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治趣”作为阿里云“Tech For Change”的创新模范在国际舞台亮相。在“用技术为世界带来有益改变”的呼吁之下,“治趣”与联合国iamCODE计划、早教机器人公司Roybi Robot等一起加入阿里云科技公益联盟,共同解决医疗普惠和教育公平等全球议题。
作为东南亚唯一入选“Tech For Change”的项目,“治趣”在阿里云上研发“虚拟病人”项目,旨在通过“虚拟病人”来训练中国农村医护人员的临床诊治能力,这对于缺少资源的基层地区非常有效,目前已汇集了3,000多款病例,培训了至少50万名医护人员。
虚拟游戏外壳下的专业心
打开虚拟诊疗界面,点击“接诊”按钮,不同科系的病人就会出现在用户的眼前,类似《虚拟人生》《密室逃脱》等情景模拟类解谜游戏一样,医生可在手机软件上对不同年龄段的“虚拟病人”进行问诊、体检、辅检、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实践环节。医生们需要像对待真实病人一样操作,通过观察和询问,正确诊断“虚拟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病人”就会得到好转。
在模拟诊疗结束后,软件还会生成一份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告,通过雷达图分析医生在不同维度上的专业水平,评判各个诊疗步骤判断的准确度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这样的虚拟诊疗过程看似易懂浅显,但要治愈一个“虚拟病人”没有专业知识却很难过关,难易程度从实习医生到专科医生设置了不同的层级。“游戏”只是它的外壳,核心是高度专业的医学内容。
曾承组建的团队里,有来自高校、政府、互联 公司、医学和人工智能等跨领域的专家,他们埋头琢磨技术如何与临床病例结合,为构建出一系列合理的“虚拟病人”,整整钻研了两年时间。
“一位病患的痊愈存在多种方法,所有可能性都需要考虑在内。一开始我们建立一个虚拟病人大约要3-6个月时间,这个过程就像写一部剧本小说一样需要设置多幕场景。”曾承说。光是为了校正病患的标准诊断思路,就引入了约1000多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作为虚拟病人的团队顾问,将其临床经验融入“游戏”的设计之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