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解汉字》之“睦”:高看别人一眼,是与人相处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有“官官相护”“文人相轻”的说法。当官的相互关照,是官场的风气,也是官员保护自己的客观需要。文人为什么要相轻呢?相轻一般以打压别人、抬高自己为初衷,而结果往往与初衷相悖。你越看不起别人,别人的反作用力越大,招致的非议就越多,对自己越不利。相轻不如相捧,当然相捧也要有度,愉悦又不失分寸最好,否则拍到“驴屁股”就要出糗。

应该怎么办呢?老祖宗想出了“讲信修睦”的应对智慧,一个“睦”字,包含了太多的处世哲学,睦也是“女八德”之一,排第四位,列孝、顺、和之后,居慈、良、贞、静之前。

今天的《锐解汉字》就来解解这个“睦”字。

关于“睦”的解读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说这个“”指的是“层垒土”,据考证,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为了防御洪水,垒土为丘,并住在上面,这种把这种土丘称为“堌堆”,在山东鲁西南方言中依然有“堌堆”一词。站在土丘上相望,有相互敬和之意。

人与人相处,相互高看一眼很重要,这是和睦相处的基础。否则,互相挑剔,彼此揭短,很难在一起共事。邻里之间要和睦,同事之间也和睦,夫妻之间也要和睦,相敬若宾,举案齐眉,方能修得百年“同床度”。

说到邻里和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六尺巷”的故事。话说清代中期,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起了争执。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收到家书后,深感有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邻里之间不必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和睦相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14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