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奋斗在一线,守护健康,他们会常常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他们总是与患者一起去勇敢面对会夺走生命的疾患,全力以赴地用个人知识和技能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医者仁心,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岗位上绽放着光彩、独一无二的闪光者!
即日起,大众 ·海 新闻推出“‘独医无二’——东营名医谱”系列 道,将镜头聚焦一线医生,读取“白大褂”的无疆大爱与大医情怀,致敬生命。
赵海声的父亲是历史老师,他从小也十分喜欢历史文学类,但受当时身边的一些世俗观念的影响,以及父母都希望他能够学医,于是高考填 志愿时,赵海声便选择了临床医学。
“学医以后,我发现对它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论是从事医疗还是学习的过程,都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1989年,赵海声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胜利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至今已经32年了。
耳鼻喉科最常面对的就是患者的各种询问
从事医疗工作,每天都很忙碌,基本从早忙到晚。每天7点半来到科室,先进行改医嘱、换药等常规工作,然后进入手术室手术,有时候需要一上午,有时候需要一天。还有一些科室管理、协调工作。赵海声表示,耳鼻喉科最常面对的就是患者的各种询问。比如鼻腔手术,患者最常问的就是手术需要多长时间,简单的手术需要2-3小时,复杂的需要4-5小时,患者就会感到很诧异,一个小鼻孔手术时间居然这么久。“每当遇到类似问题时,我都会耐心给患者解释,鼻腔看似小,里面构造却如同别墅,在做手术时要严格注意避免损伤。”
2010年的一个夜晚,赵海声在西城陪读时,接到了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位从河口过来的患者鼻出血很难控制,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失血过多休克,甚至死亡。二话没说的赵海声立刻开着自己的车从西城往东城赶。“我一生中没见过那么大的雾。”当时的北二路中间没有护栏,雾大,又是黑夜,当赵海声看清红绿灯时,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在红绿灯正下方,每每回想起这段记忆,赵海声总是隐隐后怕。好在最后安全到达医院及时进行救治,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医患之间一定要相互理解。”
赵海声有个爱好——组装计算机,那时候计算机还不是很普及,刚工作没多久的他跑到北京中关村买零件,花了将近一年的工资,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组装。当然现在组装计算机已经比较少了,他就没事搞搞软件。如今互联 发达,也经常用来查找资料。
因为工作较忙,在家务承担方面和对家人的关心方面,赵海声有所欠缺,2012年孩子高考 志愿时自己在外地开会,只能通过打电话来商议。尽管很忙碌,但家人都十分支持理解自己,也让自己很感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