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即时通信软件与图片视频分享软件层出不穷,而某音,某博,某信可以说是此领域的佼佼者。
某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由于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 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因 络不同,可能需消耗少量 络流量),而迅速走红,截止目前,某信基本上覆盖了中国市场上的95%以上的手持终端。
尤其疫情期间,各地健康码的运用,更是让某信在通信领域变得无比重要。
流量
中国移动官方数据显示:总通话分钟数由2012年一季度的9981亿分钟降低至2020年第1季度的6,614亿分钟;总移动数据流量由2012年一季度的573亿MB增长至2020年第1季度的197亿GB;短信业务使用量由2012年一季度的1,928亿条降低至2019年的1,662亿条。
2020年的短信使用量达到2416亿条,估计与疫情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关联。
总体来看,即时通信软件的出现至以后的10年期间,无论是短信、通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相关的内容传输已经转化成为了与日俱增的流量。相应的,我们的流量统计单位也从MB换成了GB。
流量使用量的增长,当然也有提速降费的功劳,流量漫游与通话漫游的取消,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互联
眼看类似某信的其他软件相继推出,三大运营商在即时通信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现在已经成为了内部的交流渠道。移动通信业老大哥中国移动推出的和飞信,凭借着自身庞大的用户量,虽然曾经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因为屏蔽其他两家,也最终于在2022年的9月30日停止了服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运营商们在即时通信领域的失利,在成为流量管道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在属于自己的短信、彩信功能上分一杯羹,短信一毛一条,彩信五毛一条,单单是过年期间的拜年短信,也能给运营商们带来几个亿的收入。
种花家丁卯兔
而在笔者看来,运营商们不放弃短信和彩信收入,没有将短信和彩信以流量方式计费,只是运营商们在避免深度成为流量管道之路上的一种最后的挣扎而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