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信息化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到部队调研,一些官兵谈到:讲信息化、抓信息化一二十年了,可是越往上越感到缺乏对信息 络的了解,容易受传统思维局限;越往下越感到胸中无思路、手里没招数,越不清楚信息化怎么抓。信息化到底离基层部队还有多远?

为何会有此一问?

因为,有的单位抓信息化,仍然在低层次徘徊,不知道怎么向深处推进。“信息化”喊起来调门很高,真正运用于基层实践的却抓得少、抓得慢,甚至抓虚了。有的单位有了信息化装备,却不敢碰、用不好,觉得还是老装备靠谱,依旧还按老办法练。信息化没有真正融入到官兵的日常训练生活之中,与基层工作脱节,因而让人产生了距离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比如,基层各类登统计问题,反复研究,反复规范,各种本本仍然很多,耗时费力。为什么不可以开发基层信息管理系统,依托 络把各类计划、登记、统计、查询、考勤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再比如, 上请假、指纹门禁、刷卡签到等技术都是成熟的,完全可以运用于人员车辆和装备物资管理,提高基层管理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习主席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我们离“现代化”的差距,集中体现在信息化水平上。建设一流陆军,就要建设一流的信息化陆军;陆军转型,关键是向信息化转型,使信息力由弱变强。

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底层单元和基本要素,就像机体的组成细胞。基层“细胞”不能停留于“老基因”,把打字当作信息化,将幻灯片当作教学创新。基层在信息化转型中能不能有作为?答案是肯定的。基层年轻官兵对信息化有先天的适应性和亲切感,更有强烈的渴求。推动基层建设信息化转型,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想、想不到。

抓信息化,核心是运用信息,提高信息的贡献率;关键是用好野战指挥 络、军综 和互联 三个平台,让信息 络融入到基层各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之中。基层把火炮、坦克、枪支管得很好,连钢盔、弹袋、工兵锹也讲“三分四定”,那么,数据、软件、U盘、电脑等是不是也应该明确管理责任和使用规范,像管枪管炮一样管好作战数据?是不是可以把插在运行包上的纸片换成二维码?能不能像擦车擦炮一样维护系统、更新数据?这些都是基层可以做、应该做的,但在有的部队还没有落地。

抓信息化,根子在于换脑筋、走新路。信息化装备要大胆用,用出新训法新战法来。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触:年轻人买了智能手机,不需要教他怎么用,无师自通。其实原因无它,用得多,触类旁通罢了。过“ 络关”“时代关”,就是要在基层各项工作中把 络用起来,熟悉起来,彻底改变靠惯性和经验治军练兵的思维模式,破除“基层按老样子照样行,用不着信息化”的落后思维。我们这支军队,始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也应当走在 络时代的前列。基层舞台宽广,潜力无穷,没有基层的信息化,就没有军队的信息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军官兵都可以自豪地说:信息化,就在我们身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6月24日
下一篇 2016年6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