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肚子枯骨冢碑
文/董士君
大山肚子是砖埠镇政府驻地东南约2公里的一座海拔214.3米的山,因山腰突出似人的肚子,故名大山肚子。大山肚子的南端山下有村名山南头。山南头村北紧贴着大山肚子的山脚,山脚以上也有了人家居住。枯骨冢碑就在大山肚子南端半山腰处的下面。沿山脚向上,约行十几分钟,在松林间那块闻名的枯骨冢碑静默地竖立着。碑不大,记载的内容却很沉重深厚。
碑文记载: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清军与捻军在此激战,伤亡惨重,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后官府命练长收骸骨埋于一冢,并立碑一方,钦命“枯骨冢”以为志。《临沂县志.通纪》载: “同治元年,知县长赓莅而任,屡出击贼。九月,曾王追捻匪于城北羊栏湖,破之。”羊栏湖,即今阳岚一带。“湖”并非为水泊,当地人称田野为“湖”,羊栏湖即羊栏村外的田地。阳岚,位于镇驻地砖埠西南1.5公里,幞头山之南,明代以前即有殳姓居此,至今尚存殳氏墓地遗址,村名不详。后杨氏迁入,名杨家旺。因附近村庄牧羊人常在此地牧羊,逐被称为羊栏,后改为阳岚。
关于枯骨冢碑,要从捻军说一说。清咸丰末年捻军起事,抗击清政府。开始在苏鲁边活动,后逆沂河而上,经临沂、葛沟,越沂河西进入砖埠一带。
清政府派兵镇压捻军。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1861年10月12日)晨,大雾,捻军首领张敏行部被清军追至土山湖(今属蒲汪镇)一带交战,伤亡严重。
翌日,又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在羊栏湖(今砖埠镇阳岚村东)一带追杀,包剿捻军,捻军大败,死亡过万,余部分向西南方向突围而去。阳岚村外的田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时日不久,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当地百姓极为不安,恐怕传染上瘟疫,纷纷离家躲避,致使土地荒芜。
同治八年(1869年),兰山县奉清廷令组织地方收拾遗骸,葬于山南头村北山脚下,名“枯骨冢”,并立碑略记其事,以炫耀清政府的“武功”与“仁慈”。老百姓则称“万骨坟”。冢前立有石碑,上刻有“枯骨冢”及碑文。
枯骨冢碑文:
钦命
枯骨冢
京观之设,所以志武功也。我皇上大一统之规,宏无敌之威。小丑跳梁,自归殄灭。纵有武功,何所用志?惟是咸丰十一年秋,捻匪窜扰。九月初十日,僧邸帅歼诸大山寨东。其间,骸骨暴露。皇上触念动情,愉令县尊 主饬,练长王振德、王升德收拾遗骸,合聚义冢。非为京观,亦泽及枯骨之意尔。
郡增生张砚田撰并书
同治八年小春之吉
董士君,山东沂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 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获首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山东故事”征文三等奖等文学征文奖59项。出版散文集《上硠花开》、研究文集《沂蒙红色文献》;参予编纂《双堠镇志》《沂南县国有林场志》《沂南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沂南历史(第二卷)》《阳都锦绣山河》等史志书籍。
壹点 沂蒙散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