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方法——边界值

用边界值设计法设计用例时,测试工程师会碰到输入域临界现象,如图7-1邮箱注功能示例中的用户名长度为6~18位。在长期的软件生产实践经验中得知,被测对象出现缺箱往往是在其接受临界数据时产生。边界值属于等价类方法特定的输入域,包含在有效等价类或无效等价类中,根据等价类推断理论,边界值方法产生的测试效果与等价类方法相同,只是边界值方法选择测试数据时更有针对性,通常选择输入域的边界值,如用户名长度限制在6-18位,测试工程师构造有效用户名长度时可选择6和18,对于长度大于18的无效等价类,可构造长度为19的用户名,如果该用户名无法完成注册,那么长度大于19以后的测试数据也将不符合条件。

当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了输入域的取值个数、范围或者明确了一个有序集合时,即可以使用边界的方法。

1、需要考虑的3个点

边界值方法构造测试数据时,需考虑3个点的选择。

(1)上点

上点是输入域边界上的点,如果输入域是闭区间,则上点在域范围内:反之,输入域是开区间,则上点在域范围外例如,输入域是6~8,上点为6和18,如果是输入域是闭区间[6,18],则上点6、18包含在有效输入域内,如果是(6.18),则6、18不是有效输入。

(2)离点

离点是离上点最近的一个点,如果输入域是封闭的,则离点在域范围外,离点的选择确定与上点的数据类型及精度有关。例如,输入域是6-18,则上点为6、18,如果是[6,18],则离点在外,两个离点为5、19,如果是(618),则离点是7、17。如果上点的数据类型是实数,如[6.00.18.00],则离点是5.99、18.01。

(3)内点

内点是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点:例如,[6、18]的内点为10或11,只要是输入域区间内除上点外的任意一点即可。

2、边界值的设计思路

确定了上点、离点、内点后,根据上述的边界值理论,结合等价类设计法,边界值设计法思路如下。

(1)如果需求规格说明规定了取值范围,或是规定了值的个数,以该范围的边界内及边界附近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2)如果需求规格说明规定了值的个数,用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3)如果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则注意选取有序的集合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4)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