拥有2304条通道,100dB的动态范围和40dBc的旁瓣电平,使雷达能够构建一个足以实现支持自动驾驶策略的传感状态。
谈到将于2025年推出的激光雷达系统集成芯片时,Shashua教授表示:“光子集成电路(PIC)是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它有184条通过光学原理进行移动的垂直线,有能力制造这种电路的工厂是极少数的,这意味着英特尔在激光雷达制造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三星:数字座舱2021
三星发布的最新Digital Cockpit 2021(数字座舱2021),是与哈曼联合开发,将车辆转变为乘客最想停留的地方。
据介绍,Digital Cockpit 2021的正面有一块49英寸的QLED显示屏。在默认模式下,屏幕整齐地放在仪表板后面,只有一半的屏幕暴露在外面,足以显示驾驶设置、车速和导航地图等基本信息。
三星该款数字座舱的理念是将你的车辆转换成一个移动的办公室或客厅,同时不失现代科技功能。
松下:最新AR-HUD,融合眼部追踪技术
松下发布了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该显示器利用松下汽车在光学、体积优化以及成像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了其SPYDR座舱域控制器的AI技术,可提供诸多创新功能,主要包括:
眼动追踪技术:根据驾驶员的眼睛位置在驾驶员的视线水平上投影信息,从而消除了驾驶员移动头部时投影图像之间的潜在不匹配。
先进的光学系统:可为10米或更大的虚像距离提供扩展的视野(超过10 x 4度);通过增强的弱光和夜间视野检测行人和物体;倾斜的虚拟图像平面可调整驾驶员视野中物体的可见性;嵌入式摄像头系统允许对驾驶员的眼睛位置进行离散监视。
AI高精度导航:可检测并提供多色3D导航图形,该图形可随行进的车辆周围环境进行调整,显示行车线标记和GPS箭头等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会发生转弯以及突然变化的情况,例如碰撞或骑车的人。
振动控制:松下专有的摄像机图像稳定算法使AR图标能够锁定在行驶环境中,即使道路崎岖不平。
实时态势感知:实时更新驾驶环境,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AI,AR环境信息在不到300毫秒的时间内更新。
3D成像雷达:传感器捕获完整的180度,前视距离可达90米,横跨大约三个行车道。
元戎启行: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
元戎启行展示了其针对L4级自动驾驶深度学习模型研发的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为了摆脱自动驾驶对这类计算平台的依赖,降低自动驾驶的硬件成本,以及减少自动驾驶硬件耗能对汽车行驶里程的影响,元戎启行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自研的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实现了比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平均高6倍的推理速度,大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计算效率,让L4级自动驾驶的感知模块,可以运行在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平台上。
根据元戎启行与曹操出行合作的自动驾驶车型几何A的实车测试,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系统,每行驶100公里只消耗1度电。该耗电量还包括了车内负载2人,空调开启,以及传感器风阻对能量的耗费。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用于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有CPU、以及采用GPU、FPGA、ASIC等架构的AI芯片。由于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处理激光雷达、相机等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传统的CPU算力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以GPU架构为主的AI芯片成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硬件。而我国在GPU的生产上,与国际厂商还有一定的差距,元戎启行所研发的推理引擎,适用于不同品牌的CPU、AI芯片,解决了自动驾驶被计算平台“卡脖子”的问题。
RoboSense:量产版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
4年以来,RoboSense(速腾聚创)每年都会在CES展会现场发布并演示最新版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
2021年,速腾聚创在CES 2021上展示最新的车规级高性能MEMS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的量产版本,厚度和功耗再度缩减,测距能力达到150m@10%,分辨率为平均0.2°x0.2° ,兼具抗强光干扰与抗多雷达对射干扰能力,拥有清洗、加热、性能诊断等完善功能。
2020年7月开始,M1连续获得全球多个量产车型定点合作订单,其中首个定点来自北美车企,该款雷达在2020年12月批量出货,成为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车规级MEMS固态激光雷达。
写在最后
从2020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如今,汽车电动化、新能源大势已定,产业发展与供应链配套已日趋成熟,只待规模效应。未来,汽车技术之风将往哪个方向吹?向来有“风向标”之名的CES展会这次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些发展趋势,前文盘点的车机交互系统、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以及AR-HUD等,这代表了汽车企业在产业向智能 联、自动驾驶方向快速发展中做出的具体回应和布局,有的技术已经量产,有的也将很快从概念走向落地,未来究竟发展如何,值得期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