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超前点播”风波尚未散去,“爱奇艺庭审现场曝光用户近百页观影记录”更如一记重锤,直接砸醒了无数用户。
你的信息,正在被窥探。甚至,会成为刺向你的暗器。
虽然,很多 友嚷嚷着要卸载爱奇艺,以表明自己的态度。s
但是,包括其他视频平台在内的App,被我们深深依赖的同时,也在不为人知中攫取我们的隐私。
你,正在被你的手机,偷偷出卖。
1
触目惊心的小动作
除了过度采集用户信息外,“App频繁启动访问文件”和“App自动启动收集隐私”,这种小动作,也被曝光了。
原因是这样的,某款手机系统在面向用户的灰度测试中,附加了一种“照明弹”功能,方便查看手机App启动和使用过程记录。
而参与灰度测试的用户,在几天之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后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擅自开启权限……
一种被暗中窥视和操纵的感觉,从天灵盖开始蔓延,仿佛身处惊悚片。
比如,移动学习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内,访问手机图片和文件,近两万五千次。
长长的使用过程记录,触目惊心。
这种“敬业精神”,不令人落泪,令人掉汗。
还有办公软件“TIM”,在一个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千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
乍地?是想向老板通风 信私底下说他坏话,还是深夜给同事发去亲切问候让他起床加班?
当我们关上手机,散步走路,工作学习,乃至夜深入眠时,App都在后台不停地工作,攻克一座名为“不被允许”的碉堡。
隐私的大门,正在被撬动。
而其他的游戏, 交,娱乐,购物软件,也出现了后台高频率访问手机信息的情况。
手机APP,都“活”过来了。
它们消耗你的手机电量和CPU,手拉着手举办一场篝火宴会,庆祝你被它们用X光扫射。
而除了上面自启动的小花招之外,常用 交软件诸如“微博”,和游戏软件“王者荣耀”在自己启动后,还会同时唤醒十几款其他软件。
说好的为利益和流量头破血流呢,怎么变成了“好机友,一起走”的革命情怀?
前一秒和同事朋友聊到了某些产品,而后一秒打开购物软件就被自动推荐的现象,这种颇为诡异的现象,也并不是孤例。
一名女士,和朋友讨论给新生儿办理证件的话题,打开购物软件,证件套就明晃晃挂在首页,真是“贴心”。
用户感觉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鬼故事,还是手机成精了?
不过,手机App并不是美貌勤劳的“田螺姑娘”,替你分忧解难。
高频自启动,带着其他App一切启动,越界访问。。。
手机App在悄悄蚕食你的隐私,把一切,都变成它的生意。
2
揭开背后小秘密
手机App厂家,为何要做这些小动作?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手机App,也是一个江湖。
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APP)为415万款,而这个数据,还在攀升中。
但是,大家想象下,自己手机中安装的手机App,又有多少款?
平均约五十款,也就是说数以百万计的手机App,渴望被发现。还有推陈出新的App,不断加入搅动这摊红海。
同时,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App独角兽,它们也需要保持发展势头。日活量月活量,就是悬在头顶最重要的KPI。
为了财 好看,总要出点馊主意。
大多数用户都是电子产品小白,面对着手机这样的黑盒,又能察觉到什么呢?
于是,手机App说干就干,花招百出。
看一看你的通讯录,邀请你的好友一起加入。
打开麦克风,听一听你和你的朋友在聊啥。
瞧一眼相册,精准扫描用户需求。
后台周期自启动,悄悄拉动日活量。
再带上小弟一起玩,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就是手机App的“盛宴”。
比如,前文说到的,被莫名其妙推荐聊过的物品。
购物软件获取了麦克风权限,后台运行过程中唤醒下麦克风,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如实记录,被算法截取出来推送。
而除了麦克风权限以外,购物软件,还会偷偷查看你的相册哦。
一名知乎用户就吐槽,和朋友聊天,下载了一张玩具枪的图片。
结果,打开某宝,就被推荐了这个。
还有这个,简直细思极恐,这是巧合吗?
还有日活量高达4亿的抖音,也如出一辙。
呵呵,就这样看你的相册。
爱奇艺是不是收某宝广告费了?
除了启动自己,还启动别人。
微博启动支付宝,有的还会带上“全民K歌”小弟,简直防不胜防。
啥手机App都要权限,不点不让用。
听歌软件要权限,做菜软件也要权限,是要跟踪打击吗?
以上种种,虽然被手机App运营商称之为“精准投放”,但是,人们似乎并不需要这样的贴心。
拿我的信息,问过我了吗?
不问自取,是为贼也。
手机App运营商摇摇头,怎么能这样说呢?
为了不授人以柄,在预装软件时,总会有相关提示跳出来,请求打开XX权限。
如果你不想打开,对不起,你没有资格使用它。
就犹如一个App公主,摊开一本“获取权限”的合同。如果你不签字,公主“啪”地一下合上合同,身姿飘逸地离去。
顺便锁上App,让你望着手机屏幕叹息。
当然,除了这种一刀切的强硬手段,有的还会采取迂回策略。
如果这一次你拒绝给予权限,那么,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你会一直收到类似的“权限请求”提示。
直到,你不得不屈服,把勾勾给填上,才可以偃旗息鼓。
有人怒斥,国产App就是毒瘤。
也有人无奈,app关心我的次数,比我的性生活都多。
原本,手机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到现在,却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3
斗智斗勇核时
战斗何时休止
我们常说,大数据时代下,人人都在裸奔。
那么,在这样的资本作恶的助攻下,还能保存片叶遮身吗?
在手机App的乱象被曝光后,人们开始反击。
比如,前不久,十几款App就涉嫌过度获取权限,被勒令限期整改。
还有这个,学生不得不用的远程 络教学软件,手机App“优学院”,当属“无耻”App之冠。
在被揭露丧心病狂的后台自启动后,面对着铁一般的证据和用户的疑问,“优学院”客服一口反驳,
“我们从来没遇到过,是你的手机中毒了。”
甩得一手好锅,都给我看笑了。
究竟是手机中毒了,还是你方App就是个毒?
目前,“优学院”已经在优化整改中了。
友不由感叹,App真是一代比一代癫狂,鸟枪换大炮了。
有人化身自来水,安卓应用就是毒瘤,为啥要惯着那些流氓软件,水果机不香吗?
有人则悲观的表示,隐私被攫取是我们引以为豪大数据的基础,很快,消息就会烟消云散。
我们也不知道,这次曝光能不能换来手机App运营商的觉醒和改过自新。
毕竟,之前这种情况已经被曝光过很多次了。
可是,要么就是坚持不整改,要么就是换了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
在目前状态下,我们是用户,却也是弱势群体,只能被动选择。
把希望寄托在运营商虚无缥缈的良心之上,其实是行业监管制度的缺失,规范力度的薄弱。
强有力的惩罚,比任何曝光和规劝,都要有效。
我们,期待那天来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