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败于小康?

卖出SF5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严格来说,SF5本身不是一个新产品。事实上,在2019年4月,赛力斯就发布了首款车型SF5,分为纯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不过当时并未掀起多大波澜。而赛力斯这个品牌本身也经过了多次改名,其速度之快,甚至于汽车媒体中都鲜有人能够记住之前名称。不断改名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其市场突破的难题无法解决。换个马甲,重新再战是不少新汽车品牌惯用的招数。

那么新的赛力斯SF5有什么改变呢?有权威媒体引用赛力斯一位研发人员的话为,“和华为合作后,这款车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硬件堆砌,给出了性价比更高的全新车型,价位更加实惠。”简单地理解为,硬件减配,软件提升应用场景的功能实现。而增加了软件,减少了硬件,将价格降低就能使得这款车起死回生吗?从目前来看,SF5似乎是做到了,但这种销量的可持续性并不知道。

应该说,目前赛力斯的订单主要来自于华为的品牌惯性,一些消费者也直言是“冲着华为”来的。但是一款售价超过20万的汽车,对华为而言就是收割手机时代的消费者红利吗?显然华为的目标不是如此。4月29日,一则关于华为收购小康股份旗下金康公司部分股权的消息在 上流传,小康股份表示并未得到任何消息。但是,这并不排除华为可能收购赛力斯的可能。但是如果不掌控制造环节,那么对华为而言,其与赛力斯的合作可能很难真正突出重围。

小康股份其实也是一个新造车企业中的“老势力”。小康从2012年左右向着乘用车市场转向,先是推出了类似五菱宏光一样的乘用车化的MPV,而后在2016年上市了第一款SUV风光580进入乘用车市场。但风光产品的问题在于质量不可靠,在短期的爆发之后市场再度突围阻力很大。实际上当时重庆的摩托帮造车都是这样昙花一现地热闹过,他们落寞的最终原因都是质量。

这是燃油车时代的新造车企业,而在电动车时代虽然造车的技术要求已经降低了很多,但产品的品质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在众多的新能源汽车中,真正能够称得上高质量的并不多,前期小康股份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汽车,但最终的销量并不好。包括被认为是主打高端市场、刷新品牌的赛力斯也是如此结局。而对汽车而言,软件层面的改变,最终是锦上添花的功能增加,而不是对产品本身的提升——这还有赖于硬件方面的可靠。

在华为店中销售的赛力斯正是面临着如此的考验。在三年之后,当初的赛力斯SF5是否已经脱胎换骨,将是决定这个产品生死的真正关键所在,华为概念最终可能变为一个营销噱头。华为不是金手指,它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地点石成金,改变汽车这样一个重要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如果打着“华为智选”的赛力斯SF5在口碑上折戟,华为造车也会大概率碰壁。但对华为而言,好处在于即便是赛力斯触礁,这也并不是真正致命的伤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